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同台授课!北京、澳门、珠海横琴教师共研小学课堂之变

南方+ 记者

10月21日,记者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获悉,第五届东亚课程与教学研究年会暨“变教为学—具身式学习活动”在合作区举行,来自北京、澳门、横琴的四位数学教师代表同台授课,展示新课标下教与学的方式变化。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郜舒竹、崔嵘引领,首都师范大学横琴伯牙小学(下称“横琴伯牙小学”)、首都师范大学横琴子期实验小学(下称“横琴子期小学”)两所小学的教师参与的“具身式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及评估”项目研究成果。

本次年会是首次在合作区开展,北京、澳门、横琴教师首次同台授课,为三地教师共研共享共发展拓展了新路径。

教师视角下的课堂之变

此次研究课在教学方式、课堂气氛营造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数学老师冯娜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展现了具身式的学习课堂,用学习活动贯穿始终,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横琴子期小学数学老师郝佳丽执教《速度、时间与路程》,学生通过身体动作和感官刺激,更好地理解概念并运用所学内容。

澳门培正中学数学老师李凯勤执教《翻转三角形》,课堂上更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

横琴伯牙小学数学老师王净执教《从“倍”看关系》,关注点更多地放在课堂的生成,进而课中备课,组织学生进一步学习。

“变教为学”的提出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横琴伯牙小学陈子君非常喜欢这样的课程,他表示,课堂在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的过程中就把运动轨迹搞清楚了,感觉就像是在自学。横琴子期小学陈袁修认为课程与以往课堂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老师发下任务单后,先让大家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课堂。

专家视角下的课堂之变

本次教研课,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新探索、新样态。

郜舒竹指出,“变教为学—具身式学习”需要把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以任务为驱动,设计学习活动。

日本创价大学教职研究生院教授铃木词雄表示,几位教师都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关注学生发展。信息技术运用恰当,让数学课变得有趣、有味。

澳门培正中学副校长陈敬濂表示,过去是教师的showtime,现在的课堂,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让学习可见。

澳门濠江中学主任刘明艺肯定了老师们的精彩呈现,并表示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发现学生“是怎么想的”,并给予反馈。

珠海市教育研究院高中教育研究室主任黄玉平指出,一节成功的课应该具有新奇感,设计教学要有层次,要瞻前顾后,为未来的学习打基础。

珠海市数学名师刘晶萍指出,李老师的课堂轻松,体现了教学评一致。王老师的课堂让她看到了这节课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本次活动也促进了中、日两国教育界的交流学术。“东亚课程与教学年会”源于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与日本创价大学教育学会的共同愿景,意在发展有东亚文化特色的课程与教学理论。自2019年第一届年会至今,已经历经四届,中日两国小学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小学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者与实践者、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者积极参与,取得了丰硕成果。

南方+记者 黄天儒


编辑 蔡如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