出自爱情故事的潮汕地名

潮商
+订阅

有人的地方就有爱情。对于人类来说,爱情是一个不老的话题,一个永恒的话题。爱情是甜蜜的,它给人们带来幸福、快乐;爱情又是痛苦的,它有时会给人们造成伤害、带来灾难。人们创造了美丽生动的甜蜜的爱情故事,也演绎着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潮汕民间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丰富多彩的爱情故事。潮汕一些地名的由来,背后有着动人的爱情故事。

饶平柘林海域有七眼海上温泉,因其排列宛如天上七夕星座,故名“七夕井”。当地还流传着“七夕井”由来的爱情故事。

 

古时候,南海龟丞相为讨好老龙王的掌上明珠小龙女,绘声绘色地向她讲述拓林湾的风光胜迹。小龙女听得津津有味,想一饱眼福。于是瞒着老龙王,带着虾姊蚌妹,来到了离龙宫很远很与的拓林湾。龙女化作金丝鲤鱼,浮出水面,尽情观赏,被眼前的拓林湾美景陶醉入迷了。

小龙女回到龙宫,觉得渔夫心地善良,也很英俊,同时拓林湾的美景又仿佛历历在目,由此竟患起相思病。老龙王请来四海名医为其诊治,都未见好转,老龙王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束手无策。虾姊猜想可能由心病所致,向龙女探询,龙女向虾姊倾诉思凡之苦。虾姊献策,怂恿龙女到凡间嫁与渔夫。龙女鼓起勇气,禀告父王,说要到东海散散心,龙王应允。龙女一鼓作气游到拓林湾,化为渔女划着小舟出现在阿勇作业的海域,待阿勇的船靠近时,假装不慎落水。阿勇见状,纵身跳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救起龙女,龙女昏迷不醒,阿勇只好将她安置在家中,请医生诊治。数天后,龙女渐渐好转,阿勇向她探询身世。龙女眼泪汪汪,哭诉着逃婚至此,无家可归。阿勇只好留她暂住家中,日间阿勇出海捕鱼,龙女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夜间两人谈天说地,好不快乐。日久生情,结为夫妇。龙女深知水府鱼虾巡游路线,时常告知阿勇到何海域、何时下网。因此,常满载而归,家资日渐宽裕,建起了豪宅。小两口经常救济穷苦渔民。拓林寨也逐渐兴旺起来了。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老龙王不见女儿回宫,派夜叉四处寻觅,终于查明下落,逐禀告龙王。龙王得知原由,大发雷霆,命龟丞相率虾兵蟹将到拓林湾缉拿公主回宫。龟丞相化为老仗,乞讨到阿勇家,见了龙女,劝说她回宫。龙女死活不从。龟丞相只好用水漫拓林寨相威胁,龙女为了使拓林寨免遭劫难,答应随其回宫。临走留下书信一封,写道:“妾本是南海一龙女,只因思凡到人间,若不回宫水淹寨,被迫无奈离此间,恳望夫君自珍重!”龙女回宫后被老龙王囚禁冷宫。阿勇回家见了书札,茶饭不思,昼夜坐在海滨钓鱼石上,凝视着茫茫大海发呆,祈望龙女奇迹般出现在眼前。

却说,天上“七夕星座”的七位仙女,夜夜俯瞰大地,被阿勇的痴情苦恋所深深感动。姐妹们商量后,化为七只白鹤,用了七七四十九个夜晚,啄成七条海底隧道,直通南海冷宫。正当龙女逃遁之际,不料被夜叉发现,龙女被擒回。龙王命蟹将堵塞隧道。小龙女以死相胁,老龙王只好下令暂停堵洞,并答应每年七夕(七月初七)之夜,让其通过隧道与阿勇相会。

