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伤风认知小误区
生活中有些小意外偶尔会不期而至,像被动物抓伤咬、跌倒擦伤、烫伤等,这时急诊医生往往建议患友打破伤风针,不过有些患友却认为“不是生锈的铁片外伤”不需要打针!或是觉得“破伤风针打多了存在风险”等,从而抵触治疗。
其实大家对破伤风的认知存在着诸多误区!
今天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急诊科郝玉千副主任医师,就来为大家讲解破伤风相关科普知识并解答这些误区。
误区一:不是生锈的铁钉刺伤,不用打破伤风针?
真相:不论伤口大小,都应多加注意,防范感染。特别是创面大、伤口较深、被动物抓咬伤、蜂蜇咬伤、接触过铁锈、泥土等污染物;除此之外尚有糖尿病患者,出现足部、腿部等部位溃疡、压疮,烧烫伤等;这些情况除了预防伤口感染,还可能会引起一种及其严重的并发症——破伤风。
误区二:什么是破伤风?小病么?
真相: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引起,以局部和全身肌肉强直、痉挛、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特异性、中毒性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世卫组织认为无任何治疗情况下患病,生存率极小;即使在积极治疗情况下,病死率仍高达30-50%。该病具有急性、致死性、致残性的特征,且治疗费用高。
误区三:只要没有受伤,就不需要预防破伤风?
真相: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通过皮肤或粘膜的破损处浸入人体引起的疾病。临床尚约1/4的破伤风病人是没有明确的外伤史。
日常生活的“小情况”如:
1、动物抓咬伤;
2、挖鼻破损出血、剔牙出血;
3、牙周感染、中耳炎、肛周脓肿、痔疮出血;
4、糖尿病足、皮肤慢性溃疡;
5、拔火罐、艾灸烫伤等。
只要出现了皮肤和粘膜的破损都有可能引起破伤风。总之,破伤风的感染可能无处不在,并不是每个都有明显的外伤。
近期,在接诊的破伤风患者中,多数来自农村或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受伤后,采取“祖传秘方、土办法”,用烟丝、草木灰、酱油或自制药油涂敷在伤口创面上,真相是这样的做法更容易感染破伤风!
误区四:外伤超过了24小时,不用打破伤风针了?
真相:破伤风杆菌浸入人体到发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21天,多数在10天左右,也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在没发病前都可以进行预防,越早越好!对于破伤风的预防,只要既往没有进行过全程的主动免疫,都可预防。
误区五:儿童外伤后,为什么不要打破伤风针?
真相:目前国家计划免疫中儿童的破伤风预防接种的百白破、白破疫苗属于主动免疫,接种时间分别是3、4、5、18(个月),而最后一次接种在6周岁,全程接种(连续3剂)后可实现5-10的有效保护,也就是说至少在儿童11周岁之前外伤后不用打破伤风针。
误区六:破伤风是传染病吗?
真相:破伤风是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就像普通的伤口感染、化脓一样的感染性疾病,但它属于一种特殊的感染性疾病,因此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误区七:打了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后就不患破伤风了?
真相:破伤风抗毒素(TAT)有效期为5-7天,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有效期为3-4周;而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为3天-21天(多数在10天左右,最长可达数月、数年),故TAT不能有效覆盖潜伏期。因此,单次应用TAT、TIG并不能带来持久免疫力。
误区八:破伤风没必要打疫苗,受伤去打破伤风针就行。
真相:破伤风针≠破伤风疫苗。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里有一个卖麻辣烫的小哥,切菜时老切到手,每次一切伤都去打破伤风针。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打了好几次。一定要这样么?答案是否定的。
破伤风针指的是破伤风抗毒素(TAT)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在医院最常打的破伤风抗毒素(TAT),有效期最长为7天;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在体内的有效期最长为28天,都属于被动免疫制剂,且两者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潜在风险(TAT有较高过敏率,TIG存在传播隐性疾病风险)。
同时,它们在体内代谢完以后,就失去了对破伤风的抵抗作用;不能全面覆盖破伤风的潜伏期。
而破伤风疫苗(TT)是破伤风类毒素,属于主动免疫制剂。全程接种后可维持保护抗体水平5-10年,之后通过加强免疫来实现长期的保护。
那么,破伤风预防最佳途径是什么呢?
破伤风最佳预防途径是主动预防,也就是接种破伤风疫苗(TT),建议无免疫史的人群进行破伤风疫苗全程免疫,并定期进行加强免疫。
在儿童时期有全程免疫史的伤者可根据距最后一针含破疫苗接种时间来判定是否进行破伤风疫苗加强免疫,迅速提上体内抗体水平,达到保护机体的目的。
温馨提示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急诊科,目前拥有防治破伤风的全部措施,提供“更有温度的急诊急救医疗服务”,为五邑地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