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山海经”|惠州拥有162个海岛,滨海产业赋能海洋强市建设

南方日报

   受访者供图

▲点击图片阅读专题报道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惠州滨海旅游火爆,其中海岛游受到众多游客的青睐。

惠州是广东的海洋大市,也是海岛大市。在全市452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里,162座大大小小的岛屿星罗棋布,如镶嵌在蔚蓝大海里的珍珠。

惠州海岛资源丰富,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多。按照《广东省海岛保护规划(2011-2020年)》划分的海岛类别,惠州基本悉数囊括,有盐洲岛、东升岛等居民海岛;有三角洲岛、三门岛等旅游用岛;有马鞭洲、芒洲岛等工业用岛;也有领海基点所在的针头岩等特殊保护海岛等。

向海而兴,逐梦深蓝。惠州海洋经济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带动着海岛经济的提质发展,临海石化产业升级、滨海旅游升温、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海岛旅游开发和工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市赋能,助力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当前,随着《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施行,惠州海岛开发也迎来新的目标,即统筹海洋资源保护利用,推动海岛分类保护,陆海统筹发展。纵观惠州海岛保护开发进程,惠州走上了人与海岛生态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角洲岛有“中国的马尔代夫”之美誉。

三角洲岛有“中国的马尔代夫”之美誉。

数资源

162个海岛星罗棋布种类齐全

惠州是广东的海洋大市,也是海岛大市,所辖的4520平方公里海域中散布着162个海岛,数量位居全省第四,岛岸线长约148公里,面积共计约18.78平方公里,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成规模海岛共有122个。

“惠州海域广,海岛数量多,主要分布在大亚湾,呈南北向延伸排列,景观各具特色,人文各有不同,资源条件优越。”惠州市自然资源局(海洋局)海域海岛科相关负责人介绍,162个海岛中,有居民海岛5个,无居民海岛157个,盐洲岛等有居民海岛纳入城市统一规划管理。

在城市海岛群中,位于大鹏湾与大亚湾汇合处的大三门岛面积4.7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公里,是惠州最大的海岛,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自然生态海岛之一。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环境优越,有400多种植物、400多种鱼类和100多种鸟类,岛上还有古老的炮台、军事隧道、战壕以及清政府曾经开设的老海关遗址等,自然与历史景观交融共生。

东升岛则是大亚湾澳头的一个小渔村,当地习惯称为“大洲头岛”,拥有独具特色的海岛风情和独树一帜的民俗文化。大洲头岛周围有4个小岛(园洲、刀石洲、猫洲、挖仔洲),有“五洲奇观”之称,东升岛渔村有着渔家婚嫁、渔民朝拜仪式以及大王爷节等多项非遗项目,并于2014年成功入选“中国最美乡愁旅游村寨(30强)”。

距离东升岛约70公里的惠东盐洲岛是惠州第二大岛,面积3.7平方公里,纳入黄埠镇域管理。盐洲岛是考洲洋内的一个内陆海岛,已有盐洲大桥等与陆岸相连,自明朝万历年间便有福建沿海一带的渔民陆续在岛上定居,岛上的古法晒盐、渔村风情,以及岛周边的红树林、海鸟、海滩等景点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打卡,已成为珠三角地区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除了目前已通过盐洲跨海大桥和新盐洲大桥与滨海陆岸互通衔接的盐洲岛,对于市民来说,茫茫大海上的海岛虽然景观奇美,仍旧显得有些神秘。

随着城市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岛发展的步伐也在加速迈开。近年来,惠州临海石化、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港口交通、清洁能源等现代海洋产业发展迅速。巽寮湾、双月湾、十里银滩、黄金海岸等众多滨海景点声名远播,成为珠三角地区、全省乃至全国游客的一大旅游目的地。

惠州海岛也迎来高关注度。据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公布的信息,随着滨海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惠州已形成了海滨浴场、海钓、海潜、游艇、帆船运动及海洋文化等为主要特色的旅游项目,已建成巽寮湾、合正东部湾、双月湾等游艇俱乐部、游艇基地,打造了以小星山岛、圣告岛、针头岩岛、青州岛、孖仔岛为代表的海钓区,城市海岛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针头岩位于红海湾正南方约20海里处,是我国领海基点之一。

针头岩位于红海湾正南方约20海里处,是我国领海基点之一。

探发展

优化登岛体验吸引更多游客

散布在惠州海域里的大大小小的海岛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傍晚时分,入秋微凉。在惠东县黄埠镇的白沙村畔码头,三五游客租船出游考洲洋,两位村民一头一尾站在船身两端,一位边掌舵边给游客讲述着盐洲岛的故事,另一位则在船头机敏地注视着水面,抛网捞鱼。

