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乡村治,百姓安。为更好展现横沥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全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的工作成效,日前,横沥策划推出“一村一特色党建品牌”活动,让党建品牌创建与经济发展、乡村治理、文化传承、为民服务等深度融合,开启高质量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为此,南方+启动“一村一品 犇向和美”专题报道,深入全镇18个村(社区)进行一线走访、调研,以小切口、微视角、新题材,全面展现横沥镇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探索和新进展。敬请垂注。
“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这是横沥镇半仙山村《朱氏族谱》上抄录的朱熹家训语录。
位于横沥镇中心区的半仙山村,据载是朱熹后人开村立业之地,至今600余年历史。但无论岁月变迁,这块土地上的朱氏后人,对朱熹家训的传承与创新,从未止步。
“朱氏家训不仅文字与内涵丰富,而且很有教育意义。无论历经多少年,它对我们永远都有指导和教育意义。”半仙山村党委书记朱立根表示,半仙山村人文底蕴深厚,特别是朱子文化历经数百年传承,已成为本土独特的文化财产。近年来,半仙山村紧扣乡村特色文化和历史人文资源,在市镇指导下,围绕“朱子文化”,以"党建+朱子文化"为基础,深挖本土特色和文化底蕴,并积极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文明、宜居的半仙山村。
活学善用“朱子文化”
半仙山村历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村民谨守朱子家训,以朱熹后人的身份为荣。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朱子文化公园、朱氏宗祠等平台阵地,半仙山积极传承“格物致知”的学习精神,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其中,半仙山村党委结合相关主题活动,时常会把党史、村史、朱子文化融入到"移动小课堂"内容当中,组织党群干部齐聚朱子文化公园、朱氏宗祠等学习朱子家训、接受传统家风熏陶,通过多种形式把朱子文化融合到党建宣传中,营造正党风、立家风、树村风、促民风的良好氛围。
“朱氏家训很注重家风传承,特别是尊老爱幼方面,专门有言‘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半仙山村一位退休村干部表示,围绕家训传承和为民服务的根本,半仙山一直坚持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需求,如依托共治协会,不定期在老人活动中心为大家提供唱歌、美食制作等文化娱乐活动和义诊服务,对残疾人等特殊群众进行定时走访慰问,时刻关注他们的身体情况和家庭情况,还在主要节日前夕为老人家送上节日慰问品,切实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营造尊老敬老的氛围。
同时,注重关爱支持青少年发展。在今年8月份创新推出首届"优才计划"行动,利用暑假假期,充分集聚了一批本土大学生及高中生资源,并聚焦青年擅长的领域和技能,成功搭建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和机会,既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社会实践大平台、最大限度地盘活辖区生的新生动力,又有效调动大家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参与,提高了村民的参与感和自豪感。因此,虽是第一次举办但获得了村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朱子家训,半仙山充分整合已有资源,利用古荔群聚集的优势,通过完善内部配套设施,设置朱子家训长廊等方式,将原有的半仙山公园升级为朱子文化公园,进一步擦亮朱子文化品牌,增添社区文化底蕴,多举措提升村民文明素质和村居的特色文化。
同时,坚持党建引领,将基层党的建设和朱子文化、古荔资源进行融合创新,将朱子文化公园打造成半仙山村“党建+文化”的主题学习教育阵地,助力推动创建别具特色的“朱子传承 宜居半仙山”党建品牌。
