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乡村治,百姓安。为更好展现横沥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全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的工作成效,日前,横沥策划推出“一村一特色党建品牌”活动,让党建品牌创建与经济发展、乡村治理、文化传承、为民服务等深度融合,开启高质量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近日,南方+启动“一村一品 犇向和美”专题报道,深入全镇18个村(社区)进行一线走访、调研,以小切口、微视角、新题材,全面展现横沥镇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探索和新进展。敬请垂注。
过去的月塘也许是个“问题村”,集体收入少、人居环境差、党群关系弱等难题,时常困扰着村居的发展。如今,随着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松山湖统筹土地的有效推进,月塘村的路更宽了、环境更好了、村民更和谐了……
“月塘村的改变是明显的,村居环境改善了,村民关系和谐了,未来的发展更有盼头了。”横沥镇一位联系月塘村的镇干部直言,紧扣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示范工作,月塘村以强化党总支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切入,以“善治月塘”为思路,持续拓宽集体增收渠道、优化人居环境整治、强化惠民服务效能等,以个性化、多元化的乡村治理方式,不断擦亮“和谐善治”品牌,也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持续提升。
于细微处发力
月塘村位于横沥镇西北部,西邻茶山镇、北接石排镇,位于东莞生态园的核心区,素有“南海明珠,金色月塘”之称。
“月塘算是横沥镇较早发展加工业的一个村。”月塘村党总支书记邓庆锐介绍,横沥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就是“月塘毛织厂”,据载创办于1979年,是当时横沥本土率先尝试对外加工贸易的企业,由此推开横沥外向型经济的大门。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月塘村发展受到影响,一度被列为东莞市级贫困村,更面临组织领导力弱、村容村貌落后、道路坑洼不畅等困难。如何在新发展阶段抓住机遇、奋勇向前?是摆在月塘村干部面前的一套考题。
“要致富先修路,要改变也要先修路。”邓庆锐表示,从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来说,环境提升、道路升级是刚需转变。为此,月塘村紧抓乡村振兴历史机遇,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对村内三条新围路网实施整治,实现村民居住区域道路硬底化;通过修建村民停车场,有效改善村民停车难、停车乱的情况。
其中,对作为主干道的月塘路沿线改造提升可谓“用心细心”,某企业门口的丢荒地被改造成绿化带,让来企业参观考察的客户眼前一亮;拐角处的小角落、路边的泥泞地经统筹整治,摇身一变成了小菜园、小花园,让村民实现家门口“种菜自由”……
随着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月塘村的村容村貌随之发生改善,一方面,道路的改造整治提升了人居环境,让村民的生活居住更舒适了;另一方面,路通财通,随着基础设施的优化提升,月塘村对外招商投资的吸引力逐渐提升。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月塘村对细微工作的日积月累,迎来的是村居环境明显的改善和村民满意度的持续提升。看似细微的基础设施升级,直观改变的是村容村貌,影响的是村民对村干部和对村居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待。
“因为只有团结,才能更好地将工作做好。”邓庆锐表示,乡村要发展,上下必须拧成一股绳。随着党员干部和群众走访多了、谈心多了、交流多了,大家逐渐理解、信任,推进各项工作计划就有了共识、有了合力,未来发展也就更有了盼头。
在服务上用心
“以前晚上想跳下广场舞都要走去邻村,或者几个人勉强在榕树下跳一会,现在有了自己的广场,跳舞方便多了。”每天晚上都会来月塘文化公园跳舞的村民李阿姨直言,月塘文化公园她们有了新舞台、新阵地,每到晚上,街坊们有的打球、有的跳舞、有的散步,其乐融融,村民闲暇时间的活动变得丰富多彩,邻里的关系也更和谐了。
谁能想到,这个备受村民喜爱的月塘文化公园,之前曾经是一个废弃的旧学校,通过更新改造,月塘村干部门巧妙地把这个有限空间做到了“小而精”:不仅有文明实践站、武术室、健身室、图书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妇女之家等各类功能室,还有篮球场、休闲广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这里已成为月塘村一个集文化娱乐、图书阅览、活动开展、教育培训为一体,覆盖村民文化生活服务所需的现代化、多功能的村文化服务中心。
改造后的月塘文化公园,在镇、村支持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逐步形成了月塘村特有的文化氛围,为营造和谐文明村做出了贡献。
比如利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暑期大手拉小手等节日,开展平安家庭教育讲座、两癌筛查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知识讲座、防溺水安全教育讲座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有效提高辖区内儿童群体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妇女的保健意识,促进妇女儿童身心健康。
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方面,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行动,推进党员做好“五事”(即干好本职事、完成组织事、做好身边事、管好家庭事、参与公益事),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共建美丽月塘。
据介绍,近年来横沥以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基层文化阵地,丰富全镇和各村(社区)的文化活动。月塘文化公园的建设,不仅有力提升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成为月塘村乡村振兴工作的一道靓丽风景。
让美好常态化
走进月塘路、月塘一路,两边经改造后的绿化带,灌木丛与行道树穿插栽种,显得苍翠滴绿,四季适宜。
“你别看现在花红草绿,那里曾经是丢荒地,每逢下雨天,人从那里路过都会沾满泥土,很不方便。”月塘村一名村干部指着村委会对面一块绿化地直言,该地块问题曾困扰村里好几年,最终在乡村振兴推动下,月塘村将这些边角丢荒地统筹起来并进行集中整治提升,面积大的适当优化设计成街边绿化景观,面积小的则通过植被绿化提升颜值。
据了解,通过整治提升,目前月塘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底化,双向四车道的月塘路作为主干道,经过月塘村委会旁的特色大榕树和大黄石时,形成特色的“三棵榕树成景,一块大石月塘”,堪称月塘村特色标志之一。
另一边,围绕“善治月塘”,月塘村坚持以“党建+志愿”形式,不断做优做好基层治理,积极动员党员干部投身日常志愿服务行动,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安全生产、文化服务等活动,同时以“党建+”工作模式,积极联合工会、团委、妇联等,针对不同层次村民需求,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项目,持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值得一提的,紧靠松山湖(生态园)核心区的月塘村,周边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距离月塘文化公园不足1000米的地方,就是曲径通幽、湖光山色的生态园月湖,这里环境绿树成荫,草长莺飞,非常适合徒步休闲、健康散步等。
“要充分利用美丽资源,营造美好生活。”邓庆锐表示,月塘村将紧抓“百千万工程”机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动集体经济增收,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让月塘村变得更美好、村民生活更富裕。
每天晚饭后,月塘文化公园就人潮汹涌,跳舞的、健身的、散步的,遛娃的……各自怡然自得,其乐融融,配合着广场舞的“好日子”配乐,唱响月塘村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满满期待。
南方+记者 刘远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