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江门网红凉瓜村有位“80后”女头雁

南方+ 记者

9月的每个周六晚,在蓬江区杜阮镇上巷村的乡村大舞台上,选手们轮番登场竞唱。没有华丽灯光,登台的都是喜欢唱歌的村民,年龄最小的只有10岁,最大的80岁,男女老少都能在这里一展歌喉,赢得村民“粉丝”最热烈的掌声。

在挥舞着手机、手电筒的观众当中,一位留着齐肩短发的女人时不时用手机记录下精彩的场面,向外界推荐上巷的美。她是这场乡村“好声音”背后的推动者。她叫黄梅芳,是上巷村党支部书记。

2020年,黄梅芳(右)上阵为村里直播带货。

2020年,黄梅芳(右)上阵为村里直播带货。

黄梅芳是村民们所熟悉的梅芳——走路带风,快言快语,说话做事干脆利落。话语中夹杂着的乡音,是她从小生活在上巷的印记。

从毕业返乡当起村里工作人员,到选上“两委”干部,再到如今成长为乡村发展的“领头雁”,17年来,她始终扎根基层、服务村民、无怨无悔,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乡亲们眼中,“80后”头雁黄梅芳的奋斗更生动、更具体。她用行动让乡亲们相信,只要努力奋斗,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毕业后回村去”

2006年,黄梅芳大学毕业。当时很多大学生都到大城市里工作。“但我想着毕业后回村去,更有意义”。几个月后,镇里开展招聘,为上巷村招聘专业会计。黄梅芳参加考试,回到了村里。

当时,黄梅芳年仅22岁,村干部都是父辈年纪,不知道怎么沟通,往往一天都插不上一句话。“大家看我,就是一个会电脑的毕业生,什么都不懂,但我想只要用心努力,就一定能得到认可。”

现年60多岁的村民代表黄青梅每次到村委会参加会议,都会看到黄梅芳忙碌的身影。“开会前,她都会给大家准备好茶水,把会议室打扫整理一遍,方便大家。”黄青梅说,“大家都觉得这位新人很热情、很细心,都和她多聊两句。”

2008年,上巷村“两委”换届,黄梅芳报了名。“人总是要进步的,搏一搏,不行再说。”黄梅芳笑着说。当时,村里讲人情、重资历,黄梅芳是年龄最小的参选者。年纪轻轻能担起“两委”的工作吗?面对质疑,黄梅芳没有放弃,靠着自己的努力,赢得村民们支持,成功当选,负责起村里的组织、妇女、会计等工作。

“梅芳非常好学。”时任杜阮镇党建办主任的余凤英对她印象深刻。村里的组织工作比较繁琐,黄梅芳觉得自己理解不透彻,就赶到镇里,到余凤英的办公室请教,直到完全弄懂学透。也正是这种刨根问底,为黄梅芳往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熟练操作电脑是我的优势,村里需要用电脑的事情我都有经手,由此对村里整体情况熟悉更快。”黄梅芳回忆。

2017年,是黄梅芳人生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这一年,黄梅芳以700多张选票、九成支持率,成为杜阮镇首位农村党组织女书记。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年轻女书记能否担此重任?面对困难和压力,黄梅芳下定决心,要做出成绩。

“有事随时来村委会找我”

深夜,在上巷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内,总有一盏灯亮着,那是黄梅芳的办公室。白天,黄梅芳深入走访,了解村情民意,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便俯首案前,总结工作、思考上巷的发展之路。当上党支部书记以来,黄梅芳把所有心思、所有时间都放在村里。

“灯亮着,肯定是梅芳在工作,还没有回家。”黄青梅说,“她脑子灵活、主意多,肯定又在想新花样吸引人气到村里来。”

“有难事,找梅芳。”这是上巷村村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无论是存折补打、交水电费,还是邻里矛盾、村民困难,黄梅芳都会耐心帮助他们。“大家有事随时来村委会找我。”黄梅芳说。

距离黄青梅的家不远处,是村民业叔的新家。之前,因家人患病,业叔一家生活非常困难,四口人挤在旧瓦房里,雨天漏水,还有倒塌风险。黄梅芳知道情况后,动员业叔翻修房子。“家里没钱,塌了也没办法。”业叔叹了一口气。黄梅芳没有放弃,四处跑争取“暖心屋”工程重点帮扶对象政策支持,让业叔的新家得以重建,也燃起他对生活的希望。

“梅芳帮过我大忙,我也要为村做点事。”业叔说。去年,业叔加入了凉瓜合作社,帮忙分拣装箱,为村里发展出心出力。

2022年,黄梅芳(右)一起察看凉瓜长势。

2022年,黄梅芳(右)一起察看凉瓜长势。

“梅芳担任村‘两委’时工作就非常认真。成为书记后,她为村里争取了很多项目,村民们看在眼里,都十分支持她。”曾任上巷村包村工作组成员的黄焕祥回忆。2021年,蓬江区推进农村看护房整治,当时,上巷村仅用3天就完成看护房清拆任务,是镇里最快完成目标任务的村。黄焕祥说:“面对部分村民不理解的情况,梅芳和村干部就到田间地头去,走访每一间看护房,化解农户疑虑。”

黄梅芳的认真,也带动着年轻人。20多岁的黄浩钊是上巷村人,去年当上了村里专职网格员。今年9月,在台风“苏拉”登陆前一晚,黄梅芳带着他们几名网格员,连夜开展走访排查、转移群众,一直干到次日凌晨3点。“梅芳书记工作认真负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黄浩钊说。

“要发展,就要大胆试、大胆干”

现在,上巷凉瓜销路打开了,品牌打响了,凉瓜变得供不应求。要继续发展就必须提高种植效率、扩大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为此,黄梅芳提议,使用“市县共建美丽乡村示范村”专项资金,搭建凉瓜大棚。

“南方温度高,适合搭建大棚吗?”“大棚种出来和原来的口感会一样吗?”“搭大棚要停种很久吧?”“没见过其他村搭棚种凉瓜。”……在村民代表大会上,不少农户提出了顾虑。“大棚种植是一种新尝试,是现代农业种植的趋势,我不能保证一定增产,但要发展,就要大胆试、大胆干。”黄梅芳向大家表示。

对于每项工作,黄梅芳总是善于思考、敢闯敢试。如今乡村旅游很火,能否搭上这趟发展的快车?在黄梅芳的推动下,去年,上巷村在全市率先成立“产业服务公司”,拓宽经营范围,着力推动凉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今年,公司聘请“乡村CEO”,办起乡村市集、歌唱比赛,引入特色田园餐饮企业,进一步打响了上巷品牌。

正是看中上巷村的环境和潜力,去年,30多岁的张峰到上巷村投资创业,在村委会旁开了一家“喜杜茶档”奶茶店。“办乡村市集、制作凉瓜冻柠茶这些好点子,带旺了人气,当时选择这里是正确的。”张峰说。

玲姨今年70多岁,是上世纪90年代最早一批在村里投资开办食品厂的村民。在她看来,黄梅芳与众不同。“以前村干部缺少闯的魄力,梅芳敢试肯干,最近她又给村里拉来了和园美食、咖啡小店等外来投资”。

“村民选择我、信任我,我就要加倍努力去回报他们,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在广东省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示范班上,黄梅芳向各地的村党组织书记分享的心里话,也是她过去、现在、将来一直坚守的信念。

【采写】南方+记者 戴惠甜

【通讯员】周婷 郑春锦 黄晓东 刘思宇 黄梅芳

【图片】蓬江区委组织部供图

编辑 梁洁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