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明信片、贝壳画……湛江特色文创产品百花齐放

南方+

在湛江那些不起眼的老街小巷里,也藏着一些小有名气的手艺人。他们将自己的独特技艺与湛江城市底蕴巧妙融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让人惊叹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湛江魅力。

这些文创产品和手艺人的出现,不仅再次吹起了湛江的文艺之风,也为湛江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文艺港城韵味渐浓。

文创产品▶▷

把城市记忆“揣进口袋”

漫步湛江市赤坎老街,古色古香的小街小巷让人深感慢时光的美好。有人背上相机街拍,将烟火瞬间永恒定格,日后回味老照片中留存的记忆味道;有人则游走于各个文创产品摊位,收集那些趣味十足的小玩意儿,这些可以揣在口袋里的浓缩版城市印象,成了现代旅行“到此一游”的最佳凭证。

一个个各式各样的印章地留在本子上 陈文摄

每逢节假日,阿乃的印章摊总是挤满了人。这个位于许爱周旧居对面的小摊上整齐摆放着“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湛江市博物馆”“本利士多”等著名景点的印章。阿乃的任务,就是帮游客盖章,担任游客到此一游的“见证人”。

“跟着印章游玩的过程,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会作为印章的一部分被记录下来,并在下次被翻阅出来时,带来最鲜活生动的回忆,成为一场独特且有意义的旅游体验。”阿乃看着手中的印章说,“相比其他文创产品,印章的现场感、互动感更强,十分适合当下很火的CityWalk旅游模式。”

利用业余时间,阿乃已经创作了50多款印章。除此之外,他还创作了许多颇有湛江特色的明信片、反转胶片等文创产品。

带着冰箱贴打卡广州湾法国公使署 李怡茜摄

做文创产品是阿乃休闲时的业余爱好,也成了许多人的职业新选择。在专做湛江文创产品的湛江市粤西越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师正在电脑上用制图软件勾勒湛江特色建筑的式样。不久以后,这些设计稿就会批量印刷在明信片上,或者被制成冰箱贴、钥匙扣等文创产品,流入市场各个文创小商店中。

“我们做文创的初衷就是想把湛江的优秀本土文化宣传出去。”粤西越美公司负责人说道,“全国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创产品,我也想打造属于湛江自己的文化符号。”

跟着印章找到广州湾商会会址 陈文摄

在设计文创产品时,粤西越美公司团队本着对家乡的了解,将自身对湛江这座小城的热爱融入其中,并不断注入年轻人的奇思妙想,赋予这些小物件“有趣的灵魂”。在该团队的影响下,湛江旅游商品正逐步朝着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对于像阿乃和粤西越美公司团队这些文创行业从业者而言,他们想为家乡留下点什么,便收集自己眼中的美好,制成纪念意义与实用性并存的文创产品。而对于来湛游玩的人来说,他们想从这座城市带走美好,便将对湛江的情愫“揣进口袋”,把这些文创产品带回家。

手艺人▶▷

让城市魅力焕发新彩

湛江海鲜因鲜活味美而远近闻名,同时也有这么一群人,将海鲜壳“变废为宝”,让湛江海鲜走出餐饮界,在艺术界火出了新方式。

蟹壳画文创产品 吴东俊摄

蟹壳画文创产品 吴东俊摄

蟹壳画文创产品 吴东俊摄

走进大鹏艺术坊,5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内,摆满了各类海鲜壳工艺品。在“90后”艺术家肖治鹏的精心绘制下,湛江港湾、湛江醒狮等湛江元素生动地展现在蚝壳、贝壳、蟹壳上。精美的钢笔画给予这些静物全新的“容貌”,展现出独特的湛江风情。

“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海鲜壳,因此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肖治鹏手握钢笔尾端,笔尖与壳内壁保持微小的悬空,“过于凹凸的适合绘制传统屋舍、山水风光;趋于平整的,则适合绘制高楼大厦。”

肖治鹏展示刚完成的贝壳画 吴东俊摄

肖治鹏展示刚完成的贝壳画 吴东俊摄

肖治鹏把贝壳时而侧放、时而倒置、时而倾斜,笔墨在事先打磨浸泡过的壳上描绘出长短曲折的黑线,不一会儿,亭台楼阁便展现在蚝壳之上。

肖治鹏的搭档郑观平则手握毛笔,蘸取蓝色颜料,在螃蟹壳上作起画来。“蚝壳用的是油性笔,一般画大景全景,蟹壳小一些,更注重勾勒细节。”郑观平说话的工夫,一朵蓝白相间的浪花便画好了,在海浪和海鸥的映衬下,橙黄色的蟹壳宛若傍晚时分布满彩霞的天空。

郑老师在蟹壳上作画 吴东俊摄

郑老师在蟹壳上作画 吴东俊摄

郑老师在蟹壳上作画 吴东俊摄

“我们团队有60多人,目前已经创作了大大小小800多个作品,画画的材料也由单一的贝壳,拓展到蟹壳、蟹钳,将来还会继续延伸到更多海产品上。”肖治鹏表示。

在湛江,像肖治鹏这样将家乡情怀寄托于文艺作品创作之上的手艺人还有很多。他们为湛江注入艺术灵魂,让这座小城散发悠悠的文艺气息。

众多湛江地标在皇冠螺上生动地呈现 吴东俊摄

众多湛江地标在皇冠螺上生动地呈现 吴东俊摄

众多湛江地标在皇冠螺上生动地呈现 吴东俊摄

而与湛江大多数文艺创作者不同,湛江版画家黄江,则更热衷于技艺的传承。

走进湛江市港城中学,教学楼走廊墙面随处可见的学生木版画作品,赋予了这所学校独特的艺术气息。在教学楼一楼的木版画作品展厅里,历届学生的版画作品整齐摆放,不少以湛江风景为元素的作品被装裱起来,供学生观摩学习。

“这幅画的是渔人码头,这幅是观海长廊……”看着一排排作品,黄江如数家珍,“木版画凭借最粗犷原始的刻刀、木板等原料,展现了湛江最真实、质朴的美。”

黄江经常带着学生外出采风,去观海长廊感受湛江的滨海浪漫,去渔港公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去看湛江的高楼大厦、亭台楼阁,听车水马龙的繁华之音,感受小巷老街的慢时光流淌……黄江说,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小细节,在脑海中加以创造性的想象,才能刻画出有感情的好作品。

在木板与刻刀上下磨搓之间,家乡早已以学生自己理解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心中。而湛江的魅力,也在学生们创作的抽象线条中,焕发了新的光彩。

【撰文】胡梦杰

编辑 胡梦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