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海工重器“江门造”

南方+

点击图片进入专栏

10月20日,所罗门群岛副总理兼基础设施发展部长梅兰加一行到访江门,先后到广东新粤丰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威立雅海洋环境工业(广东)有限公司(下称“威立雅”),实地考察海洋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加上10月举办的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江门海工装备在此节点备受关注,其产业实力与发展势头不可小觑。

事实上,江门造船历史悠久,造船业规模与技术水平曾盛极一时。早在南宋,新会就能制造“载重700至1000石”“可发佛郎机,可掷火球的”横江船,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船型之一“广船”大多产于新会。自1954年江门造船厂建成后,江门成为广东省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造船“重镇”。

从俯瞰到近观,《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在深圳、珠海、中山、江门等地建立智能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心和海工装备测试中心。江门也提出,大力发展海工装备、海洋船舶制造等临海工业,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以海工装备制造为抓手,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突破点,加快建设广东最大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虽经历船舶市场周期性低谷,以新会银洲湖区域为核心区的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仍逆势发展——坐拥规上企业13家,2022年实现产值30.56亿元,同比增长82%;2023年1至9月实现产值31.8亿元,实现稳步增长。

今年8月,由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下称“航通船业”)承建的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完成交付。珠玉在前,怀璧其后,“江门造”海工重器正直挂云帆,一往无前。

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位于新会银洲湖畔。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位于新会银洲湖畔。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顺水推“船”

灵便型散货船与超级游艇“双龙出海”

10月16日,伴随着一声声高亢的船鸣声,银洲湖畔的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下称“南洋船舶”)码头,外籍船舶“伊斯坦布尔”号在新会港国际货运口岸顺利交付出境。该船为南洋船舶2008年以来承建的第100艘灵便型散货船。

南洋船舶承建的外籍船舶“伊斯坦布尔”号在新会港国际货运口岸顺利交付出境。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南洋船舶承建的外籍船舶“伊斯坦布尔”号在新会港国际货运口岸顺利交付出境。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南洋船舶成立于2005年初,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民营船舶制造企业,主要以建造现代节能型小灵便散货船为主,可建造10万吨以内船舶,年生产能力100万载重吨。

近年来,该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创新,所建船型技术领先,性能优异。南洋船舶财务总监朱继雷介绍道,南洋船舶公司现有授权专利320项,其中发明32项,实用新型288项。2022年研发费用 6403.87万元。

此外,南洋船舶通过加大科研投入,采用环保节能设备,减少能耗与排放,同时不断优化新型40500DWT散货船设计,使其满足“排放III”及“EEDI-3”要求,完成产品的迭代升级,保持各项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根据国际权威研究机构CLARKSON RESEARCH的统计,公司船舶建造的现代化、经济型40500DWT散货船,在其所属的小灵便散货船细分领域中,位居全球造船厂首位,成为国际标准船型之一,被国际市场称为“南洋型”船。

南洋船舶承建的外籍船舶“伊斯坦布尔”号在新会港国际货运口岸顺利交付出境。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南洋船舶承建的外籍船舶“伊斯坦布尔”号在新会港国际货运口岸顺利交付出境。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我们在手的订单一直持续到2026年,今年预计交付13艘船。”朱继雷介绍,今年南洋船舶总产值预计近30亿元。

在新会沙堆镇的江门市海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海星游艇”)厂区的码头上,停泊着两艘100多英尺的超级游艇以及两艘48英尺双体帆船,不日将交付给船东。

海星游艇打造的Asteria 126超级游艇。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海星游艇打造的Asteria 126超级游艇。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创业之初,江门市、新会区多个部门为我们在资格认定、出具材料等方面提供了很多的支持。”海星游艇集团董事长冷学华说道,十多年前,国内游艇制造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海星游艇成为国内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

自2014年起,海星游艇连续7年进入全球超级游艇订单榜前30强,2016年启动全球拓展战略,先后与多家全球著名超级游艇经纪管理公司等达成合作,拓展欧洲、北美、东南亚、大洋洲、中东等国际市场。

2019年,海星游艇位列全球超级游艇订单榜第12位,是中国大陆地区游艇制造商中唯一进入全球80英尺以上游艇20强的企业。连续4年荣膺中国最佳游艇制造商、3次夺得中国游艇最佳品牌、荣获游艇与航空国际设计大奖……海星游艇从新会“走向”世界用了近10年时间。

海星游艇打造的Seaview 56双体帆船,获2021年江门“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海星游艇打造的Seaview 56双体帆船,获2021年江门“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豪华游艇行业拥有特殊性,也意味着一开始就要面对全球竞争,只有在研发设计上投入大量的资源才能在行业中立足。海星游艇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均超销售收入的6%,科技人员占全体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企业研究生比例也在逐年提升。

据中国船协统计,上半年,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为4.1%,达到近10年最好水平。在广深制造业辐射之下,江门顺水推“船”,正持续加大自主研发设计力度,加深与上下游企业合作,推动造船业不断优化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驶向“深蓝”

