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文化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

南方+

2023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上,省内外近百名文史专家学者发表真知灼见,提炼展示华侨文化的独特标识和精神特质,推动华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广东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现撷取部分专家精彩发言与您分享。

岭南华侨文化与广东高水平开放  

田丰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社科联原主席  

广东是华侨华人大省,近代以来,华侨文化赋予岭南文化开放、创新、重商、务实等特色。深入研究岭南华侨文化,挖掘和用好华侨文化资源,是发挥广东文化优势,激活开放动力,推动广东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的一个途径,因而是当前文史研究和文化强省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开放是华侨文化的根本特质,岭南古代华侨是走出国门的探险者,岭南近代华侨是海外创业的先行者,当代华侨是改革开放的贡献者,岭南华侨人才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动能。广东要吸纳高端人才包括华侨人才,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最终要靠文化的开放,在文化开放中建设中华文明新形态。岭南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开放包容,弘扬华侨文化的开放性和现代性,是建设和传播中华现代文明的广东使命。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从历史发展的长河看,海外华侨和祖国特别是侨乡是一个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广东有担当、有条件做好“侨”文章,为推动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办好华侨文化生态区,加强华侨文化的保护与活化;共建人文湾区,加强华侨文化资源的集聚与创新;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带,促进华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以“侨”为桥打造共同体,开创国际传播新局面  

杨兴锋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南方日报社原社长、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原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新时代开展国际传播的重要意义。拥有众多华侨华人的广东,在开展国际传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以“侨”为桥,在全球打造具有协同性、联动性和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共同体。  

以“侨”为桥打造国际传播共同体,必须树立全新的传播观,坚持系统性思维,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多元矩阵,构建共享机制,实行以“侨”联“外”。新时代的侨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一代华侨已经老去,“侨二代”“侨三代”“侨四代”“侨五代”的文化认同、家乡认同、情感认同逐渐淡化。在这种背景下,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共同体,要想突破“传而不通”“通而不受”的困境,就要突出“共通性”,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达,努力实现从讲“我的故事”到讲“我们的故事”的转变。同时,做到客观性和主观性相结合、专业性与通俗性相结合、严谨性与生动性相结合,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实现精准化传播。  

充分发挥华侨文化遗产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林琳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委统战部原一级巡视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县、薄弱环节在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丰富的华侨资源、丰厚的华侨文化遗产资源以及深厚的华侨精神资源是我省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重要、宝贵的资源。我省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中,要根据侨乡特点探索适合的路径,其中尤其要重视发挥好华侨众多、华侨文化遗产丰厚的资源优势,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省华侨文化遗产资源日益引起了各级党政的重视,一些侨乡结合本地实际,对发挥华侨文化遗产作用,赋能乡村振兴做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对华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做了初步规划,创建了一批“美丽侨村”和特色侨村,保护活化了一批华侨文化遗产,引导侨胞、侨资加入乡村振兴行列,重视华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华侨精神的宣传弘扬。利用华侨文化遗产资源助力侨乡乡村振兴发展,重点是挖掘、活化好已有丰厚的华侨文化遗产资源,同时充分调动、发挥好华侨众多的资源优势,把华侨文化遗产、华侨众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及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优势。  

以华侨华人汉语培训为基石  构筑广东国际传播新高地  

顾涧清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日报社原社长  

随着我国国力上升,西方媒体对我国话语权的围堵愈加严重,但我国的国际传播仍面临格局视野不宽、资源整合不足、传播渠道单一、整体效能较弱等问题。怎样解决“失语”和“挨骂”的问题,发挥华侨华人的独特优势,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应是当前海外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和机遇所在,也是新时代赋予广东的文化使命和历史契机。以华侨华人及汉语培训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新的钥匙和基石,不仅打开可持续的“华侨华人+汉语培训+文化传播”的生态圈之门,还可以整合资源面向全球建设综合社交新平台,并着力构筑广东国际传播新高地。以汉语培训作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钥匙,在各级外事、外宣、商务、侨务、侨联等部门的支持下,切实通过职场汉语教育全面创新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国文化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更好走向世界,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发挥华侨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独特作用  

徐远通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山大学原副校长  

目前广东全省正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广大海外侨胞是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华侨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广东省自古就是中国海上贸易和移民出洋最早、最多的省份,有3000多万海外侨胞,占全国海外侨胞人数一半以上,华侨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一直是海外华侨华人投资兴业的热土,吸引了众多侨胞在粤创业发展。在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广东正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广大海外侨胞是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充分发挥华侨文化的影响力和推动力,让它如灯塔一样为海外侨胞参与现代化建设导航引路,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一是在文化发展与侨乡建设的关系上,树立华侨文化灯塔,在“归”“认”上做文章,推进广东侨乡的现代化建设。二是在文化发展与人才建设的关系上,辐射华侨文化影响,在“交”“互”上增特色,形成华侨新生代人才汇聚区。三是在文化发展与载体建设的关系上,加强华侨文化创新,在“聚”“研”上建载体,提高岭南华侨文化发展水平。  

华侨:坚守中华文化与民族认同  

陈迎宪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澳门博物馆原馆长  

华侨是中国的一个特殊群体。华侨一词普遍形容侨居海外的中国人,然而严格而言,侨居海外的中国人包含了以下不同身份的人士: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外籍华人,是指加入侨居地国籍的华人;华裔,是指华侨或海外华人在侨居地所出生的后代。归侨,是指在祖国定居的华侨,被称为归国华侨;侨眷,是指华侨或归侨在国内的眷属。现今,华侨华人已是世界上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国际移民组织(IOM)数据显示,全球华侨华人数量已超过6000万,遍布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血脉延续,也是全球化背景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与此同时,目前华侨华人人才也是国际关注的焦点。  

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的后代和“出嫁的女儿”,是我国与各国交往的纽带和桥梁。华侨华人遍布世界各国,是其他国家所罕见的人际纽带网,是国家对外交往的优势之一。然而海外华人因历史原因有其各自不同思想和立场,需要以最大公约数来制定对外文化战略,以凝聚海外华人向心力,并通过他们推广中华人文价值观,介绍国家发展新成就,以各种艺术展示交流等,增进新一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华文普及教育、出版多语种的中华普及和经典读物,作为一项重要的外向型文化工程,将对国家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

【本文责编】张蓓蕾  

【频道编辑】李晓霞 李拉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刘龙飞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3年第20、21期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卢益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