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准步点,与中国制造业共转型|南头“亿变”

南方+ 记者

桂洲水道上,南头大桥新、旧两座桥熙熙攘攘。这条左右幅双向四车道通行的跨市交通命脉,于1985年开建,至20世纪90年代新桥建成后,双城融汇的交通格局才正式形成。

在此之前,桂洲水道畔的空地之上,一家五金厂在1991年悄然落户。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因巧合来到中山南头,从事对外贸易加工的小工厂能够存续超过30年,成长为行业内知名品牌,并成为台湾铁王集团的大陆生产、研发总部。

中山铁王流体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铁王流体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走进中山铁王流体控制设备有限公司(下称“中山铁王”)历史悠久的厂区内,办公楼前崭新的牌匾引人注目: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高新技术企业、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这些用实实在在发展成果换来的荣誉告诉我们:小阀门也能撬动大市场,小企业也能创造大成就。

32年时间,在中山南头这片土地上,有无数中小微企业来来去去,一代代的人员、技术、产品完成更迭。一船船货物驶向世界,在世界贸易的连接中感受凉热:中国“入世”、全球化加速、金融危机、“双循环”……中山铁王以产品融入中国工业化大浪潮,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回顾历史,中山铁王公司曾数次更名。2000年前后,从中山铁王不锈钢标件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山铁王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代表了其在产品形态上的重大转变与升级;在2010年前后,又更名为中山铁王流体控制设备有限公司,代表其开拓新市场的决心。

几次更名,同样踩在“中国制造”出海与转型的步点之上。对于中山铁王来说,“稳定”始终是其安身立命之本:工厂存续的稳定,让其赶上了这片土地上壮阔的工业潮;产品质量的稳定,使其在行业内一步步建立品牌认可;生产管理的稳定,带动了生产业务的持续扩张;人员流动的稳定,保证了企业文化的传递。

在中山铁王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家中小企业扎根一方发展的韧性与定力,它就像一颗种子扎根于丰厚水土,持续吸收养分,将微弱的力量养成向上伸展的强大优势,终于在枝繁叶茂的行业之林占得一席之地……

这是一家企业的成长故事。无数这样的中小企业,在南头这片产业沃土共同书写着中山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编者按】

向世界级湾区目标迈进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诞生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本。

南头镇作为中山市最小的镇域,面积仅28平方公里,却坐拥3家百亿级企业、8家十亿级企业、70家亿元以上企业,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3家亿元以上企业,成为中山“亩产”最高的镇,也成为大湾区“高亩产”专业镇的代表。

在中山市南头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山分社启动中山南头民企深调研,揭秘中山南头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密码。南方+中山频道推出“南头‘亿变’”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点击进入专题>>>南头“亿变”——中山南头民企深调研

【策划】张培发

【统筹】何伟楠 曾艳春

【采写】南方+记者 廖瀚

【摄影】卢子衡

编辑 王浩宇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