海工重器锚定行业领先尖端技术

巨轮的方向,是驶向“深蓝”。

2023年8月25日,一个值得记入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史册的日子。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正式交付。“‘四航永兴’将填补沿海地区缺少大载重浅吃水驳船的空白,能够到达大型驳船不能深入的港口和河口施工工地进行作业。”中交四航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惠明说。

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由航通船业承建。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由航通船业承建。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航通船业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近年相继成立船舶制造、装备智造、钢结构、机电工程与BIM等五大创新工作室和智慧机电装备工程中心,至今已承建生产了国内首套潜水无人切割机、首艘遥控抛石船、海上移动打桩平台、深中通道8万吨智能台车和智能混凝土浇筑系统等一系列海工重器。

而负责“四航永兴”号总装的,正是与航通船业一江之隔的威立雅。

威立雅出身全球500强企业,已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建成全球最大机械化梳式滑道(15万吨级),总长257米,能够满足船舶修、造、拆,以及大型海工结构的制造和上下水,是广东省三大总装平台之一。

威立雅建成全球最大机械化梳式滑道,能够满足船舶修、造、拆,以及大型海工结构的制造和上下水。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威立雅建成全球最大机械化梳式滑道,能够满足船舶修、造、拆,以及大型海工结构的制造和上下水。新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依托先进的滑道设备,我们先后完成了亚洲最大的盾构机总装、全球最大的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总装、广东省海上风电塔筒制造以及香港重点桥梁工程预制件总装下水。”威立雅副董事长刘国红介绍,公司正投资建设高科智谷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厂房23万平方米,力争今年底投产。

威立雅30000m³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项目施工现场。黄绍侦 摄

威立雅30000m³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项目施工现场。黄绍侦 摄

从产业链视角看,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已形成了以新会银洲湖区域为核心区的发展格局,主要集中在中游的船舶制造、海工装备制造以及下游的船舶拆解回收、修船领域,龙头企业包括航通船业、南洋船舶、海星游艇、威立雅等公司。

立足空间,航通船业和南洋船舶所在的新会古井片区位于银洲湖畔东岸,有现状建设用地1557亩、新增建设用地514亩,依托龙头企业引入产业链配套企业。威立雅所在的新会崖门片区,有现状建设用地570亩、新增建设用地631亩,依托其大型滑道设施及码头优势,正打造海工高端装备制造园、海工电子信息产业园。

着眼准入,江门一方面积极向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辅助船领域转型升级,如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液化天然气(LNG)船、液化石油气(LPG)船等技术复杂型高技术船舶。另一方面抢抓“双碳”新机遇,开拓无人船无人艇、风电运维工程船、深海智能网箱、深海养殖工船,积极发展轻型海洋工程辅助装备和专用设备,实现高端化绿色发展。

经略海洋,装备当先。驶向“深蓝”,江门海工装备制造必须向“智造”迈进。

“园”梦海洋

打造广东最大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主要分布在新会区、台山市,其中新会银洲湖区域是江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的核心区,沿岸的崖门镇、古井镇、沙堆镇具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良港湾。

“园”梦海洋,必然要走集群化、高端化之路,产业园正是主要载体平台。《江门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也作了具体部署——

于内,以新会为重点发展区域,依托银洲湖等重点园区平台,培育壮大航通船业等骨干企业,积极填补甲板机械、舱室设备、压载水系统、船用管系及锚泊系统等关键部件缺失领域,着力引进高端游艇项目。

于外,以新会、台山为重点发展区域,主动融入珠三角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体系,争取在无人船艇、深海渔业装备等领域实现突破,支持开展无人船用高性能复合材料、远程和复杂多样化任务与信息融合等关键技术研究。

位于新会崖门镇的威立雅主要经营海工装备制造业务。黄绍侦 摄

位于新会崖门镇的威立雅主要经营海工装备制造业务。黄绍侦 摄

“江门市将联合中交四航局等世界一流海工装备行业龙头,规划建设海工装备产业园,提升核心部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能力,加快建设广东最大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江门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国资入局,再逐新潮。今年2月,江门海洋集团成立,布局种苗培育、深海养殖、精深加工、装备制造、融租服务、海上风电“六位一体”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

在做强海工装备方面,江门海洋集团深化与台山、新会两地国资合作对接,联合省龙头企业广东广远渔业集团,以及国内海工装备技术优势企业组建江门海工装备有限公司,借助威立雅基地优势,以轻资产形式推进新型抗风深海网箱、现代化智能养殖平台等海洋装备建设,服务大湾区海洋牧场发展和海上风电运维、保养等,积极招引龙头企业落户,推动海工装备产业在新会进一步集聚。

“园”梦海洋之旅,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能否出奇制胜、弯道超车?以海为证,我们拭目以待。

【统筹】潘晓晨 李霭莹

【采写】黄绍侦 申红洲

◎延伸阅读

对标|大连造船,江门学什么?

观点|引入科技人才破局,走绿色高端路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