优才计划凝聚新生力量
在横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横沥之窗”展区,颇具岭南风格的灰瓦白墙下,是5个不同的窗口,其中的“美丽乡村”栏目,有一张特别的照片。内容是半仙山村村委会附近、朱氏宗祠古韵的老旧街巷,路边、墙角、绿化带上,目之所及到处是花花绿绿的植物、色彩鲜艳的涂绘,老旧街道俨然一条美丽的花园长廊。
而谁能想到,这个长廊此前却是一片荒废的绿化带,一度成为垃圾黑点,脏乱差的环境让村民都绕着走。幸运的是,在横沥“边角花园”项目(即:沟边、塘边、路边“三边”,村角、墙角、屋角“三角”)推动下,包括这条古巷道在内,半仙山村内许多曾经的边边角角,摇身一变,成为村里一个又一个小公园、小花园,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提升了村容村貌。
无独有偶,今年暑期,半仙山村推出“党建引领促振兴、青春聚力正当时”-﹣首届"优才计划"项目,设置“邻”聚力课堂、创新创业集市、家乡美化总动员三大板块。
其中的家乡美化总动员,成员以高中生为主,他们围绕人居环境为切入口,在“边角花园”基础上,对辖区的白墙、雨水篓子等区域,通过彩绘形式进行美化,扮靓村容村貌,还积极参与巡河、护河等“河湖保洁日”行动;“邻”聚力课堂则充分利用大学生及高中生自身擅长的领域和技能,让他们化身“小老师”,开设绘画课、急救课、美食制作课等技能课堂以及羽毛球课、篮球课、手工DIY等兴趣课堂共计40余课次,有力打造青少年互爱互助平台,让高中生、大学生充分发挥青年力量,以教授与支持的方式为中小学生提供知识。
“最火爆的还是创新创业集市,可以说是一档难求,备受喜爱。”朱立根介绍,当天的集市上,本地青年纷纷化身“摊主”,亲身体验当“老板”、做买卖的辛苦与乐趣。该项目不仅将创新创业元素注入村居生活,也让学生们切实参与到家乡的基层治理中,成为学生与家乡的“双向奔赴”。
据介绍,半仙山“优才计划”以“党建搭台 村民唱戏”的方式,凝聚了一批本土大学生及高中生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在有效丰富学生们暑假实践的同时,又切实增强了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还最大限度地盘活了辖区内的新生力量,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年轻力量的基础。
持续提升“幸福指数”
每逢早晚,半仙山朱子文化公园内,苍劲耸立的几棵古荔枝树下,总有许多半仙山人集聚于此,他们或三五成群饭后散步,或围成一圈棋牌娱乐,又或者挥舞手脚运动健身,一派怡然自得的和谐画面。
据了解,横沥有上百年历史的荔枝古树群分布极为少见,而半仙山朱子文化公园内的荔枝古树就有44株,登记在册的古荔4株,其中最老的一棵达280岁“高龄”。它们形态各异、风格独特,或清奇俊逸,或孤高古朴,却都有着岁月磨砺的沧桑感,极具审美价值。而这些古树究竟从何而来、为何人所栽,目前村里人早已说不清。但保护好这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古荔枝树,却已成为半仙山人对朱子家训最好的传承。
“荔枝古树,见证了半仙山人在这片土地上的成长和变迁,可以说是我们的一种乡愁和记忆。”对于古荔林,半仙山的老人都有着一致的认识:古荔历经百余年,至今每年仍硕果累累,但对于半仙山人而已,荔枝古树的精神价值远胜其作为果树本身的价值。
但半仙山村位于横沥镇中心区,地方不大,如何既能传承保护好历史人文优势,又能打造更好的人居环境、配套服务?成为未来发展提速的关键一招。
“半仙山有着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但同时也缺少核心产业、缺乏发展后劲。”朱立根直言,地处镇中心区,半仙山村发展较早,面临空间有限、资产老旧低效等难题,接下来只有朝着拓空间、优产业、惠民生等方面发力,才能突围发展。
为此,半仙山依托镇抓中心区的区位优势,紧抓周边分布的横沥镇行政中心、医院、学校、市场、公园等众多公共设施和场所,瞄准做好服务配套、民生支撑的方向,不断强化辖区商业商圈、休闲娱乐等业态,全力拓空间、优产业,打造宜居宜商良好环境。
同时,聚焦惠民生、促和谐,充分发挥驻点平台和“党员联户”优势,深入联系走访群众,积极开展节前慰问困难群众、点亮“微心愿”活动,用心去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辖区群众“幸福指数”。
南方+记者 刘远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