“岛上的古法晒盐、民俗风情,岛边的红树林公园,考洲洋里丰富的鱼虾物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客前来观光拍照打卡。”在黄埠镇从事承接旅游团地陪服务工作的陈江平介绍,围绕着海岛风光和物产,红树林里观鸟,出海捕鱼,渔村民俗体验和烧烤、冲浪等串点成线,旅游团几天的滨海风光体验就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惠东巽寮湾旅游度假区的三角洲岛则是另一副模样。作为惠州唯一的一个私人合法产权的无居民海岛,岛上山顶观景台正站立着多位手持相机拍摄海岛落日的游客,在海岛中央的大草坪,舞台、音响等设备均已调试好,周末演出派对即将唱响。

“三角洲岛距离巽寮滨海岸线不到两公里,是景区游客丰富旅游体验的好选择。乘坐快艇五六分钟就能抵达,感受独特的海岛风光,这里水清、石奇、沙幼,景致美妙。”对外喜欢自称“岛主”的三角洲岛俱乐部负责人李铭直言非常看好巽寮的发展前景。他介绍,从2017年接手以来,陆续投入了3000多万元升级改善岛上的软硬件设备,不断优化和丰富游客的登岛体验,助力丰富整个巽寮的景区体验。

滨海旅游的发展带动着海岛游的兴旺,海岛探秘也极大地丰富了惠州滨海旅游度假的内涵。

效果立竿见影。在盐洲岛的加持下,惠东黄埠旅游经济跨越发展,盐洲岛红树林公园、黄埠黑排角地质公园、西冲杨屋沙滩等景点串联,2022年全镇累计接待游客190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7.6亿元。三角洲岛同样迎来众多游客。

不只是旅游产业的发展,惠州海岛工业利用开发同样表现抢眼。

在位于大亚湾海域中心地带的马鞭洲岛,0.1971平方公里的岛屿面积相当于27个标准足球场,从20多年前的大爆破开始,中石化、中海壳牌、中海炼油等石化巨头相继在这里建造码头与原油仓库,成为惠州无人岛中开发空间与强度最大的岛屿。从空中俯瞰,当前的马鞭洲岛犹如一艘巨型油轮,在大亚湾扬帆出海,成为我国海岛工业利用的典范。

“海岛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产物,而是周边区域产业发展的集聚和叠加。”惠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协会海洋分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无论是惠东县海域的盐洲岛、三角洲岛,还是大亚湾区海域的东升岛、马鞭洲岛,海岛的开发和利用其实也是陆域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延伸,海岛由于其独特的要素资源和区位条件承接了新的产业需求,相互融合促进,从而不断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盐洲岛位于惠东县东南部,南临南海红海湾。

盐洲岛位于惠东县东南部,南临南海红海湾。

看未来

在生态保护基础上实现开发提质

尽管海岛经济不乏亮点,但对比城市拥有的海岛数量以及海洋经济产业规模,当前无疑仍处在初始阶段。

2022年惠州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约1140亿元,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约占全市GDP的21%。在这之中海岛的贡献甚微,除了三角洲俱乐部,盐洲岛、东升岛上少有的几个酒店有所贡献,以及马鞭洲岛、芒洲岛作为石化存储配套设施等带来收益,其余更多的则为观光、海钓等休闲娱乐功能。

“对于海岛的评判不应用简单的商业体量,而应该是一个包含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多内涵的综合性评价。作为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一环,保护好海岛生态是首先要考虑的。”惠州市政协委员、市国土空间规划协会副会长郑心苗介绍,生态文明理念持续深入,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是方向,尤其是对于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极为有限的海岛而言。

省政府最新批复的《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中对此也提出明确要求。在开发保护过程中,要求全市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整体谋划由市域生态发展区、城市发展区、海洋发展区构成的“1+1+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同时统筹好自然资源,做好海洋资源保护利用,加强海岸带保护利用管控,推动海岛分类保护,实现陆海统筹发展。

除了规划中的“三区三线”划定的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广东省于1983年在惠州海域建立了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划定面积900平方公里,涉及惠州、深圳海域,保护大亚湾海域丰富的鱼类、藻类、珊瑚、浮游动植物,以及玳瑁、灰海豚、文昌鱼等濒危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翻看全市海洋功能分区图示,除了大亚湾石化区沿岸区域和惠州港,马鞭洲、芒洲岛,碧甲港(平海电厂)划入交通运输用海区;石化区和太平岭划入工矿通信用海区;以及亚婆角、巽寮湾、双月湾和东山海划为游憩用海区,海域20米等深线范围内基本悉数纳入生态保护区,绝大部分岛屿位于保护区内。

“按照两个保护区的划定,海域各功能区的定位,这实际上是为惠州海岛保护开发立下了规矩,划下了红线,都需要在这两个框架的要求下进行。”郑心苗认为这对于惠州未来海岛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事情。

郑心苗介绍,红线的划定一方面意味着区域海岛资源的开发受到限制,传统的粗放式的开发方式不再适用;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开发能力的提升,海岛开发必须统筹好生态保护和自然修复,要求投资企业更高水平、更高技术含量开发,零污染开发,实现自然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相统一。

