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教育家①|陶行知: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燃尽一生

教育莞家
+订阅

【编者按】

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教育家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产生教育家的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的老师们既生逢其时,又重任在肩。

10月19日中午,2023年度东莞教育系统“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主题视频第九期(总第二十三期)上线南方+。本期视频围绕“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当时代‘大先生’”主题,讲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人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进一步呈现陶行知先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的教育家精神气韵,南方+二次梳理视频及其教育观,进行逐一呈现,探寻陶行知将个人命运与祖国相连,“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燃尽一生的赤子之忱。

03:43

走近教育家①|陶行知: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燃尽一生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黄潭源村,家人为其取名“文浚”,希望他长大后有所作为。正如名字中承载的期盼,陶行知早早展露了学习的天赋与远大志向,年少时他在学堂的墙壁上写下“我是中国人,我要为中国出力。”

1914年,以文科总分第一名的成绩,陶行知从南京金陵大学毕业。见识了百姓疾苦与国家贫弱,在毕业论文中,他提出了教育兴国的主张,“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这位时年23岁的年轻人,从此将个人命运与祖国相连,“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燃尽一生。

1917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回到祖国,踏上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征途。当时正值国内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陶行知以巨大热情投身教育改革,并决心改变只为精英阶层服务的办学方式,怀着“要使全中国人民接受教育”的志向,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新的曙光。

他促成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次招女生,并与北京大学相约,开放女禁,招收女生;通过《新教育》杂志,发表文章,探讨要修订出适合国情的学制;他与朱其慧、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身体力行,南北奔走,深入工厂、农村、学校、街头、监狱去推行平民教育,参与编写《平民教育千字课》四本,发行三百多万册,使不识字者能识一千字,平民教育风靡全国,全国农民的识字率上升了二三十个百分点。

在抗日战争时期,陶行知又与一批爱国民主人士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他执笔起草国难教育方案,提出了教育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教育是人民解放、大众解放、人类解放的武器。

一个世纪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陶行知的精神支柱;一个世纪后,他的故事依然熠熠生辉,启示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统筹】王慧

【采写】黄婷

【视频】孙俊杰 李玲

【海报】袁永平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