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新疆喀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有关情况,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汪洪滨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广东医疗援疆、援藏的经验做法。他说,“组团式”支援工作开展以来,广东共选派210名“组团式”专家支援林芝,197名专家支援喀什。
国家卫健委发布会现场。
在喀地一院建立新疆首个ECMO救治团队
10月16日,新疆公示2023年度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拟认定名单,依托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简称“喀地一院”)建设的“新疆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重点实验室”成功入选,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和团队核心成员中,不少是来自广东各大医院的专家。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卞德龙 摄
在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中,支援团队的能力至关重要。
汪洪滨介绍,广东聚焦林芝、喀什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救治需求和医院发展需要,统筹最优最强资源组建专业对口、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的支援团队,调集省直30余家高水平医院以及广州、深圳等医疗资源丰富的地市,全力支持林芝和喀什医疗发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邹小广在发布会上也提及,喀地一院依托广东援疆建立了一批特色专科,同时实现了新疆首个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的突破,建立了首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首个自治区临床医疗研究中心以及首个ECMO(人工心肺)救治团队。
同时,广东还创新开展“柔性支持”,结合受援地的工作需要,加派短期帮扶人员,涵盖行政管理、医疗、护理等方面的专家,累计派出328人次柔性人才支援林芝、190人次柔性人才支援喀什。
今年9月,广东“健康直通车”开到西藏,专家在林芝市人民医院进行耳鼻喉科专科筛查。 钟志辉 石磊 摄
在喀地一院,中山大学团队建立了30个专家工作室。汪洪滨介绍,中山大学提出“院包学科群”新的支援方式,指定附属医院对口帮扶喀什地区外出转诊较多的疾病。
此外,在喀什和西藏林芝,广东还全力推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
“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我们创新帮扶方式,建立前后方医院及面向基层医院的远程会诊协作关系,使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汪洪滨说。
将受援地医卫事业纳入广东工作统筹考虑、一并部署
西藏、新疆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开展“组团式”支援需要不断探索实施针对性支援措施。发布会上,汪洪滨介绍了广东的经验做法。
一方面,广东组织、人社、科技、卫健等相关部门“组团”出政策,制定了支援政策包,其中包括专项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课题支持、落实援派人员的相关待遇,形成“组团式”支援政策体系。
另一方面,广东还组建了帮扶联盟,目前,广东援疆战略合作联盟、广东省援疆医师工作委员会、广东省援藏医师工作委员会已有近400名专家,推动了广东省与新疆、西藏在临床诊疗、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交流与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还创新“三个延伸”,将喀什、林芝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广东工作统筹考虑、一并部署。
“目前,广东省多家高水平医院与喀地一院、林芝市人民医院签署血液、肿瘤、骨科等16个专科联盟合作协议,实现高水平医院建设延伸。”汪洪滨说。
同时,广东选派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受援地医院院长,探索实施专家名医—中青年骨干—青年优才的人才引育“金字塔”模式,推动高水平人才培养延伸。
今年8月,由中山大学支持开展的“粤喀光明行动”正式启动,中山眼科中心主任林浩添在5G智能巡诊车上为喀什塔县居民义诊。苏韵桦 梁钜聪 摄
在高水平教育培训延伸方面,汪洪滨举例说,中山大学选派在读研究生随导师到受援地进行轮转学习,每年从喀什、林芝定向招收硕士研究生,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在受援地开设在职研究生课程班。
南方+记者 卞德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