这便是“天上七夕星,拓林七夕井”之说。尽管民间传说,但昔时拓林有龙女庙是实。

潮阳贵屿有一个乡叫彭州,关于这个乡的来历,有一段很动人的爱情故事。

相传唐初年,桂江都有个叫蔡元的员外,一共养了六个女儿,头几个长着很丑陋,唯独六女儿蔡小姑长得像花儿一般美,蔡员外把她视为掌上明珠。蔡员外虽有良田千亩,家财万贯,但他还不满足,天天想升官发财。他想啊想啊,一天,突然想到小女儿的亲事,不把女儿嫁个书香人家,也得配个管门子弟。他东挑西选,最后相中了县官的儿子彭郎。蔡小姑与彭郞从小相识,称得上青梅竹马,订了婚约以后,两个暗自欢喜,决心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蔡小姑二十岁那年,彭家要娶她过门。谁知这一年家里遭了难,彭郎的父亲因得罪了巡抚大人,官被罢,家被抄,一家人被流放到海滨。蔡员外听到一个消息,觉得再与彭家结亲沾不了光,还要蚀老本,当下毁了婚约,逼女儿小姑改嫁给知府的儿子。小姑不依,拼死要去找彭郎。蔡员外就要把她锁在绣花楼上。可是,锁住人锁不住心,小姑更加思念情人。她饭不吃,茶不饮,成天泪淋淋。一天,他正躺在床上思念彭郎,突然听到“咕、咕、咕”的叫声,只见一只白鸽子飞到绣楼的窗台上,小姑喜出望外,还不是彭郎的白鸽!彭郎呀!彭郎,你在哪里?她把鸽子怀在身边,发现鸽子腿上有一块白布条,仔细一看,那白布条写着;“家遭祸殃倍思亲,毁了婚约难毁心,流放异地受苦楚,盼望小姑珍自身。”小姑痛苦起来;“我陷绣楼只锁身,捆住手脚难锁心,思念彭郎情更切,见书速救心上人。”小姑写好后,白鸽好像笑人意,展翅腾空飞去。

彭郎接到鸽子捎来的信后,悲喜交加,翻山涉水来找小姑,可蔡员外不但不让他进门,还指使家丁把彭郎毒打轰走。彭郎不灰心,不泄气。这天夜景更深,他偷偷摸上绣楼,扭开门锁,救出小姑,找了一条小船,沿练江而下。蔡员外发觉后,立即带家丁打手,雇了一只大帆船,跟踪追赶。小姑与彭郎驾的小船行至贵屿附近的练江上,那只大帆船已经追上来,情况十分危急。这时,突然横空跳下七匹神马,卧伏江心,化作七个大土墩,挡住了大帆船的去路,江面变得狭小,水势湍急,一眨眼工夫就把大帆船卷翻了,蔡员外和家丁统统掉进江里,喂了鱼虾。从此,小姑与彭郎夫妇相随,在练江畔捕鱼为生,过着相亲相爱的幸福生活。他们生儿育女,建立一个村庄,并把这村庄称为“彭州”。

在潮阳练江的一条支流,有一个地方叫合竹洲,其由来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从前,村子里住着一个叫做小妹子的贫家独生女。小妹子长得聪慧又标致,连山坡的花儿见了她,也很羞愧的低下头,不敢和她比美。有一次,小妹子和往常一样,赶牛上山吃草,忽然,遇上一只狼,小妹子正想一身逃跑,狡猾的狼已经向她扑过来了。“救命啊,救命啊 !”小妹子呼救的话音未落,又一个人好像天兵神将一样从山头直飞下来,挥着棍棒向着张牙舞爪的狼劈头打去。凶狠的狼猛不防这突然一击,当即倒地。那小伙子又使出浑身力气,举起棍棒,狠狠地朝狼的背部打去。

小伙子见狼已经瘫死在地,便向小妹子招了招手,又翻过山去了。小妹子回到家里,吃不着,睡不稳,脑子总萦回着小伙子那憨厚亲切的形象。她想,人家救了自己的命,可连她的名字也没问,也没有道一声谢谢的话。她决心寻找小伙子,就是大海捞针也要找到。她每天放牛,翻过每一个山头,涉过每一条小河。一天,两天,她找啊找。有一次,她牵着牛走在练江的竹岸上,蓦然看见江畔有一个她日思夜盼,翻山涉水寻找的人,那人正牵着牛在堤上吃草。小妹子把牛牵过来,站在他身边,让两只牛角相倚。小伙子扭过头,见是妹子,便热情的打起招呼。小妹子有点不好意思了,柔声说:“阿哥,你救了我,我还没有问你的名字呢!”小伙子笑了笑说:“我刚坠地,便没爹妈,有谁来给我起名字呢?不过,村里人都叫我阿牛!”小妹子十分同情他的审视,说:“阿牛哥,那你煮饭、洗衣都靠自己骂吗?”小伙子伤心的说:“是呀,自从我10岁那年祖母去世,这些都是我自己在干!”听着这话,小妹子心里有了主意,她勇敢地说:“阿牛哥,今后让我来帮你煮饭洗衣好吗?”阿牛内心十分感激,不知道怎么说好,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那当然好,只是我家贫如洗,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小妹子说:“阿牛哥,我不贪图富贵,我爱你善良,忠厚,勤劳……”

阿牛被小妹子真挚感动了,欣然接受妹子的爱情,他们两人在草地坐下来,倾吐着彼此心声。在他们旁边,长着两根嫩竹,妹子问阿牛哥:“这两根竹子紧紧并立在一起在干什么呢?”“它们也和俺一样,在谈情说爱啊!”阿牛高兴的说。“哦?竹子怎么能说话呢?”“会的。你听,沙沙,沙沙,沙沙,这不是它们在唱情歌吗 ?”

