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东莞公务员|教育局黄敏娜:打造全国随迁子女入学样本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为强化对标争先、比学赶超的鲜明导向,营造更加浓厚的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氛围,东莞市委组织部推出“我是东莞公务员”系列宣传,讲述展示先进典型的奋斗故事和时代风采,示范带动全市公务员大干快干苦干实干,在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上争先锋、作表率。

本期公务员:

黄敏娜(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科二级主任科员)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是城市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东莞市教育局的黄敏娜,在教育战线上深耕二十载,多年来,她主动承担多项招生改革任务,针对东莞外来人口多、教育资源需求大的特点,持续推出创新举措,不断优化招生入学政策,简化入学材料和流程,有力提升东莞教育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工作成效彰显公仆担当。

敢于创新

打造全国随迁子女入学蓝本

东莞外来人口众多,随迁子女基数大、增长快,数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位。在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这一重要课题上,黄敏娜和同事们大胆创新,提出积分制入学的设想,2009年推动出台《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通过积分方式安排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

这一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有效强化了政府职责,规范了随迁子女在东莞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保障了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权益。同时,也为国内其他城市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带来了新思路新路径。

积极探索

破解教育供给侧现实难题

近年来,全市积极推动教育扩容提质千日攻坚行动,大力增加公办学位保障入学需求。但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户籍学生人数大幅增加,能提供给随迁子女入学的学位有限,大部分随迁子女仍需在民办学校就读。

面对新矛盾新挑战,黄敏娜积极探索,大力推动实施非户籍随迁子女民办学位补贴政策,减轻随迁子女在民办学校就读的经济负担,提升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破解当前公办教育资源有限的现实难题。2022年,全市共投入10.8亿元,惠及随迁子女90万人次,实现随迁子女民办学位补贴全覆盖,扩大随迁子女受惠面。2023年秋季起,全市民办补贴标准统一提高到第一档补贴标准,进一步减轻随迁子女家长的担子。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让民办学位补贴成为名副其实的民生工程,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推动改革

优化招生入学工作

2020年,全国实行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提出“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学校电脑随机录取”等多项改革要求。东莞民办学校发展快,数量多,推行压力大,困难多。黄敏娜迎难而上,钻研攻坚,比如在民办学校电脑派位工作上,考虑到家长不在现场参与会导致公信力不足,她认真分析比对各地电脑派位方式的利弊,创新制定东莞特有的“线上随机产生派位号,线下家长摇出起始码”相结合方式。实施至今,家长群众零投诉。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招生过程中,黄敏娜经常深入镇街、园区听取基层意见,加入家长群了解入学需求和困难。为解决多孩家庭接送困难,推动出台双胞胎、长幼同校入学新政策;为破解家长未能前往现场进行报名入学的难题,建设义务教育招生平台,简化报名材料,加强部门数据共享,实现报名入学全网办结;为让家长及时获取官方招生信息,建设“东莞招考通”教育招生资讯服务平台;为让家长更好掌握入学报名和志愿填报要求,丰富宣传方式,制作报名视频动画、入学政策一图读懂等入学宣传材料,还自己进行直播解读政策。

近年黄敏娜和同事们创新推出的多项高效便民举措获得学校和家长的肯定,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黄敏娜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道路没有终点,作为教育领域的工作者,需要积极回应群众新需要,不断优化工作,甚至是作出改革,才能真正提供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

南方+记者 吴擒虎

素材来源于严实莞家

编辑 黎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