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域下田家炳的家国情怀

南方+

田家炳先生。

田家炳先生。

田家炳先生与孩子们在一起。

田家炳先生与孩子们在一起。

今年10月3日是“百校之父”田家炳先生唯一中学母校——梅州市大埔县大麻中学建校100周年,大麻中学举行了隆重的庆典。广东开放大学省级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名人与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在田家炳母校大麻中学组织召开了“新时代学校德育和文化建设”研讨会,学术界也不断有文章纪念田家炳。田家炳为什么不断被纪念被提起?他在成长环境中受到什么样的文化影响?我们如何从文化视域看待?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家教家风熏陶

孝以为敬。田家炳的家教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孝道思想,更是传承了孝以为敬的核心思想。孔子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有别。”敬是从心理上内发的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养,如果养而无敬,我们与动物无别,甚至不如某些动物。田家炳从小在家庭的熏陶影响下对父母的孝是建立在敬的基础上。他的父亲玉瑚公从小教导他,尽“孝”不仅要孝敬父母之身,更要孝敬父母之心,孝的前提是敬。田家炳小的时候像其他孩子一样偏食,不吃苦瓜。玉瑚公给他讲其母种苦瓜的艰辛历程,讲偏食会令母亲对孩子营养不良的担忧。在父亲的教导下,田家炳改掉了偏食的习惯并养成了对食物的唯一要求就是营养。他说:“父亲教导我,做子女不仅要孝敬父母的身体,更要孝敬父母的心。把好菜让给父母吃,是孝敬父母的身体,而做父母的总希望孩子长大以后有好的身体,能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点好的事业,所以多吃点好东西,身体健康,就会减少父母的担忧,这就是孝敬父母的心。”田家炳一生都在践行孝以为敬的思想,对母亲格外孝敬,照顾得无微不至,亲自端汤盛饭,嘘寒问暖。

言传身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田家炳故居正厅在醒目的位置展出了田家炳的父亲玉瑚公的教子箴言:“拱辰楼是取‘拱璧连城价,辰辉万户春’之意,你将来如果做出了一番事业,不仅要孝敬父母,更要荫泽民众,辰辉万户。”田家炳在家教的影响下对父母的孝敬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他的影响下九个孩子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对祖母尊敬有加。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田家炳从小立志:“我想如果自己有点力量,能改善别人的生活,是很好的事情。”据田家炳基金会统计,田家炳先生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捐助了 93 所大学、166 所中学、41 所小学、约 20 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大约 1800 间乡村学校图书室,这些学校或学院遍及国内所有省级行政区。

“四德”立命。田家炳以家训“勤、俭、诚、朴”修身立命,在田家炳家里,有一副他倒背如流的书法,那是《朱柏庐治家格言》,要他“勤、俭、诚、朴”,父亲对他幼年时期的教诲,数十年来田家炳无时或忘。曾经有人询问田家炳处世之道,成功要诀,先生谓为人须秉承“勤、俭、诚、朴”四德。晚年时,田家炳曾回忆说:“香港像我这样的人可以说满街满巷,我今天能够得到大家这样的爱护,完全是我这几十年做人得到大家的欣赏、重视。也可以说是先父的教导,让我背治家格言,我常常用这个勉励自己。这是我终身的享受,十分值得我怀念。我至今可以记得,一字不落。”

岭南文化浸润

不拘一格的务实。“不拘一格”,是指岭南人的秉性非常务实,做人做事没有太多条条框框,判断是非、决定取舍时特别注重实效,并且善于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及时做出调整。田家炳秉承岭南文化务实精神,念念不忘反复强调先父遗训“宁可实而不华,切忌华而不实”,他说家父给他一个“实”字,才有今日的事业。他教子以义方: 重实轻华,老实做人,踏实做事。他说:“我九个小孩没有一个念博士,我倒不在乎。有些家长以儿女拿博士来炫耀,如果是华而不实,我宁要实而不华。”他教育子女要实言、实行、实心,即不吐虚言,不好虚名,不做虚事,崇尚实干。在他看来,与其注重虚名,不如脚踏实地做事。

不守一隅的进取。“不守一隅”是指岭南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肯固守一隅,坐以待毙,而是不惜经常变换生活的环境和方式,以便获得更好的机会。“如果在岭南活得不顺心,他们干脆跑到海外去。”田家炳16岁丧父辍学继承家业,18岁迈出韩江河畔的偏僻客家山村,远赴越南西贡踏上创业之路。日本入侵我国后,1939年汕头沦陷,他的运销瓷土业中断,转赴印尼万隆投靠在当地一个小镇经营土产洋杂生意的兄长。他抵达万隆才数月,兄长不幸病逝,只好接兄长业务。经过多年经营,田家炳在印尼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敏锐地发现印尼排华情绪,1958年田家炳当机立断,依然从经营多年的雅加达撤出转赴人地两生的香港。这些人生历程生动地展现了田家炳在追求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以不守一隅的进取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越南、印尼兴办实业,在香港滩涂移山填海建工厂,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了传奇的人生篇章。

中华文化影响

深受“俭以养德”思想影响。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俭以养德出自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是一个人修身立命的重要方面,田家炳深受中华文化俭以养德思想影响。虽家有万贯,一双鞋可以穿10年、戴旧手表、穿旧西装;不喜欢用司机,出门乘坐地铁,步行上班爱走路;外出自己带水、带牙刷香皂;平日里爱用手帕,没带手帕时才要用卫生纸,卫生纸往往也是要苦撑着用一天,擦完嘴之后叠整齐了放在口袋里,留着之后擦手。这样一位极节俭之人,却在他认为有价值的领域一掷千金,表现得极为慷慨。

深受“崇仁重义”思想影响。“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义”是中国民间交往的重要原则,田家炳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仁重义”思想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田家炳的大楼租金收入受影响,基金会的运作也被波及。由于事先答应了一些资助,田家炳为信守承诺,时年82岁高龄的他于2001年毅然卖掉住了37年的“花园式豪宅”,改租房子居住,所获的5600万元港币全数捐出至基金会。他还兴致勃勃地说:“获得5000余万元,如用于资助20余所学校,看到一幢幢教学大楼的兴建,经济效益应比资助大几十倍,听到万千学子琅琅悦耳的书声,精神上的享受比物质的享受好得多。”

深受“修己达人”思想影响。修己达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思想之一,田家炳勤奋敬业、积极进取一生,造就了“香港皮革大王” 的称号,而成就田家炳伟业的是捐献了自己80%的资产给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百校之父”的美誉,成就了“明标星座”的伟业,实现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抱负。

因此,我们纪念田家炳,需要深入思考他的文化意义,需要在学习田家炳为人、品德和精神上,挖掘滋润其成长的文化因素。在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理解中华文化;在理解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本文系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守正创新方法推动潮州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阶段性成果。

【作者】楚恒体,系广东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频道编辑】周丽娜 陈冰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刘龙飞

【文章来源】梅州日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李卓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