“阿牛哥,你爱竹子吗 ?”“爱。竹子青翠挺拔,宁折不弯,它们深埋在地下的根优势紧紧的连在一起,象征爱情的忠贞。”“让我们心中也种起一株万古长青的绿竹,好吗?”小妹子意味深长地说。“好!”阿牛随手砍下一节竹,对妹子说:“这两片竹,就是我们的爱情信物。现在各执一片,过些日子,再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小妹子回到家,她娘刚刚私自把女儿许给西村豪富李员外的儿子。告知后小妹子怔住了,不肯嫁与。父亲爱女心切,问其原因,小妹子说发生的事给大家听,父亲坚决对母亲说:“李员外那门亲事推掉!”

第二天,一队人马急匆匆的闯进小妹子的家,其父含笑迎上去说:“诸位客观,请屋里进!”“老官家,员外给你闺女下聘礼来了!”来者主事的人指着一担东西说道。“客官,请转告李员外,我闺女事穷人家,不敢高攀!”他直截了当说。“你说啥屁话,半夜吃香蕉——反悔啦!不行,这聘礼一定要收下!”

下午,员外请县通判打官司来了。通判到小妹子家,问:“你和阿牛订婚,有何凭证?”“有。”妹子昂然从衣袋里取出竹片,说:“这就是。”竹片作证,这可从来没有听说过,在场的人也觉得奇怪,通判没话,只得又到阿牛住的茅屋,阿牛也取出一块竹片说:“这就是我们的婚约。”通判接过阿牛手中的竹片,把两块合并一起,果然是同节竹劈的。

李员外十分尴尬,收过员外钱财的通判,不甘失败,顿时心生一计,说:“也罢,俺都到练江边,你们两人把竹片投下江去,如果竹片合在一起,就判你们为夫妻,否则,小妹子就得嫁员外为妻!”

竹子怎么能在水流湍急的练江上合并一起呢?这分明是一个限额狠毒的阴谋。但这些都是有权势的人,肯定不会放过他们的。大家来到江边,通判强令阿牛站在上方,妹子站在下方,叫他们同时把竹片投向江面。他们目不转睛注视着彼此,在心里祈祷着:竹片啊竹片,你该帮助善良相爱的人呀!突然,从下游卷起一阵旋风,江面上涌起一阵波涛,随即又卷起一个大漩涡,把两片竹卷在一起,合在一起了。岸上的人欢呼起来,他们两人紧紧偎依,神情的望着江心上两片合在一起的竹片。从此,人们把这块地方叫“合竹洲”。

揭阳云路镇北面有个地方叫安者(即夫妻)寮。为什么这地方叫安者寮呢?这里面有一个爱情故事。

明朝末年,揭阳梅都洪沟尾村有一个年轻人叫亚光,父母早丧,家道贫穷,三十岁尚未娶妻。一日黄昏,亚光从市上买菜回来,见路旁坐着两个女人,满脸泪痕。亚光便上前问个究竟。原来,这个小的叫山花,老的是山花之母,福建诏安人氏。因逃难投亲不遇,今母有病难行,故甚焦急。亚光闻言,便把她们引到他家中暂住。亚光为山花母请医买药,却总不见效。山花母断气之前对亚光说:“你对我这般尽情照顾,阮母女感恩不尽,如不嫌弃,便将山花匹配于你。”

有一天清早,山花到溪边洗衣服,被一个叫洪三爷的色狼看见,洪三爷即向人探问此女来历。想道:“没想到这个穷鬼却有此艳福。”当晚,洪三爷趁亚光外出做生意,潜入他家,奸污了山花。山花羞愤不过,奔向溪边,跳进溪流。恰遇亚光茶已卖完,路过溪边,把山花救了回来。

