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茶油,怎一个好字了得?

河源日报
+订阅

“东方橄榄油”

油中“贵族”

……

山茶油的好,人们赞不绝口

在河源产的农林产品中

茶油也同样是“优等生”

究竟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

让河源茶油如此优秀

自然禀赋优渥

油茶果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油茶果根系长而发达,在土壤深度、肥力、透气性等方面要求较高,而河源自然环境优越、土壤肥沃、气候宜人,非常适合油茶树生长,在河源种植油茶可谓是“双向奔赴”。

科技赋能

为让油茶品质更有保障,河源市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管理等措施,建设良种壮苗培育基地2个、千亩级示范样板基地5个。今年,我市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中油茶新种低改建设,目前已超额完成省年度下达的油茶建设任务,完成任务量全省排名第一。

此外,为实现河源油茶品种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我市多举措推动油茶产业提质增效。如新建标准化结构温室,开发专业化自动播种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可移动式苗床、嫁接装置、催芽室、灌溉施肥系统、秧苗储运设备和幼苗发育管理技术体系,采用科学化、机械化、自动化等技术措施和手段,进行优质油茶苗批量生产,提高育苗生产效率。

政策加持

河源市出台了《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行动计划》《鼓励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奖补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支持油茶产业规模化发展。市委、市政府围绕“扩规模、重培育、创品牌、增效益”,以建设全省唯一一个省级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为抓手,坚持政策机制驱动,突出龙头企业带动,强化产业科技支撑,推进油茶品牌建设,全市油茶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河源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油茶产区,种植面积达88.9万亩,占全省30%以上,综合产值超30亿元。

在和平县福和产业转移园,和平县南粤福和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南粤福和公司”)油茶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加快建设,即将迎来投产。南粤福和公司是广东省油茶跨县集群产业园(河源市)项目实施主体之一。近年来,该公司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按照“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的融合发展思路,以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市场开拓为油茶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持续推进油茶产业园建设,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提升油茶种植与精深加工技术水平,辐射带动和平县油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速转型升级。

让企业唱“主角”,是河源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河源市通过招大引强、挂大靠强,支持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不断延长油茶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油茶产业化发展的格局。据统计,全市油茶经营主体(包括小农户)达16.33万户,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12家,其他加工企业152家,其中包含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9家,拥有“南粤福和”“云度”“绿油”“南越飘香”“西罗油茶”“龙德信”“上山打油”等30多个知名茶油品牌。

去年,河源市被广东省林业局纳入油茶保险试点市。油茶保险的保费由各级财政补贴70%,企业或农户只需缴纳剩余30%的保费。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油茶保险能给广大油茶种植企业及农户吃下“定心丸”,为推进我市油茶产业发展打开新局面。油茶保险的落地,不仅为树体毁损提供保障,更保障因鲜果减产带来的损失。

政策驱动,龙头企业带动,油茶保险兜底,农户种植油茶更有底气。小小油茶树,不断结出群众“致富果”,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得天独厚的优势

让河源油茶成为“香饽饽”

河源油茶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将越走越好


文:李雪男

图:杨坚、黄赞福、冯晓铭、肖斌

编辑:王志刚 校对:魏风兰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