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山海经”|盐洲岛:生态岛绘就人海和谐画卷

南方日报

   受访者供图

▲点击图片阅读专题报道

海景、落日、滩涂、渔港、盐场、怪石滩……在惠州稔平半岛南侧有一座“隐秘于世”的岛屿——盐洲岛,其隶属于惠东县黄埠镇,南临南海红海湾,属于考洲洋的内陆海岛。

这座总面积约44.7平方公里的岛屿内,有着较为活跃的人文活动。自明朝万历年间起,福建沿海一带的渔民便陆续在这座岛上定居,如今,这里的居民仍超过15000人。

红树林中鹭鸟齐飞,考洲洋里鱼虾成群。由于盐洲岛上不设工业生产,岛上居民以盐、渔、农业为主要产业,从而造就了盐洲岛及周边海域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盐洲岛的生态旅游逐渐起步,这座岛屿正在成为自驾游、徒步游爱好者,以及摄影发烧友的首选地。

盐洲岛位于惠东县东南部,南临南海红海湾。

盐洲岛位于惠东县东南部,南临南海红海湾。

历史悠久的盐业岛

“引海回流砌作田,实成总是赖晴天,灼身烈日多辛苦,才换盘中一点咸。”盐洲岛曾是惠州生产海盐的一处重要基地,这也许正是“盐洲”的由来。

根据《两广盐法志》记载,在清乾隆年间,“惠州府所属八场场官正委共计十员,岁产盐斤将及百万包,以通省而论,惠州居其大半”,可以说,当时惠州的主要产盐区就是在惠东县的稔平半岛。

根据史料记载,在清乾隆时期惠东三大盐场分别是大洲、稔山和东海,到了民国时期原盐产量已到达3万多吨,其中大洲便是盐洲岛的曾用名。

“以前盐洲岛和现在的西冲村等地同属于一个海岛镇,叫做盐洲镇,后来才并入到黄埠镇,被分散成为很多行政村。”黄埠镇相关负责人介绍,20世纪60年代,盐洲从吉隆公社分出,成立为大洲公社,到80年代经省地名委员会要求,这里又改为盐洲镇,也是惠州唯一一个建制海岛镇。

近20年来,盐洲岛又经历了几次行政区域更换。1993年,盐洲镇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惠州市盐洲海岛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2006年,吉隆镇、黄埠镇、盐洲镇三镇合并为吉隆镇,镇政府设在吉隆;到了2008年,黄埠、盐洲再次从吉隆析出,重新组并为黄埠镇。

一次次的区域变更,并没有打乱盐洲人的生产生活节奏。作为一座资源丰富的海岛,盐洲当地百姓依靠盐业、海水养殖业和少量的耕地,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惯。盐洲岛上还有着学校、医院、商店、酒家、酒店等各类公共服务,形成了功能完善的社会形态。

不过,作为一座海岛,岛上水、电、气等要素较为匮乏,交通出行以渡轮为主,许多物资往来也要靠小型木船进行运输,生活往来极不便利。

直到2013年,作为惠东十大重点项目的盐洲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后,岛上居民才摆脱了仅靠渡轮与外界往来的低效交通方式,新的陆路通行方式的到来,也打开了盐洲岛对外开放的大门。

新吉盐公路、盐洲老桥危桥改造……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盐洲的社会经济建设正不断提速。黄埠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拥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盐洲岛正探索打造“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培育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业态,谋划打造黄埠农村旅游线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盐洲岛是珠三角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盐洲岛是珠三角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生态岛上鹭鸟齐飞

“被遗忘的海滨世外桃源”,这是网友对盐洲岛的评价。环看盐洲岛,四面临水,群山环抱,形成“海中有岛、岛中有洋、洋中有岛”的地理景象,连片的红树林和点缀其间的小渔船,加上夕阳下白鹭纷飞,堪称世外桃源。

相比于其他滨海景区,盐洲岛拥有一种尚未经过大范围经济建设、仍处于原生态的美。这要得益于当地不断优化的生态环境、持续推进生态治理的绿色理念,不仅做到了“治污”,也在推进恢复和完善海洋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性方面采取了积极行动。

“治理盐洲岛周边的海洋环境,重点是做好排污口和水产养殖的规范升级。”黄埠镇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惠东县积极把盐洲岛建设成为生态修复文明示范区,不断加大海上执法力度和海洋环境监测,组织渔政部门和海域管理所开展海上巡查,有序推进考洲洋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加强入海排污口在线监控、监测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等。