过了几天,洪三庆寿辰,演戏宴客,亚光趁着热闹混进洪府,潜伏在洪三的卧房床底下,等洪三熟睡时,从床下爬出来,举起匕首对洪三便刺,然后跳窗逃回家,带着山花,连夜逃至饭包山的密林深处,塔寮居住。从此,夫妻就在这里开荒种植。隔年,山花产了一个男孩,日子过得很愉快。

那夜,洪三只被刺中了肩,他猜想定是亚光到来报复,带了家丁来到亚光的家,见亚光和山花都逃走,便把亚光的屋烧了。

有一夜,洪三为寻找生基的墓地来到了饭包山后,发现亚光和山花住在这里,当晚,便带了十多名打手,来到亚光的寮屋边,高声喝道:“开门,开门!不开,我就要放火烧了!”亚光提斧想冲出去与他拚个死活。门刚打开,外面刀斧齐下,亚光头颅已滚落地。洪三从床上掀起了小孩,把他摔死在地,又命家丁把山花用布塞住嘴,缚住手脚,然后将她押回洪府。

洪三把山花关在卧房里,迫她成亲。山花假意讲:“若要成亲,须听我二个条件:第一,将我夫和儿子掩埋好,第二,我要为夫带孝七日,方能成亲。”洪三无可奈何,只得答应了。

七天后,洪三与山花洞房成亲。山花乘他醉倒在床上,从床枕下抽出—把利剪,猛向洪三的喉咙刺下,然后又对自己的咽喉一刺,及至家人闻声撞门进房,两人都已气绝。人们为山花烈义行为所感动,便把她同亚光葬在一起,把饭包山称为“安者寮”。

饶平黄冈城北面的石壁山上,有一处泉水叫漱玉泉,其背后有一个民间有一个爱情故事。

古时候,黄岗石壁山上住着一个仙女,山下海滨住着一只白鹤。有一天,白鹤衔来一颗海石,飞到石壁山的万花丛中磨啄起来。仙女见了便来相帮,这白鹤一见仙女,摇身一变,化成一个白衣少年。从此少年天天琢磨宝石,仙女夜夜汲取花香熏玉。经过一千个日日夜夜,终于把海石琢磨成一块豪光的碧玉。它溢出花香,发出异形,把石壁山笼罩上一层瑞气,使黄岗城沐浴在瑞光之中。

有一天,石壁山忽然不见瑞光,黄岗城也骤然发生瘟疫。什么缘故呢?原来是碧玉失窃了。少年和仙女好些焦急,寻呀寻呀,但找遍了整个山头,觅遍了整个海滨都没有寻到。少年道:“让我飞上天去找吧!”仙女说:“让我下人间去寻吧!”两人分离之际,惜别依依。正在这难分难舍之时,忽有一道白光闪射,阵阵花香飘来。无疑,这是碧玉所发。他俩喜出望外,立即逐光寻香而去。来到石壁庵前,见白光是从庵内放射出来的,便匆匆闯了进去。

原来石壁山有一只猫头鹰精。它吃了石壁庵的主持,自己化成一个癞头和尚。因嗜食人肉,常作法制造瘟疫。自从碧玉豪光辟了邪,便断了他的生计。正是它偷了玉,现正放在掌上,寻思着如何把它毁了,以泄心头之恨。这时在佛堂上骤见有人闯进来讨玉,仇人相见格外眼红,说道:“你们绝我肉食,还不知罪?!”白衣少年二话不说,乘其不备,飞起一脚把癞和尚掌上的玉踢起,跌落在地仙女抢过了手,往庵外就走。癞和尚随手操起案上木鱼赶来,夺门阻住喝到:“小妖精,你要玉还是要命?”仙女捏着玉道:“玉就是我的命,你偷它何来?”和尚不由分说,做起法来,把仙女连人带玉撵下古井,掷下木鱼,喝声“变!”木鱼变成一块千斤大石,砸得仙女昏死过去。他又转身丢一蒲团盖主井口,吹口恶气,蒲团就变成一块万斤大石,压紧井口。少年赶来,见状拼尽全身之力,把大石掀起来,怎知却被和尚使法,抓住后脚缚了,拖到柴房囚禁。

这玉平日里聚了日夜精华,汲了百花香气,能避邪化圣。墜井三天之后,井水变清,变甜,变香。那木鱼喝了这玉水,便化成一条大红鲤。井里孔道通海,红鲤背了仙女涉水,浮尸海上,被一老翁搭救,女尸气息已断,但是血色不改,渔翁甚觉惊奇。忽见一江鲤跃上船来,眼汪汪滴入女尸口中,一会少女苏醒,红鲤却一跃入海了。渔翁忙问身世,女以实相告。渔翁怜爱,收为义女,闻她身上茉莉花香,取名茉莉。父女相依为命,打渔度生,继续在海上捞玉,但终不可得。

