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天气不像白昼炎热,是以夜间在外流连者数量增多,夜宵、酒馆、KTV、棋牌麻将等拱起“夜经济”这一现代化产物,而各种潜在的矛盾纠纷又与之相伴相生。针对夏季治安特点和安全稳定形势,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河源市公安局于今年6月25日至9月30日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为期百日的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简称“夏季行动”),严打夏季高发案件以及电诈、毒品、食药环、经济、网络等违法犯罪,全力构建立体防控圈,筑牢安全防护墙。
“群众安全感提升,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晚上不会不敢出门;甚至夜市上喝点小酒,也能安心。”河源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副支队长赖国标说。据统计,行动期间,河源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3.15%,盗窃类警情同比下降23.81%,成功侦破一批大案要案,获公安部、省公安厅5次表扬。
行动期间,河源公安市县同频、打防同步,从晚上8时至凌晨2时持续开展夏夜宣防集中统一行动。
“特色岗亭”+“精准巡防”▶
全力护航河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何让违法犯罪类警情保持低位运行,使得社会面治安持续向好?近年来,河源各级公安机关在巡防机制、夏夜巡查、督导检查等方面不断发力,积极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防患于未然。
行动期间,河源公安市县同频、打防同步,从晚上8时至凌晨2时持续开展夏夜宣防集中统一行动。通过精细设置“值守点”“必到点”“必巡线”等,在人流量密集区域提前布警,每晚派出“动中备”巡逻组,围绕城区重点场所开展武装叠加巡逻,并以无人机“鸟瞰”巡逻,弥补人车巡防盲区,最大限度提升巡防维度、广度和密度;加强巡逻管控、夜查宣防、圈层防控力度,全面提升巡防管事率和精准度。
以东埔派出所片区为例,河源市公安局源城分局民警李志灏提及:“由于辖区面积较大,夜市、夜宵档集中,容易发生口角纠纷、酒后闹事等。所以,我们通过定人、定点、定岗巡逻防控,务求提高街面见警率、震慑力。”
河源各级公安机关在巡防机制、夏夜巡查、督导检查等方面不断发力,积极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
早在今年6月,河源市公安局源城分局在政府机关、火车站、公园、大型商圈等人流密集地创造性设立法制、森林、交警、刑侦、经侦、治安、网警、缉毒8个固定特色治安岗亭。岗亭实行多警种7×24小时联合执勤运转机制,挂钩机关党支部每天派出警力进驻岗亭值守并按相应等级勤务规定开展巡逻防控;巡特警大队、交警大队铁骑中队、辖区派出所负责组织民警、义警对特色岗亭开展连线打卡巡逻管控。
“特色治安岗亭解决长期困扰分局城区派出所警力不足的问题,释放更多警力补充到路面巡防力量中。”李志灏提到,岗亭既是开展路面巡逻防控的据点,参与街面突发警情事件的快速处置、警民互动、群防群治的最小应急单元,社区平安巡防力量的值守点,特色警种接处警的小平台,也是展示警营文化和服务群众的小窗口,法律和安全防范宣传、政策宣传的新阵地。
宣防是巡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譬如未成年人员住宿,巡防人员需提醒旅馆经营者接待未成年人入住务必严格遵守“五必须”的要求,即查验入住未成年人身份,如实登记报送相关信息,询问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询问同住人员身份关系等情况,并记录备查等。
针对未成年人员住宿,巡防人员需提醒旅馆经营者接待未成年人入住务必严格遵守“五必须”的要求
“负责‘护校安园’的民警,早上7点多就到校园定点执勤,结束后又返回岗位继续上班。可以说是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坚守岗位,保得一方平安。”赖国标提到,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还需及时跟踪走访牢释人员、在册失独人员、精神病患者等各类人群,与社区街道、卫健等部门共同做好治安要素风险隐患的摸排管控。
面对管控要求高、工作强度大等诸多难题,河源各级公安机关如何克服压力,确保打好打赢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各级“一把手”带队巡防,党委班子下沉基层督导检查,发挥领导带头示范作用;河源市县公安下沉机关警力参与统一清查行动,支援基层街面巡逻;技术部门抽调警力增援基层派出所。
据统计,行动期间,河源全市共出动巡逻警力4.7万人次,检查车辆11.32万辆次,盘查人员22.6万人次,查获现行违法犯罪嫌疑人1372人、在逃人员35人,查控涉稳、前科等重点人员982人。
“办大案”+“破小案”▶
破案攻坚推动“压发案、降警情”
行动期间,河源各级公安机关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严打夏季高发案件以及涉电诈、毒品、食药环、经济、网络等违法犯罪。7月31日,河源市公安局打私部门、市烟草专卖局和紫金县公安局开展联合行动,在市公安局相关警种的全力配合下,组织警力120多人,分成17个行动小组,成功打掉1个活跃于河源市紫金县的贩卖走私烟的团伙,查获1个涉走私香烟交易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13人,扣押涉案车辆7辆,捣毁香烟储存窝点(打码仓库)5个,现场查获制假设备一批,查获涉走私香烟700余箱,约711万支,涉案金额约1000万元。
查获物品。
通过“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运作机制,河源实现及时高效出警、精准指挥调度、科学调配警力,强化破案攻坚。同时,通过网上网下合成作战,迅速展开严打严治凌厉攻势,整体打击效能明显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案情复杂的案件,河源公安机关通过推进“两法衔接”机制,邀请法院、检察院以及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提前介入,提升办案质效。
