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昉:吃苦耐劳精神延续至今丨岳山造林口述史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20世纪70年代,肇庆市怀集县发动全县干部群众开展岳山造林大会战,2.5万余名青年民兵和公社社员从全县各地出发、集结岳山,创造了将荒山残林变成了万亩林海人间奇迹。  

当年的岳山造林人,大多是20岁左右的青年。他们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吃不饱、穿不暖和山高、石多、土硬的艰苦条件下,以“任务不完成,誓不下岳山”的决心意志,凭着钢筋铁骨一双手凿硬土、破巨石,舍身忘我投入植树造林大会战中去,打赢了一场场艰苦卓绝的岳山造林攻坚战。  

如今,他们都已过花甲之年。当年艰苦卓绝的造林场景再次清晰在他们脑海浮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他们至今难以忘怀。看着如今的岳山林海,他们充满壮志已酬的欣慰与感怀。


03:04

(岳山造林口述史——林昉 ,时长共3分04秒)

岳山造林口述史——林昉

“岳山岳山,中国有五岳,怀集有三岳。根据县志,这里三个山峰足够高、山体足够大,类比衡山、岱山,所以叫岳山。”时任怀集县县志办主任林昉介绍。

有了岳山造林大会战,使得这一片山地,有了林、成了林,成为今天见到的广东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葱茏漫地、蓄水满满、流水潺潺。

林昉回忆,从校以来,他就在自家所属的蓝钟公社林场长大。他眼看着一批一批林业车队搬运蓝钟公司砍伐的木材,运到公路的另一头。他就知道,怀集的木材在外头很有名。

长大后,林昉也参与了砍伐木材的工作。逐渐地,砍木的地址越来越远。“那时候就感觉,木材越来越少了。”林昉说,由于怀集木材质量好,备受外界认可。新中国成立前,怀集木材销往珠海、广州,为怀集县创造税收,为国家经济作出贡献。因此,全县全面开启砍伐作业,导致优质林木逐渐稀少。

70年代,怀集县委、县政府响应“绿化祖国”的号召,改变山区面貌,启动了“岳山万人造林大会战”。怀集从岳山开始,掀起了全面造林的风潮。“蓝钟岳山的山头整顿好了,造林了,有了保护,才有了今天的效益。”林昉说。现在,三岳山变成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光秃秃的山头变成漫山绿荫,森林涵养水源,蓄水灌溉农田,为当地村民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林昉

林昉表示,岳山造林大会战给怀集人极大的精神鼓舞、意志激励。这个意志就是吃苦耐劳,敢于向荒山改造。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后来全县性的造林行动。大部分人由于参加过岳山造林,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困难、磨炼,都会说一句:“唉,你这个算什么?当年我们在岳山造林的艰苦都挺过来了。你现在生活好得多,条件好得多,不用怕!”

直至如今,怀集一直秉承“农林两举、农业特色”,从岳山造林大会战开始办林场,到如今各个大队都要办林场,造林、办林成为常态,向国家、市民大量输送木材,成为怀集人的一种贡献。

【整理】卢舒曼

【统筹】吴帆 刘亮

【策划】马喜生

编辑 唐锦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