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频出,掌声不断!
10月23日,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在珠海带大家跨越近千年,
与苏东坡“交个朋友”。
“走出黄州,
一个宠辱不惊的苏轼
横空出世在中国历史上,
从此光彩灼灼,辉耀古今。”
本期珠海大讲堂,
彭玉平教授
以《黄州:从苏子瞻到苏东坡》为主题,
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
深入浅出的讲座。
彭玉平是江苏溧阳人,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中山大学学报》主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家讲坛”主讲人。
在本期珠海大讲堂中,彭玉平教授引领大家走近苏轼的跌宕人生,揭示他如何在壮志难酬的境遇中依然保持豁达洒脱的心态,心系社稷,超然物外。
穿越千年遇见“东坡居士 ”
“苏轼是一个几乎人人都喜欢的人,每个人都想要与他坐下聊聊天,喝喝茶。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名家大腕,唯有苏轼令人感觉就在不远处,随时可与他握手品茗。”在讲座中,彭玉平教授用平实的语言,借助详实的文献,细致分析了熙宁二年(1069)至元丰二年(1079)间,以及在湖北黄州的四年四个月零六天中,苏轼的仕途履历和人生心态。
“苏轼到黄州给自己的定位是独行者、边缘人、幽居客。”彭玉平教授紧紧抓住苏轼从京师到黄州途中的心态变化,初到黄州之际的自我定位和窘困生活,以及苏轼自号“东坡”的文化渊源及现实根据,通过多个角度完整呈现了“东坡居士”的生成背景及丰富内涵,彰显了黄州体验对“东坡”人格的深刻影响。
“苏轼有没有读过白居易的诗?我想大概率是读过的,粉丝对偶像的作品不会落下一首。为什么取‘东坡’二字?这两个字在白居易诗句里反复出现,苏轼很有可能把白居易诗歌里的‘东坡’搬过来了。”彭玉平教授表示,苏轼在经历人生的起伏波折后,依然能够保持一颗豁达的心,这得益于他的文学修养和心境的修炼。
同时,彭玉平教授还探讨了苏轼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学创作理念,帮助观众深入理解苏轼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他认为,苏轼的诗词之所以能够传世千古,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苏子瞻跟苏东坡代表了他的不同阶段,反映的是同一个人的两种不同性格和魅力。”彭玉平教授通俗易懂的讲解令观众感触颇深。
在与观众现场互动的环节,多位观众就苏轼人生和诗词方面的相关问题,积极向彭玉平教授提出心中的各种疑惑,彭玉平教授耐心为大家答疑解惑,现场气氛非常热烈。观众们纷纷表示,通过彭玉平教授的讲解,对苏轼的人生和诗词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观众积极提问
学习苏东坡,乐对人生逆境
“平生万物作芳邻,从此湖山我主人。往事皆从心上过,周旋自在自由身。”在充分了解了苏轼后,彭玉平教授写下了这首诗,并在现场与观众们进行了分享。
彭玉平教授表示苏轼对中国人的影响深远,最重要的是苏轼面对人生起起落落能够心态平和、进退自如,“执着是一个很好的品质,但当执着变成执念,就会显得愚蠢。求职失败、考学失败、恋爱失败,相对于苏轼的经历,都不算什么事,了解苏轼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每个人都应该要构建起自己强大的精神世界,来确保自己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始终能够稳步前进。”彭玉平教授“金句”频出,引得现场观众掌声不断。
现场掌声不断
观众认真聆听讲座
彭玉平教授所讲的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为观众带来了一次深入了解苏轼及其文学创作的机会。通过珠海大讲堂,观众们领略到了彭玉平教授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生动有趣的讲解风格。大家纷纷表示,期待未来还能有更多机会听到教授的讲解,继续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艺作品是一个城市的精神之魂,一个城市如果只有机器轰鸣声,只有车来车往的声音,只有喧闹的声音,那么这个城市的精气神就不够。一流的作品,将为一个城市增加新的生机和活力,珠海这两年出圈的作品就有很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彭玉平教授表示,优秀的文艺精品对于个人品格、精神的塑造,乃至城市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珠海大讲堂是由中共珠海市委宣传部、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珠海传媒集团承办的大型公益讲座活动,是珠海创新社科普及形式,打造标杆性社科普及品牌的具体举措。
讲堂文化,启迪智慧。
在此,
我们告别与苏轼“隔空对话”的时光,
共同期待下一期精彩的讲座!
文/珠海发布 王晓君
图/珠海发布 叶秋明 程霖
编辑/吴茵琳 陈淑娴
责任编辑/胡洁婷 蓝辉龙
三审/孟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