值得注意的是,惠州海岛开发也迈开了新的探索脚步。惠东县自然资源局2020年曾发布《关于编制惠东县三角洲岛、坪峙岛和桑洲岛保护和利用规划项目的询价公告》,希望科学规划推进三角洲岛、坪峙岛和桑洲岛等三个定位为旅游娱乐用岛的海岛的保护开发;大亚湾区则于2017年发布了三门岛、东升岛的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分别打造中国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独具特色的海岛休闲旅游度假区。

“海岛开发不应太心急,避免贸然开发,而更应先考虑透彻、算好账。没有足够的开发保护能力时就认真把资源守护好,等到有足够能力时再开发也不迟。”郑心苗对此表示。

■观察眼

惠州海岛开发需学会与自然共舞

惠州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也是海岛大市。全市有自然海岛162个,数量位居全省第四,有如点点繁星散布在惠州海域,既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惠州海岛经济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逐梦蓝海,向海而兴。近年来,随着城市沿江向海策略不断推进,海洋经济正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临海石化、滨海旅游、海洋渔业、交通运输和清洁能源等齐发力,自2020年以来,海洋经济年生产总值一直稳定在1000亿元规模以上,全市GDP占比约1/5。

作为海洋资源的一部分,海岛如何更有力地为惠州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要捋清这个问题,除了关注于禀赋突出的海岛资源布局,把握好惠州海域海岛面临的生态保护形势同样关键。资料显示,物产丰富的大亚湾拥有海洋生物1300余种,是我国唯一的真鲷鱼类繁育场,也是广东唯一的马氏珠母贝自然苗场,在20世纪80年代即划定了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

今年8月份获得省政府批复的新一轮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则明确划定城市生态保护红线,除现有开发基础的少数几个岛屿被划入开发范围外,其余绝大多数自然海岛均被纳入保护红线范围。这既为海岛开发定下保护优先的调子,也将惠州海岛归了类。

如何推动海岛建设发展?笔者认为首先是要统筹资源保护利用,对现阶段划入可建设范围的有居民海岛,以及具有旅游功能和工业建设功能的无人居住岛进行深度的规划管控,对海岛建筑风貌和新建建筑强化指引和审批,因地制宜打造生态景观,融入和助力岛屿腹地的海洋产业发展,作为产业配套或景观补充,延伸产业链条和旅游体验。

对于被划入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海岛,系统梳理各海岛要素资源,研判各岛屿的开发利用价值,根据开发潜力科学排序,明确开发规范和生态保护要求,一岛一策,因地制宜做好推介,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寻找高水平的开发运营企业,推动海岛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再聚焦海岛的利用开发问题。笔者认为,作为海洋生态最为脆弱的一个环节,海岛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需统筹考虑。要实现海岛运营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精细考虑好各维度的海岛生态保护,学会与自然“共舞”,持续开发、零污染用岛,真正走人与海岛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

◎数读海岛资源

海域面积约4520平方公里、岸线长度约281.4公里

海岛162个,分别位居全省第六位、第五位、第四位

全市共有海岛162个

岛岸线长约148公里,面积18.78平方公里

岛屿面积大于500平方米海岛共有122个

面积最大的海岛为大三门岛,面积4.73平方公里

盐洲岛为第二大岛,面积3.7平方公里

162个海岛中包含5个有居民海岛、157个无居民海岛

◎特色海岛一览

惠州最大岛:大三门岛

惠州面积最大岛屿,面积4.7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公里,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自然生态海岛之一,有400多种植物、400多种鱼类和100多种鸟类,另有古老的炮台、军事隧道、战壕以及清政府曾经开设的老海关遗址等。

考洲洋内岛:盐洲岛

惠州第二大岛,面积3.7平方公里,自明朝万历年间便有福建沿海一带的渔民陆续在岛上定居。区域有惠州最大面积的红树林群,成为惠州海洋生态修复、红树林科普教育基地。

唯一私人海岛:三角洲岛

惠州唯一的一个私人合法产权的无居民海岛,位于惠东县巽寮湾海域,近陆距离约1.1公里,岸线长度约两公里,陆域面积约0.0893平方公里。属于已开发无居民海岛,岛上常住人口约100人。

工业用岛典范:马鞭洲岛

位于大亚湾海域中心地带,面积0.1971平方公里,中石化、中海壳牌、中海炼油等石化巨头相继在这里建造码头与原油仓库,成为惠州无居民海岛中开发空间与强度最大的岛屿,是我国海岛工业利用的典范。

领海基点所在地:针头岩岛

针头岩,又名大青针、大星尖、星尖等,位于东经115°7′,北纬22°18′,是一座拥有领海基点的无居民海岛,是我国大陆49个领海基点之一。2011年,惠州建立面积275.85平方公里的针头岩海洋特别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及针头岩领海基点。

【来源】南方日报

【文字】记者 张峰

摄影】记者 王昌辉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南小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