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水投净水公司入选省“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

南方+ 记者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为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开展的“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工作,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评选。

经过推荐和专家评审,广州水投净水公司《以水务高质量发展助力绿美广州建设——广州净水公司践行“双碳”目标,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案例获评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为全省13个典型案例中唯一一个环保类企业,并获推荐参加全国“双碳”典型案例评选。

广州净水公司聚焦减污降碳、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替代、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等重点,高质量、高标准打造新型水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广州样板,走出一条城市环保、景观、更新多重功能有机融合的新型水生态基础设施创新之路,为水务环境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广州智慧。

转型升级,树污水处理绿色标杆

化“邻避”为“邻利”。广州水投净水公司将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转移到17米深的地下空间,全封闭完成污水处理过程,臭气、噪声等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地埋式净水厂周边300米范围不再受环保政策邻避限制,可进行商业等用途开发,带动周边土地价值的整体提升,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化“粗放”为“集约”。通过“平面组团”“空间叠加”等集约化布局,全市9座地埋式净水厂共节约土地约77公顷,节地率35%,直接节约征地费用约36亿元,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化“工厂”为“公园”。广州水投净水公司用“绣花”功夫建厂,打造“一厂一特色”地面景观,地面大型园林景观、水域向公众开放,或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广受市民欢迎。动植物生存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地埋式净水厂植物种类近200种,鸟类多达100余种。

化“单一功能”为“综合效能”。广州水投净水公司已建成8座地埋式净水厂补齐了广州市污水处理缺口,出水水质全面优于地表三类标准(广州要求五类水标准),还在城市防洪排涝、区域调水、河涌水位调节、水质改善、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提升城市水安全韧性。

化“行业优势”为“社会影响”。广州水投净水公司打造“生态惠民”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服务站点,入选为广东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等,坚持开展环保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广场等活动。

2023年,广州净水公司获评“广东省减污降碳突出贡献企业”;以沥滘净水为代表的“广州绿美净水厂” 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世界看广东的绿美窗口,“全国低碳日”“全国生态日”广东省启动仪式先后在此举行,国内外政府团体、同行企业密集到访交流。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绿色低碳管理

数字赋能,打造低碳智慧化净水厂样板工程。沥滘净水厂三期为低碳智慧化净水厂示范点,目前,系统可实现水质异常预警时间提早6-15小时、AI辅助控制系统巡检效率提升50%、根据水质精确曝气和智能加药等功能,将设备从“被动维修”变为“主动预防”。全流程数字化碳管理平台使吨水电耗和药耗降低5%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433.38吨/年。

自主创新,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行业领先。拥有“国内先进”以上成果10项,其中“国际领先成果”4项;污泥减量减容、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方面已获专利授权20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出版《城市水环境的恢复与探索》专著1本;地埋式净水厂设计和建设模式、污泥干化及资源化利用等项目连续3年获得“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攻坚难点,污泥处理处置实现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广州水投净水公司已建成投产18座净水厂内污泥干化设施,污泥干化减量率达到90%。出厂干污泥通过水泥厂、热电厂的掺烧处置,无害化处置率达100%。积极探索污泥资源化利用多种途径,如建材利用、海绵介质土、园林基质土、炭化燃料棒等。

节能降耗,打造循环经济样板。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广州水投净水公司建成的第一批光伏发电项目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4800吨;已启动第二批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发电量3575万度/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2万吨/年。

再生水回用助力循环低碳发展,2022年再生水回用量约6亿吨,利用率高达35%。除用于河涌生态补水外,还在建设工地用水、工业冷却用水、商业汽车美容、市政园林绿化等多方面推广应用。水源热泵技术有效回收能源,提取污水中热量,为厂内污泥干化工艺提供热源,目前正推广空调系统制冷等方面的应用。水力能源收集装置,利用污水处理过程中提升、跌水等工艺特点,安装能源回收转化装置,将水力落差转化为电能,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

下一步,广州水投集团净水公司将继续锚定全国一流的水处理服务商和打造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为目标,抓好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民生工程落实,强化绿色低碳发展典型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动绿色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进一步优化提升广州生态净水新模式,力争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供更多的优秀典型。

南方+记者 郎慧

通讯员 穗水投

编辑 程钰琳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