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金夺银!​从化体校为国家省市竞技体育培养输送人才

广州从化发布
+订阅

从秋分走进寒露,经历中秋、国庆双节的欢庆祥和,钱江潮涌时,中国体育健儿英姿勃发,始终牢牢占据亚运会金牌榜首位。在中国体育代表团886名参赛运动员中,有26名广州健儿,其中8名运动健儿来自从化,他们都是由从化区青少年业余体校(下称“从化体校”)输送到市队,再进入省队、国家队,他们与队员配合默契,充分展现了广州籍运动员的风采。

其中,钟嘉琪助力中国女曲亚运会夺冠何小燕卢晓敏助力中国队获垒球比赛银牌高杰生朱卫江潘东权王伟豪陈冲聪助力中国男曲获得第四名的成绩。

曲棍球选手钟嘉琪(左)参加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获冠军

垒球选手何小燕参加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获银牌

垒球选手卢晓敏参加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获银牌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一直以来,从化十分重视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从化体校长期以来为省市竞技体育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为竞技体育、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曲棍球朱卫江(左)参加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

曲棍球选手陈冲聪参加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

伯乐相马

不断挖掘体育运动苗子

2008年,从化体校刚开始筹备曲棍球队,教练员们走进从化的乡村小学挑选曲棍球苗子,在太平镇飞鹅小学的课间操时间,教练周莉华无意间看到钟嘉琪和几个同学在乒乓球台旁跑来跑去,觉得这个女孩灵活性好,于是便上前和她交流了一下。“她眼睛炯炯有神,我觉得她很适合练习曲棍球。”周莉华说道。

打铁趁热,当时周莉华问钟嘉琪愿不愿意到从化体校就读并练习曲棍球,让周莉华意想不到的是,钟嘉琪马上就爽快地答应了。在经过家长的同意后,就这样,钟嘉琪开启了她的练习曲棍球之路,并获得了亚运会冠军。

钟嘉琪

“曲棍球是我们学校的一个优势品牌项目。运动员们在比赛上获得佳绩,是他们十年如一日在训练场上发挥天赋潜能,刻苦磨炼自己并最终实现梦想的体现。钟嘉琪代表国家队参加亚运会比赛,对我们球队,特别是对在训的师弟师妹有着很好的激励作用。”从化体校负责人说。

一直以来,从化体校不忘初心,着重体育优秀人才的培养和输送,2018年至今,学校已向广州市输送人才达190人次,“我们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挖掘和培养更多优秀后备人才,为区内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增砖添瓦’。”上述负责人说。

深化改革

探索和实践体教融合路径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1974年,当时从化县政府为了发展体育,培养体育人才,由体委成立了最早的体校。1986年从化县教委成立了“培健学校”专门负责体校学生文化教学,至2004年培健学校和体校合并,改名“从化市青少年业余体校”,2015年从化撤市设区后变更为“广州市从化区青少年业余体校”。

在2021年的体制改革中,从化体校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变化。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广东省体育局和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以及广州市体育局和广州市教育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的指导精神,划转区教育局管理,不再承担文化教学任务,是从化区教育局下属公益一类具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致力于探索和实践体教融合的路径。

从化输送女足运动员(红衣服)参加省运会

“学校划转前一直采用三集中管理模式,学生的训练、教学、食宿全部集中在体校。这样的训练模式优点是可以让运动员得到比较系统的训练,有利于提升运动员比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是运动员的文化课成绩得不到充分保障,导致一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练习体育,间接地造成了运动员选材困难。”从化体校负责人介绍,体校整建制划转区教育局进行管理后,不再保留文化教学功能,教师和学生分流至其他普通学校,目的在于打通阻碍体教融合的关键屏障,解决文化教学成绩不理想和运动员选材困难两个长期困扰体校发展的关键问题。

而改革后,从化体校加挂“广州市从化区体育教育发展中心”牌子,被赋予了许多新的职能,变成了统筹从化学校体育发展的中枢。体校改革后不再集中教学,而是将8个常设训练项目(足球、曲棍球、手球、田径、摔跤、拳击、柔道)分散到各个共建学校,教练员直接到校利用下午课后时间开展指导训练。这种分散式的训练模式,使得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课后自由选择参加训练,将训练项目转变为“兴趣班”,从而吸引了更多学生的参与。

从化输送运动员周晨欣入选U17国家队女子足球队

对于那些在体育方面表现优秀的苗子则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在体校进行集中训练,以此来提升他们的竞技水平。灵活的训练模式既保证了学生们的文化课学习,又充分发掘了他们的体育潜能,可谓是一举两得。在刚结束的2023年暑假,体校就集中了区内287名各年龄段的优秀体育苗子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集训,也依托这些运动员为基础,在广州市青少年锦标赛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其中,在2023年刚刚结束的广州市青少年锦标赛上,从化曲棍球队一举包揽了男女子四个组别的冠军,这些运动员分别来自街口小学、西宁小学、雅居乐小学、北星小学、明珠小学等学校,间接地证明了体校改革训练模式的有效;田径比赛上,从化田径队也有了新的突破。在只参加两个组别的比赛前提下,一举获得5枚田径金牌,团体总积分取得第八名的历史好成绩。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体现了从化体校新的训练模式的成功,也显示出选材视野的拓宽所带来的积极效果。这些来自各个学校的优秀体育苗子,在专业教练员的指导下成绩飞速提升。这种以学校为基础的运动员培养模式,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参与到竞技体育中来,为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化输送的手球运动员(紫色衣服)代表广州参加省运会

随着未来从化区小学、初中、高中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逐步建立,在良好的文化课氛围的保驾护航下,将会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的体育人才。这些人才将不仅在体育竞技方面有所建树,同时也会在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上有所突破。这些人才的出现将会为从化区的体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

(放大图片查看)


文字:黄利谊

图片:从化体校提供 部分为资料图片

编辑:黄丽敏

初审:刘芳

审核:王瑞君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