癞和尚墜玉坑女,囚禁少年之后,又作起疟疾来,黄冈便发起疮疫。生口疮者,七日即亡。渔翁也染疮疫,已是气息奄奄,临危流着老泪对茉莉姑娘道:“有人医愈我病者,可招为婿,以继香丁。”女闻言,为慰爹爹愁急,只好默默点头。是夜,茉莉守在爹爹床前,凄凄切切。

且说石壁庵囚房里,白衣少年这一夜也心血来潮,久久未能入睡;朦胧之中似见一红鲤含玉涌波而来,他踏波接玉,捏紧在掌心,正待回身却被漩涡卷沉下去。少年惊醒伸掌一看,却是一支木鱼槌;生气地举槌一摔,无意中把脚上的隐形紫藤摔断了。他忙打开门径直到古井边,对着封井大石猛敲三,石即裂开,又向井垣内猛敲三下,井水浮起一串气泡,一眨眼,一条红鲤含玉随着井水翻腾上升至井口,少年取过了玉,红鲤立即不见。少年双手一拍,化为白鹤,腾空飞去,来到凤江河畔,听见茉莉呜咽之声,便循声而至,落在庭中。茉莉一怔,待定睛看来,白鹤已化为白衣少年。她来不及诉久别重逢,悲喜交集的衷情,开口便问:“可找回了玉?”少年举玉在手道:“为老翁治疮要紧”,便教取来一杯清水,研玉于水。茉莉扶起爹爹少年灌之,一口复苏,二口疮愈,三口壮健如常。渔翁大喜,命女向少年敬酒致谢,少女含情脉脉。少年一饮而尽,赠玉留念。渔翁道:“我有言在先,如蒙不弃就同我女儿成亲吧。”一句话,喜得这对情人心里甜滋滋。渔翁再三催促,少年便答应下来,口中念念有词,伸手一指,草堂随即化为华堂。双双拜了天地,拜了爹爹。夫妻洞房花烛,诉不尽昔日里琢玉衷情,说不尽夫妻恩爱。隔天,夫妻双双取来一个大缸,研玉水一缸,救治了全城疮疫。黄冈成又沐浴在瑞气之中。茉莉姑娘更视玉如命,拿来一条红丝线穿了玉,挂在贴身胸前,朝夕不离。

一日,茉莉在海边晾网,等得夫婿归来。微风吹得他一缕头发落在额前,夫婿忙上前为她掠起,妻子嫣然一笑。就在这情甜意蜜之时,骤时晴天霹雳,一只秃头猫头鹰夹着滚滚乌云,俯冲落到跟前,立即化为癞和尚,露出一副凶神恶煞脸孔说道:“你竟敢消我疮疫,断我生计,今日绝不容情。”便立即做起法来,一时狂风大作,将他夫妻俩刮散。茉莉匍匐扑在郎君身上,将他紧紧抱住,呼道:“我俩愿同生死,绝不分离。”说犹未了,又被一阵狂风吹散。夫婿冲上前去抱住妻子道:“我怎能舍开你,只是急难关头,决与秃鹰拼个死活,你自珍重。”说罢俩手一拍,化为白鹤向癞和尚头上一啄,立即鲜血淋漓。秃和尚也现了原形,两相格斗起来。只见夜空一白一黑,忽隐忽现,嘶叫格斗而去……。

茉莉爬了起来,急忙跟踪追去,一直追到石壁山半山腰,一巨石兀立阻隔,她即攀上石顶举头回望,黑夜沉沉,阴风惨惨,原来白鹤遇难了,是那个猫头鹰做法把它罩在石壁庵的铜钟下。茉莉料定夫婿遇难,一时心痛如绞,手按心口却触着挂在胸前的碧玉,忙将玉摸了出来,照着巨石磨划起来,玉石相碰发出耀眼的火花,这火花织成一个光环把她罩住。伏在树上的猫头鹰进不了光环,这两只猫眼青魑魑,死死盯着她。茉莉划着划着,一直坚持了三天三夜,这巨石从顶到脚被磨得裂成两半。石根处有一洞口,为薄壁所隔,洞内汩汩有声。茉莉使尽全力,把手中碧玉向洞口击去,轰隆一声,喷泉穿壁射出,把猫头鹰冲翻扑地,半死半活地只存两只猫眼发着凶光,那铜钟也被飞龙似的喷水冲翻了。白鹤立即飞来驮起来姑娘,展翼飞去,茉莉向巨石招手,那裂开的巨石即愈合复原,却把碧玉留在洞里,让泉水涑刷着,染成一穴玉水,从洞口涓涓流了出来。

