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大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开展多例高难度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

南方+ 记者

在肿瘤治疗中,病理诊断是确诊癌症的“金标准”。近期,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完成多例高难度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精准取得优质、足量的病理标本,助力制定肺癌诊治有效方案。

王阿姨今年65岁,近期因肺部出现肿块到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求诊,CT检查发现患者左上肺肿瘤。

穿刺术后病理报告。

穿刺术后病理报告。

据介绍,为了确诊肺癌并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医生往往需要通过穿刺活检术取得一份足量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病理诊断。而穿刺活检术是一项有相当技术含量的操作,对术者的定位判断、穿刺操作素养要求高,如果对影像细节评估不够、选择穿刺靶区位置不当或手术操作水平不足等都可能导致错误诊治。

不巧的是,对于王阿姨而言,肿瘤正好位于胸主动脉旁边,穿刺活检难度大,穿刺角度稍有偏倚将伤及胸主动脉,导致大出血。同时,肿癌随患者肺部呼吸而活动度大,穿刺过程还需要协同呼吸活动,才能使针尖准确抵达肿瘤组织。该院心胸外科团队经过周密准备,在CT引导下顺利为王阿姨完成穿刺活检,为病理医生提供足量的肿瘤组织标本,帮助医生团队为王阿姨提供精准治疗方案。

精准穿刺位于主动脉旁的肺部肿瘤。

精准穿刺位于主动脉旁的肺部肿瘤。

与王阿姨类似的,75岁的林伯因右上肺占位到医院求诊。CT提示林伯肺肿瘤体积较小且位于肺外周,住院后发现患者存在全身多处转移病灶。考虑到肿物位于脊柱侧,肿物较小导致定位困难,同时林伯还合并有肺气肿,穿刺后容易出现气胸,最终,心胸外科运用精湛的技术,顺利为林伯完成CT引导下穿刺活检。

知多D:肺穿刺检查是什么?

据介绍,肺穿刺全称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诊断肿瘤疾病最常见的方法之一。肺穿刺虽是有创检查,但对身体损害较小,不需开刀,是明确病灶性质的检查中创伤小、痛苦小、花费少且阳性率高的方式。

检查中,患者在明确无禁忌症后,医生根据胸部增强CT或PET-CT明确病灶位置,为患者择合适体位。患者只需摆好体位,医生在CT引导下用穿刺针穿针,因CT定位精准,直达病灶,仅留下针眼大小创伤,病人痛苦少。

医生提醒,参加肺穿刺检查应遵医嘱进行常规的术前检查,检查前一天不喝酒不熬夜,饮食清淡,保持愉快的心情;术中配合好医生摆好体位,平稳呼吸;术后遵医嘱卧床休息,不要剧烈活动,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撰文】彭深 林婷婷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濠江滨海风景区目前已关闭。

编辑 吴夏晴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