“大案”不放过,“小案”不小看。
河源的“小案”主要是小偷小摸、诈骗以及打架斗殴等案件。在接到报警后,警方即刻调度警力处理警情。“针对涉嫌诈骗的警情,有些确实是事实诈骗,但也有当事人以‘诈骗’的名义报警,实则是合伙做生意过程中双方发生经济纠纷。此外,打架斗殴警情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家庭矛盾引起。”赖国标谈及。
行动期间,打击成效明显提升。随着管控力度加强以及监控覆盖率提高,巡逻、夜查频次逐步增加,见警率、盘查率、管事率不断提升,重点目标、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防范力度日益加强,抢劫案件少发,盗窃案件数量也持续下降,河源全市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
据统计,行动期间,全市共侦破盗窃现案111宗;打掉涉黄赌团伙33个、窝点127个、抓获嫌疑人1022人;共破获电诈案件265起,刑拘200人,打掉电诈团伙4个,资金预警见面14791人,预警挽损群众资金3800多万元。
随着管控力度加强以及监控覆盖率提高,重点目标、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防范力度日益加强,抢劫案件少发,盗窃案件数量也持续下降。
“规范化”+“义警队”▶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执法质量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为提升公安机关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河源全力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落实,实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接处警全流程各环节都需通过执法记录仪在110平台进行图文反馈。”赖国标介绍,河源通过出台配套执法指引、案例指导、法律提示,从而规范执法过程。
在归口管理、源头管理方面,河源一线民警严格落实“首接责任制”,保证属事责任与属地责任结合,避免警情处理滞后。李志灏提及:“首个接受报警、求助、投诉的单位或民警,无论是不是自己管辖或者职责以内的事项,都会先出警,处理完毕警情后再移交属地派出所。”
此外,河源市公安局巡警部门依托“智慧新巡控”平台建立巡防评价指标,每日统计分析全市巡防民警报备率、单警查人查车数、单警查获数和现行违法犯罪、在逃人员查获数等;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依托“指挥一张图”,每日对“1、3、5分钟”快反圈、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部位进行警力测试,共开展“四个一”体系拉动测试和实战演练30次,有效提升公安机关快速反应、应急处突、合围快封的能力水平。
河源全市共107个派出所。作为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派出所肩负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社区治理等职责。此前,依托“1+1+6”调解联动机制,河源一些街道综治办、禁毒站工作人员相继进驻派出所,协同联动提升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服务水平。“今年,市公安局将树起农村派出所标杆,推广‘人、地、事、物、组织’管理上的经验做法。”赖国标表示,接下来,河源将推进公安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推动派出所警务工作逐步回归服务群众、基层治理的主责主业,充分发挥社区民警、农村辅警、群防群治力量熟人熟地优势,走好“主防”之路。
河源充分发挥社区民警、农村辅警、群防群治力量熟人熟地优势,走好“主防”之路。
源城公安东埔派出所建立的两个“大妈义警队”由退休老干部、居家老奶奶老大爷组成,日常协助公安部门进行反诈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禁毒知识等,发现矛盾纠纷、治安隐患后,会及时向村干部、民警汇报;学生上下学,他们会在十字路口站好“护学岗”,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慢行、有序通过。李志灏说:“他们有效筑起区域平安守护墙,反响特别好。”
此外,东源公安城镇派出所根据义警队伍特长,分别建立“情报义警队”“小区物业义警队”“校园保安义警队”“街面巡防义警队”等特色义警队,全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推进最小应急单元等群防群治应急处置力量建设;联防联治、齐抓共管,多措并举构建立体防控圈,有效提升区域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守护平安没有完成时,接下来,河源全市公安机关认真总结“夏季行动”技战法,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源。
“夏季行动”不过百日,但河源全体公安民警辅警将责任扛在肩上,将行动开展与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精准结合,全周期动态治理、全方位依法治理、全要素智慧治理,有力确保全市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
守护平安没有完成时,接下来,河源全市公安机关认真总结经验,持续攻坚克难,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源。
南方+记者 李娇
通讯员 杨飞 陈丽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