后人为纪念白鹤,仙女酿造玉水之恩,便在这巨石刻下了“涑玉泉”三个字(“涑”字义同“漱”)。

望夫石在潮汕沿海十分普遍。盖因旧时科学技术相对落后,渔民“讨海”时常因大风大浪而船沉大海,人葬鱼腹。因此,每逢丈夫出海未归,海上起大风大浪,很多渔民的妻子就携带儿女,站在海边大石头上面,遥望丈夫的船早点归来。于是,在许多地方就都有了望夫石。揭阳地都钱岗山南部近海处就有一块巨大的望夫石,石头向海处书着“元,妣宜人林氏墓”,巨石之上平坦约三尺见方,有綕筐位,坐位,脚印等。

相传元朝时候,钱岗山南面住着陈姓乡民,有个叫陈海生的,身材魁梧,历来以捕鱼为生,远近闻名,娶妻林氏,美丽贤淑,夫妻勤耕力作,生活过得也满幸福。

在钱岗山东面住着大族杨姓,有一渔霸杨歪鼻,占着榕江,此人还养着一群奴仆,专门强迫渔民下海为其捕鱼。有一日陈海生夫妻双双下海捕鱼归来,刚好被歪鼻看见。这杨歪鼻是个色鬼,家中虽有三妻四妾,—见到林娘,惊慕林氏美色。回家后便叫来管家,想了一条鬼计策,借口上司大征渔税,所有丁壮都要出海捕鱼,以凑还征税,陈海生当在此之列。渔霸乘海生下海之机,来到陈家调戏林娘,并要强迫她为妾,但遭林娘的拒绝。

陈海生出海后,林娘就等啊等,一天过去了,二天又过去了,总不见海生归来。林氏盼夫心切,每天早上总是提着綕筐爬上石头上,一边绩綕,一边望着东南海外,盼望丈夫早日归来。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林娘总见不到陈海生归来,冬去春来,在林娘坐过的石头上留下了显眼的座位,脚印和綕筐位。

揭西坪上有一个碧波荡漾的清水潭,潭边耸立着一块大石,形似女僧,身披袈裟,手捧钵盂,人们叫它“尼姑石。”其背后有一个民间爱情故事。

古时候,揭阳有一村镇,名叫云萝。这云萝镇地居水陆要冲,商贾云集,素称鱼米之乡。镇西有一姓江的渔民,年过半百,膝下只有一女,名叫惜珠,生得聪明美丽。江老有心要挑个好人家将女嫁出,或者择个好后生入赘为婿,了却一番心事。无奈打鱼人家,出身微贱,仕宦及大户,娶妻讲门当户对,为正室当然无份,给当侍妾,又不甘心。而一班市并无赖之辈,见他女儿美貌,上门求亲倒也不绝,江老却都看不上眼。及至惜妹二十三岁,尚未婚配。

却说江老的邻居,有一秀才,父母双亡,家庭贫困,年过三十,尚未娶亲,孤身只影,十分凄凉。惜妹见秀才学问渊博,品行端正,十分敬重,每天帮助他补洗一些衣服被褥。而秀才却爱姑娘纯洁恬静,聪明美丽,彼此有心,却难启口。江老已有所觉察,考虑到女儿年龄也大,秀才虽说比女儿稍多几岁,却是一个读书之士,目前虽然贫困,前程未可限量,与那班市井之流相比,真如凤凰与野鸠之别。故此心中也颇适意,只待央媒说合,择吉成亲。

谁料天不作美,秀才突染风寒,江老为其延医服药,惜妹也衣不解带,日夜服侍。怎奈伤寒入里,医治无效,不久一命呜呼哀哉。惜妹自此茶饭无心,终日饮泣。那班市井无赖,从前因求亲不就,幸灾乐祸,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惜妹是白虎星,命相克夫,又说秀才因与惜妹私通,致染风寒毙命。惜妹遭此中伤,更觉悲观厌世,前景黯淡。

