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从每年太阳到达黄经210°时
即10月23日前后开始
今年的霜降于24日到来
恰与重阳节相连
秋风微凉,正宜登高赏秋
《广东省志·风俗志》记载,到了霜降时节,广东北部可能出现初霜。此时各地晚稻先后成熟,等待收割,故有谚云:“霜降降禾黄,霜降满田红”。
云浮部分地区有“祭霜降”的习俗。当地相传明朝西宁府都督张元勋平定三罗时,有一位女将在云浮高村战死,时值霜降之日,故每逢霜降便以三牲祭奠,以示纪念,俗称“祭霜降”。
云浮市新兴县天堂小镇旅游景区,田园风光优美,植被四季常青(来源:云浮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今年的霜降与重阳节紧紧相连。广东民间认为,霜降遇重阳预示着丰收,《新会县志》载谚云:“霜降遇重阳,一年攞埋(即收获)三年粮”。
广东重阳习俗主要有祭祖、登高、放风筝等。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事语》记载:“九日载花糕酒,登五层楼双塔放响弓鹞。”旧时称风筝为纸鹞,“响弓鹞”是一种会鸣响的风筝。清道光《阳江县志》载:“九月九日重阳节,士人结伴登高,饮菊花酒。童子放纸鸢,或悬藤弓其上,半空嘹亮,响彻云衢。”
潮汕地区民间习俗不流行登高,清乾隆《揭阳县志》云:“重阳,俗不登高,士大夫好事者或为之。是日,儿童多放纸鸢。”正如童谣所唱:“九月九,风禽线断满天走。”这天潮汕还有亲朋互赠油麻丸“结缘”,以此增进情谊的习俗。
阳江风筝,是中国南派风筝代表之一、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82年以来,阳江多次在重阳节举办盛大的风筝比赛(来源:阳江市江城区文化馆)
秋日诗意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张九龄《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始兴县马市镇文路村,水稻进入收割期,百亩梯田染上金黄,稻海翻滚,秋意浓郁(来源:始兴融媒体中心)
园林风雨夜来狂,黄鞠樽前尚有香。
为报柴桑家酿熟,便须酩酊过重阳。
(黄绍昌《菊酒》)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第二届菊花大会举办大型“斗菊筵”,开筵征诗4000余卷,香山长洲人黄绍昌所作诗皆登榜首,时称“菊花状元”。]
中山小榄菊花会素有盛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明清时期,小榄菊会之风就已十分盛行。清乾隆元年(1736年)的霜降后,时人便在祠堂陈列名花,设赛场赛菊,称为菊试,仿效开科取士,分场考试,品评吟咏,推选花魁。图为2022年小榄菊花会造景(来源:小榄发布公众号)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以福田红树林湿地为核心的深圳湾,是全球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驿站和越冬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名片。近期,深圳湾及福田红树林湿地已迎来今年首批南迁候鸟,湿地中“鸟挤鸟”“排排睡”。图为福田红树林湿地监控镜头画面(来源:内伶仃福田自然保护区公众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广州人过重阳多登号称“羊城八景之首”的白云山,白云山重阳迎客往往达十数万之众,不少市民九月初八晚便上山游玩,天亮兴尽而归(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编辑:陈泳旋
复审:何燕萍
终审:刘士东
本文内容转载自“方志广东”微信公众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