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家长们头疼的五岁小孩,要来中国了

南都全娱乐
+订阅

来了!那个五岁的日本幼稚园学生来了!

《蜡笔小新》2023年剧场版《蜡笔小新:新次元!超能力大决战》国内定档11月25日上映,比日本只迟了三个月左右。

从《铃芽之旅》到《灌篮高手》,再到《哆啦A梦》和宫崎骏的老片重映,如今到经典IP《蜡笔小新》,今年引进的日本动画是相当多。

作为《蜡笔小新》首部3DCG剧场版定档,很多人都对这个画风颇有微词,就像当初《灌篮高手》大电影上映前,也有很多观众对作者井上雄彦3D转2D的做法不满。但上映后,依旧是好评如潮。

《蜡笔小新:新次元!超能力大决战》的画风是否有问题,还是得上映后观众自己去判断。

不过从定档版的预告可见,引进版和日本原版还是有不同之处,比如引进版很地把小新戴的胸罩变成了眼罩。值得一提的是,引进版的修改是日本制片方特别为内地制作的,相当“贴心”。

不过《蜡笔小新》诞生三十来年,其实一直都在被诟病教坏小孩。《蜡笔小新》最早本就是成人漫画,1992年动画化后尽管有所收敛,但还是有不少儿童不宜的地方。

台媒TVBS新闻稿曾报道过《蜡笔小新》在美国被禁播的消息,原因是露骨对话和不雅画面过多。

有意思的是,虽然这个卡通形象争议不断,当年日本东京奥运会还是把小新列入了奥运会的九位二次元形象大使。

自1992年4月13日起在朝日电视台播出。播出第一集时,收视率仅4.0%。但次月即超过10%,同年11月超过20%。1993年7月12日创下28.2%的最高收视纪录,同月的一项调查显示,4岁至12岁的个人收视率达67.6%(video research调查,关东地区)。

尽管播放时间超过20年,目前仍有8—12%的收视率(常高居动画类前十名),堪称是少数几部的长寿动画。从《蜡笔小新》每年一部剧场版的节奏,便能看出它的人气。

华语区最早引进《蜡笔小新》的是香港。1995年,香港的亚洲电视在黄金时段开始播放《蜡笔小新》,初时收视不错,有21至22点收视,收视更打倒无线电视皇牌节目《劲歌金曲》。

很多有一定年纪的广东朋友,估计都在亚视看过《蜡笔小新》,并对其中的配音耳熟能详。为了拯救收视,亚视2006年还重播过。

本次新剧场版,香港地区会有粤语配音版,尽管配音员的换了一轮,但野原美伢的粤语配音,还是当年亚视的谭淑英女士。

不过,《蜡笔小新》当年在亚视放的时候就被观众投诉其内容不雅。当时无线电视节目部总监陈志云更因香港广管局在1995年即将设立“电视节目分类制度”而高调批评《蜡笔小新》意识不良。

随后,《蜡笔小新》便断断续续在亚视播到1999年就没播下去。

而台湾1996年开始配音引进,大陆观众熟悉的《蜡笔小新》,听的其实是台配。本次剧场版一样有台配版,但灵魂人物蜡笔小新的声优蒋笃慧已经在2019年,因病去世。

大陆其实也有配过《蜡笔小新》,辽艺配音版是部分人的童年回忆,当时主要是通过VCD发行。当时的VCD封面还给《蜡笔小新》加上“阳光小子”的头衔。这波正能量的操作,估计让不少孩子“骗”过了父母。

2016年,《蜡笔小新:爆睡!梦境世界大突击》宣布引进内地院线,这是《蜡笔小新》首部在国内上映的剧场版,当时宣发图就是红黄配色(小心衣服配色)和标志性的眉毛,引起了不少粉丝的围观打call。

熟悉《蜡笔小新》这个IP都知道,这部作品其实时常会出现中国的元素,比如2018年《蜡笔小新:爆盛!功夫男孩~拉面大乱~》还用到了功夫元素,角色集体来到了成都看大熊猫。可惜这版剧场版没能引进。

野原新之助,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时隔多年,将再一次在影院跟大家相见。

观众可能比起上一次见他老了些,可是对小新而言,他永远都会是5岁,陪伴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

撰文:詹姆斯卡没了

编辑:伍迪不艾伦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