不久江老又谢世。年轻的惜妹,万念俱灰,终于在一个老尼的诱导下来到一所尼庵,削发披缁,远离红尘,荒山古寺里过着凄寂的僧尼生活,伴随着她的是山风飒飒,松涛潇潇,黄卷青灯,钟声佛号。森严的佛门清规戒律,是套在女尼们身上的锁链。按照庵里的规矩,初入沙门的小沙尼,必须五更就起床作饭,然后跟着做晨课,早饭后上山砍柴,中饭后浇菜、劈柴、挑水、洗衣,晚饭后做晚课,课后打坐至三更才睡觉。惜妹虽说是渔家女儿,但在家里父亲爱惜,未曾做过这样繁重的粗活,因而感到十分疲劳。她每天上山都觉得周身无力,只能砍回两把蓬蓬松松的小树枝,而常遭到老尼的打骂。

一天,吃过早饭,惜妹肩着尖担,挎着柴刀,上山打柴。她一树过一树砍着那细小的树枝,又一条条拾起来放成一堆。这时日已过午,她感到口渴肚饥,几把柴总捆不到一块。正在为难之际,山那边来了一个青年樵夫,见惜妹不会捆柴,就放下柴担,毅然帮助捆好,送上了惜妹的肩上。惜妹以感激的目光望着他,嘴张了几张,可没说出话来。还是那青年先开口:“小师父,你是刚出家的吧?”惜妹点了点头。那青年继续说:“一看就知你是刚学砍柴的,不要紧,我每天都在这山里打柴,我可以替你砍点。你们平原人,不犯难是不来这里的。”说着,他挑起自己的柴担走了。惜妹听了他那诚挚的语言,感激得流下热泪,呆呆地望着那宽阔的背影,那高大的身躯,消失在那炎阳下的羊肠小道。

一个青年女子,并不是心如古井里的水一样不动的。自此以后,惜妹的脑海里,已深深地印下了那青年樵夫的形象。后来又经过几次接触,在惜妹的心灵深处,萌发了连她也无法理解的一种情感。过去,她对打柴这项工作是讨厌的、痛苦的,但现在,却成了最快乐的差事了。每天吃罢早饭,她就荷着打柴工具上山,显得分外勤快。山上,那蛮实的小伙子照例替她打了不大的两捆柴,捆缚结实,然后坐上来谈心。她对他讲述自己的不幸,遭受的辛酸。而他总是唏嘘叹息,深感同情。惜妹在人生中,又—次感到生活充实,她羡慕世俗间男耕女织的生活,她对缁衣讨厌了。

正是暮春天气,风和日暖,草长莺飞,杂花满树,流水声喧。惜妹面对这艳丽的自然景色,心情欢畅,砍完柴,脱下缁衣,内身只着一件水白的衬衣,显得肌肤细腻,洁白晶莹,脸色红朴朴地十分动人。青年樵夫看得一时忘情,竟扑了上去,将她搂抱,惜妹羔羊似地倒在他的怀中。谁知事有凑巧,山下有一恶乡绅,是个老色鬼,以前曾污辱过庵里的小沙尼。尼姑们一方面惧怕他的势力,一方面怕宣扬出去有碍佛门声誉,只好含悲忍辱,任他蹂躏。于是他就更加肆无忌惮,任所欲为了。现在,他又听说庵里来了一平原姑娘,生得明眸皓齿,肌肉白净,不禁垂涎三尺,上山—看,果然别有风韵。又探听得她必须每天上山砍柴,就想在那幽僻的山林里干那不可告人之事。因此,他每天上午总札各处山里想找到她。

这天,他顺着一双女人的脚印,来到—块大石下,听见深草里有男女说话之声,这狐狸便蹑手蹑脚地潜行到深草边,往里一看,原来正是那美丽尼姑,和村里一个小伙子拥抱在一起。这癞虾蟆本想吃的天鹅肉,却被别人抢去,于是气得暴跳如雷,大叱一声:“呔!你们干得好事!”一对交颈鸳鸯,骤被惊散了。他们向他苦苦哀求宽恕,但毕竟无效。

第二天,恶乡绅便宣布淫尼触犯了佛门八戒,青年樵夫触犯了乡规十条,狠把一对两相情爱的青年绑缚起来,抛进熊熊烧燃的柴堆里。乡民对恶乡绅这般凶恶残忍无不咬牙切齿,见一对情侣在烈焰中挣扎无不垂泪。突然,人们仿佛看见那女尼从烟中升腾而起,落在山峰上,变成了一块奇石,挺身屹立,那幽怨的神情,似在对不平的世道,进行无情的控诉!

