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伟湘还记得,人工智能课在校园铺开后,二年级的孩子们会拉着她的手问:“校长,什么时候再上人工智能课呀?”
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易伟湘心里想,今后人工智能课还要继续加码。
今年7月,深圳市发布《深圳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提到要大力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培育具有人工智能创新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作为深圳市南山区最早开设人工智能课的学校,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小学走在了前。
麒麟小学校长易伟湘说,这一代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天然对新技术感兴趣。目前,虽然一周只有一节,但孩子们是真的喜欢,也特别想一次多上几节。
随着9月开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开始在深圳市的中小学课堂里全面铺开。目前,深圳外国语学校等61所学校成为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实验工作学校;麒麟小学、园岭小学、南山外国语小学等众多小学已将人工智能设为年级普及课程。
“学生的创造力超乎想象”
杜承轩:《一种双肩背包》获得国家实用型发明专利;王庆涵:《黄金鸡蛋制作机》《深圳防臭速干校服》实现量产;林钰珅:《色盲红绿灯》获得南山少年创新院10万元孵化经费资助……
在麒麟小学的“院士墙”上,一个个创新发明令人惊叹,而他们的创作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这也是全国中小学发明创造的最高荣誉。而这样的学生,麒麟小学已有近20名。
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小学党政办主任吴惠玲介绍,学校通过信息技术课+科创选修课让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超乎想象。
事实上,除了教学本身,AI等新技术早已渗透在中小学的课堂里。比如荔林小学就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核心学科的数据平台,在语文课上学生可以通过输入素材,实现人机对话交互;在科学课上,通过画面互动了解原理,同时延展思考获得新的知识等。
除了日常教学之外,部分小学也会通过课后延时服务开设人工智能社团课。
“我们会开设包括虚拟机器人、超级工程等人工智能社团,也会通过邀请人工智能专家进校园的讲座让所有学生感受到人工智能教育。”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荔林小学校长张祖志说。在麒麟小学,像这样的社团还包括了智能家居、机器人编程等。
校企合作打造科创教育新生态
人工智能教育给学生们带来的成长与改变,已然超乎老师们的预期。但在最初准备教学时,老师们却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与挑战。
其中最棘手的就是课时安排,由于技术迭代日新月异,且人工智能的内容尤为庞杂。老师们不仅需要快速消化新的技术,也需要将大量的内容浓缩到有限的课时。
为此,在日常培训外,老师们也会借助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上的内容与资源补充知识体系。
腾讯扣叮编程实训页面展示</p><p>
据了解,腾讯为深圳市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提供了人工智能教育实训平台,这一平台采用了国产自研的扣叮编程工具,具备图像识别、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前沿AI能力,内置动漫素材、IP角色等创作素材,方便教师教学与学生实训。
“平台上的功能很齐全,学生登录也仅需一个班级码即可登录,操作起来比较便捷可观。”吴惠玲说。
除了平台技术的支持外,在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的解决方案中,也包括了师资培训和赛事运营等内容。腾讯教育积极参与到各区和市级的科创赛事中,同时也提供包括世界机器人大赛、NOC(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等白名单赛事的出口。在课程开始前,腾讯教育团队、腾讯扣叮团队也会联合合作伙伴培训教学老师。
腾讯扣叮操作页面展示
此外,腾讯教育提供的扣叮虚拟仿真实验室,具有“自研3D引擎”“低性能机房支持”“高精尖AI能力教育化”三大特性,可以低成本开展人工智能实验,助力教育普惠。
目前,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已在广州、深圳、温州等全国各个城市落地。未来,腾讯教育将持续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学习与教研实训平台,联合伙伴生态一同助力人工智能教育普及。
【撰文】徐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