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由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音乐家协会指导,广州市音乐家协会、广州市学生体育艺术教育协会、番禺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番禺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番禺区融媒体中心、番禺区沙湾街道办事处主办,广州管乐学会、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承办的“赛龙夺锦勇争先——第十四届广东音乐邀请赛启动仪式音乐会”在番禺区沙湾文化中心举行。启动仪式音乐会进行全程实时直播。
启动仪式
传承与创新共融 演绎岭南文化魅力
本次广东音乐邀请赛启动仪式音乐会再次回到广东音乐的发源地番禺沙湾,是大湾区文艺工作者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进一步促进本土“非遗”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
本场音乐会由广州市音乐家协会广东音乐委员会、广州管乐学会担纲演奏,邀请了广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音乐广州市级传承人陈芳毅,著名高胡演奏家余乐夫,广州管乐学会会长宋维佳,副会长郭铮、王匡一、杨弦、罗中允、孙明浩等音乐名家和指挥家参演。
赛龙夺锦勇争先 第十四届广东音乐邀请赛
本场音乐会呈现了广东音乐古曲新奏、古韵新译和中西合璧的多彩音乐图景。分别表演了《赛龙夺锦》《柳浪闻莺》《旱天雷》《春郊试马》等脍炙人口的广东音乐传统作品,同时还上演了《踏雨心晴》《木棉红》《小鸟天堂》等近年来新创作的广东音乐作品。浓浓的岭南水乡文化元素、耳熟能详的广东音乐,不时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赛龙夺锦勇争先 第十四届广东音乐邀请赛
据了解,广东音乐邀请赛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13届。大赛坚持“守正、创新、传承”理念,通过广东音乐、西洋管乐等演奏形式,在青少年中推广广东音乐,在广大市民心中播撒下民族音乐的种子,极大地推动了广东音乐的普及提高,促进了本地区乐团的创作和演奏水平提升。
培育创新 展现湾区风韵
历经13届的积淀雕琢,今年第十四届广东音乐邀请赛启程再出发,大赛在赛事机制、办赛模式上亮点纷呈。
一是积极构筑赛训平台,打造非遗人才“蓄水池”。据悉,本次广东音乐邀请赛举办期间,将持续开展“广东音乐”普及讲座、“新作品创作评比”及“颁奖音乐会”等落地推广活动,打出了广东音乐人才培养、普及推广、科学研究和创作转化的“组合拳”。广东音乐邀请赛“前端培育、中端竞赛和后端转化”的全流程赛训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通过大赛搭建的交流平台,使广东音乐以不同的形式进入学校和社区,为不同年龄段群体所接受,为广东音乐非遗乐种发展构筑人才“蓄水池”。
二是培育创新作品,掀起粤港澳大湾区“国潮风”。优秀作品是推动乐种发展的动力源泉,为了大力推广广东音乐的新作品,本届赛事专门委约了著名作曲家梁军、张耀枢、罗中允等创作《逐梦大湾区》《喜开镰》《湾区雅韵》《筑梦湾区》《东方精神》等多部民乐和管乐的广东音乐作品,并按照作品难度进行了分级,免费提供给参赛队伍使用,这些作品既有鲜明的广府韵味,同时也能适应不同组别的演奏需求,能充分展示各组别选手的演奏水平和合作能力。
三是创新办赛模式,实现“千里马”与“伯乐”的双向奔赴。本届“邀请赛”秉承“合作办赛”的理念,吸引了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东音乐曲艺团、番禺区文化馆、番禺区沙湾街文化体育旅游服务中心等多家院团单位参与承办和协办。赛事采取“线上+线下”的竞演模式,复赛采取线上竞演,决赛采取线下竞演,届时将会吸引海内外超过100支民乐和管乐团体到现场参赛,让更多“伯乐”与“千里马”在大赛平台上欣然会聚,激发出教、学融合的崭新活力。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代妮娅 阮汉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