潮安文祠镇楠木山下,有块石头叫做“石部母”,人们常常带孩子上山烧香祭拜,求她保佑孩子们消灾消难,平安如意。这里面有个爱情故事。

楠木山下住着一对穷夫妻,只养得一个女儿,取名阿珠。阿珠因为爹娘年老,家中无男儿,只得天天上山割草。姑娘十八变,阿珠变成了天仙样。她每天上山割草,村里的年轻人总喜欢跟她结伴走,左三人,右三人,前前后后跟成一片。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阿珠爹娘商量着自己家穷,不能把女儿嫁到穷家,一来怕女儿苦了一辈子;而来怕女儿婆家穷,自己老了没人养。于是就托人给富有人家说媒。头家说的是坪上的药材铺,可是财主嫌她家没家底;二家说的是城里木炭行,可是木炭嫌她家门风不相对。就这样一连跑了几家都没说成。

阿珠不怨爹不怨娘,依旧每日上楠木山里割草。有一回,大热天挑草下山,肚又饿,口又渴,不幸昏倒在半山腰。恰好有个砍柴哥挑柴经过,发现有人倒在路旁,忙卸下柴担,把她抱到一棵大松树底下,找来泉水给她刮痧。阿珠慢慢睁开眼,看见身旁是个陌生哥,羞成两颊红成陶金娘。砍柴哥又找到一口塌古坟,掏了里面山蜂窝,榨了蜜,拌了泉水喂阿珠,阿珠喝了又香甜又清凉的蜜水,这才慢慢好过来,可是砍柴哥双手却被山蜂螫成两个大南瓜,疼得他满脸汗珠直流。等到太阳下了山,砍柴哥把柴担草担一肩挑,扶阿珠回到家。

从此,阿珠和砍柴哥就常常在山上见面,一起砍柴割草。日子一久,彼此渐渐有了感情,一天,砍柴哥憋不住了,结结巴巴对阿珠说:“珠珠,做我的老婆吧!”砍柴哥是个孤儿,穷得上无片瓦,下无寸地,每天靠砍柴过日子。阿珠不敢答应他,只有把苦涩的泪水咽下心头。后来,阿珠和砍柴哥终于相爱了。

第二年,阿珠在山上偷生了个胖小子。砍柴哥就在深山林内搭了个寮棚,白天阿珠留在棚里奶孩子和做饭;砍柴哥砍柴割草。太阳下山时,就把孩子关在寮棚里,外面堆些树枝树叶做伪装,然后各自挑柴挑草回家去。第三年,阿珠又生了一个胖娃娃。

纸包不住火,阿珠和砍柴哥的事慢慢给乡里人觉察出来了。风言风语传到乡绅老大耳里,乡绅老大听后,一跳半天高,说:“这是伤风败俗的事!”他跑到阿珠家里责问阿珠爹娘,阿珠爹娘都摇头说:“俺什么也不知道!”晚上,阿珠挑草回来了,乡绅老大就在公厅拷问阿珠,阿珠死也不说。乡绅老大只好说:“把孩子扔在山上喂老虎,从今以后不再进山去,就饶了你。”阿珠说:“孩子是我的命根子,要扔就扔我吧!”

第二天,乡绅老大交了几个亲信,偷偷尾随阿珠上山。阿珠上了山,来到寮棚前东张西望,见四下没人,迅速搬掉了树枝树叶,钻进了寮棚坐下来撩起衣襟,右手搂着阿大,左手搂着阿二,给孩子喂起奶来。乡绅老大没有费多少力气就找到阿珠,他们来到寮棚外,大声一叱。阿珠给这一叱,知道事情不好了,可是她没有出来,仍旧坐在那里奶孩子。乡绅老大见阿珠不听话,就又大声威胁说:“再不出来,我就放火烧寮棚啦!”阿珠把孩子搂得更紧了。乡绅老大见阿珠还是没有出来,就点了火,把寮棚烧了。

寮棚给烧毁了,可是阿珠和搂在怀里的两个孩子却被烧成了石头,依旧立在那里,村里人被阿珠爱子的行为深深感动了,就把这块石头叫做“石部母”。以后,人们常常带孩子上山烧香拜石部母,求她保佑孩子们消灾消难,平安如意。

潮汕地名的爱情故事,或古老,或新近;或浓厚,或轻薄;或悲催凄凉,或美丽动人……。有爱情故事的潮汕地名,更有文化含量,更令人着迷,更令人向往。为潮汕地名谱写美丽动人的新爱情故事,我们有心动,我们会激动,我们更要来行动。

作者:陈友义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