仅去年以来,黄埠镇便对5个考洲洋入海排污口进行了整治,推动7家高水位水产养殖场100%完成升级改造,清理拆除15个养殖网箱和188亩非法占用海域养殖场,让考洲洋纳污总量大幅削减。

在恢复海洋生态功能性方面,2015年惠东县在考洲洋周边打造红树林种植基地,其中盐洲岛的白沙村便是其中重要的红树林育苗场。

如今,白沙村的红树林湿地公园已经建成,在公园的观鸟台远眺,大片的红树林正茁壮成长,树林中白色羽毛的鹭鸟星星点点。每当夕阳洒下,百鸟归巢的壮观景象甚为壮观;而红树林滩涂中,滩涂鱼、小青蟹等动物的“横冲直撞”也妙趣横生,共同构成了白沙村最美的一幕。

“每天我们都会对这片红树林进行巡查,捡除其中的垃圾、杂物等,并配合和督促红树林种植企业开展树苗繁育等工作。”杨子友是设点在白沙村红树林公园的护林员之一,他是地地道道的盐洲人,对这片红树林有着独特记忆。

“小时候我们也经常跑进红树林抓鱼抓虾,后面有一段时期,红树林少了,鱼虾也不丰富了。”杨子友指着面前一片矮矮的红树林说,这个林子大概有上百年历史,林中生长的是白沙村最原始的树种,“现在通过重新种植红树林,盐洲岛周边的海域环境越来越好,大量鸟类到此筑巢就是最好证明。”

滨海生态游持续升温

从盐洲跨海大桥驶入盐洲岛,周边绿意盎然,迎面海风习习,湛蓝色的海面上,渔排静静地漂浮。绕岛一周,基本很难见到高楼大厦,在横七竖八的村巷内,大多是三四层高的民宅,许多公共设施也保持了20世纪80-90年代的建筑风貌,散发着宁静祥和的乡村气息。

这几年,依靠不断优化的交通道路,盐洲岛的生态美景名传千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游客在盐洲岛乘船游览。

游客在盐洲岛乘船游览。

“现在公司团建和老年团是盐洲岛的主要游客来源,也有不少自驾露营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游玩。”陈江平是盐洲岛最早开始做旅游生意的人,此前他曾在黄埠当地一家制鞋企业工作,十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他介绍了许多网友来到盐洲岛聚会,盐洲的美景让网友们印象深刻,很快便在网上传开,他也从鞋厂离开创业,做起旅游生意。

“来盐洲岛游玩,一般两天时间便很充足,可以去红树林公园坐渔船出海捕鱼、到黑排角赶海,还可以看夕阳、走古村等等。”陈江平说,相比于其他滨海景区,在盐洲岛可以体验到更加原生态的渔旅风情,加上考洲洋内有着大量鱼群,每次出海捕鱼游客都能满载而归,体验感更强。

生态游的兴起,也带动了岛内的村民经济。由于岛内缺乏大型酒店和连锁旅店等商业形式,这几年,岛内大大小小的民宿正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村民将自家村宅改建成为家庭客房,整套出租。

除了民宿行业,盐洲岛传统海盐生产也在展现出新活力。在盐洲岛联新村的唐甲村小组,至今仍有几大片盐田。虽然这里已经不再大量生产海盐,但随着游客的到来,盐田摇身一变,成为一处传统旅游景点被保留了下来。

每当节假日或者暑假,唐甲村小组便会迎来一辆辆前来观看传统海盐生产的游客大巴,来自各地的游客在当地村民向导的讲解下,可以了解整套海盐制作流程,还可以上手去耙盐、晒盐,亲身感受传统手工业的魅力。

数据显示,2022年,黄埠镇累计接待游客190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7.6亿元,商贸旅游发展后劲十足。黄埠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该镇正依托盐洲岛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惠东红树林原生树种榄李保育、黑排角地质自然公园建设等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优化滨海旅游区域布局,进一步完善盐洲岛交通、餐饮等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发展滨海特色民宿,增强游客体验度和舒适感,全力提升旅游产业层次,推动滨海旅游多元化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

【文字】记者 乌天宇

【摄影】记者 王昌辉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南小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