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逐湾区惠更精彩|抢抓大湾区机遇,惠港携手向未来

南方+ 记者

大亚湾开发区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1位。大亚湾开发区供图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发展推广宣讲会在惠州举行。本次活动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推广中心、惠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惠州市台港澳事务局共同主办,解读大湾区新机遇、新动态、新政策。

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今年上半年,惠州共引进大湾区产业协同项目809宗,投资额1534亿元,10家港资企业在惠新增投资超100亿元。

当前,大湾区利好持续“加码”,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惠港携手同行,致力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出发。

共享湾区机遇  寻求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并称“国际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高度互联的交通网络、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日益完善的创新生态、健全完备的产业体系,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前景美好。

大亚湾开发区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1位。大亚湾开发区供图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市历史悠久、区位优越、潜力巨大,是一座服务大战略、承载大项目、打造大产业的城市。近年来,惠州加快建设“2+1”现代产业集群,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2021年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大关。2022年,惠州经济总量达5401.2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五。

大亚湾开发区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1位。大亚湾开发区供图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惠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滨在致辞中表示,惠州紧紧围绕“中央要求、港澳所需、湾区所向、惠州所长”,举全市之力推进大湾区建设,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地位逐步巩固,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商贸活动日益便利、科技产业协同发展能力日益提高,大湾区建设热潮正在惠州大地澎湃兴起。希望两地加强联系、携手共进,共享机遇、共谋合作、共促发展,谱写大湾区建设更加华美的篇章。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陈洁玲表示,香港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显著优势,始终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加强与湾区各城市的互联互通,今后将发挥大湾区中心城市、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重要功能,增强对周边发展的带动作用。

大亚湾开发区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1位。大亚湾开发区供图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惠州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陈洁玲表示,惠州是大湾区东岸的重要枢纽、粤东门户,交通条件便利,蕴含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空间非常广阔。香港作为大湾区最国际化的城市,能担当“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平台,双方可以在不同领域寻求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为构建国际一流湾区作出贡献。

共创发展辉煌  累计超万家港资企业在惠投资兴业

改革开放以来,惠州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全力夯实制造业家底,挺起新型工业强市“脊梁”。2021年,惠州跻身广东省第五个“万亿工业大市”。

惠州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港资企业鼎力支持。多元化跨国企业集团旭日集团、玻璃盖板行业龙头伯恩光学、覆铜面板的全球头部企业建滔集团、连续多年跻身EMS供应商全球50强的光弘科技、全球家居产业创新引领者敏华控股……这些企业长期扎根惠州、深耕惠州,成为惠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大亚湾开发区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1位。大亚湾开发区供图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惠州历年来累计设立港资企业1.1万家。今年上半年,惠州共引进大湾区产业协同项目809宗,投资额1534亿元,10家港资企业在惠新增投资超100亿元。

一直以来,惠州积极探索与港澳的深度合作新模式。惠州出台了《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发展若干措施》,“湾区通办”自助服务平台实现22个部门共263个事项终端办理,设立8个“港澳服务专窗”,创新谋划建设“一中心、多基地”惠港澳台侨特色服务合作平台,更大力度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居住生活、就学就业、投资兴业。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惠州给出“真金白银”扶持政策。惠州明确,便利在惠港澳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保证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去年,共有197户在惠港澳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

大亚湾开发区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1位。大亚湾开发区供图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湾区建设的政策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在宣讲会上,惠港两地相关职能部门解读营商环境、人才、税收等政策措施,并一一解答企业提出的政策疑问,助力企业把政策利好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

在介绍惠州市创新创业人才政策时,惠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龙表示,支持港澳高校参与惠州重点领域研发项目和“揭榜挂帅”项目等科技项目申报,共同开展科研技术攻关。重点领域研发项目中的重大项目单个项目定额资助200万元,重点项目单个项目定额资助100万元。

大亚湾开发区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1位。大亚湾开发区供图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同时,港澳人才和团队入驻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可享受办公场地免租金、创业资金资助、住宿补贴、贷款贴息、比赛奖励、交通补贴、推荐奖励等八大优惠扶持政策,给予3年内不超过3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免租金支持,提供开办营业执照、免费法律咨询等一系列配套服务。

共赢美好未来  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在宣讲会上,惠州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市大湾区办主任吴欣表示,惠州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呈现向上向好发展态势。惠州营商环境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即:多、快、好、省、强。

——“多”,是指资源多。惠州陆地面积1.13 万平方公里,占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分之一,开发强度只有10.9%。惠州坚持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0%用于工业,每年推出工业用地1万亩以上,今年推出近2万亩,确保项目能够快速落地。“多”还体现在惠州生态资源丰富,全市森林面积 65.73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57.91%,两项数据均排名珠三角第二。

——“快”,是指出行快。惠州毗邻香港、深圳、广州三大世界级城市,是珠三角连接粤东、粤北及闽赣的枢纽门户。惠州正在建设“丰”字交通主框架,打造千万级干线机场。惠州港吞吐能力突破 1.5 亿吨,现有3条高铁、9个高铁站,已开通赣深高铁27分钟到深圳,广汕高铁40分钟到广州。今年,惠州北站开通直达香港高铁,全程约1小时。

大亚湾开发区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1位。大亚湾开发区供图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好”,是指平台好。当前,惠州按照“千亿园区、万亿产业”思路,提标升级 3 个国家级产业园区,支持县区各建设1个千亿级工业园区。大亚湾开发区和仲恺高新区包揽全省(不含深圳市)唯二两家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五星示范基地。大亚湾开发区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1位,仲恺高新区拥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17个国字号招牌,中韩(惠州)产业园是全国三大中韩产业园之一。7 个县(区)千亿级园区初具规模,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省”,是指样样省。一方面,办事省力,惠州多次在全省政务服务满意度测评中排名第一,真正当好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另一方面,用工省心,惠州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全市人才总量超125万,为产业发展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同时,大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市级财政三年累计投入38亿元以上支持制造业发展。设立了100亿元的产业投资发展母基金,帮助解决初创企业融资需求。

大亚湾开发区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1位。大亚湾开发区供图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强”,是指产业强。近年来,惠州持续打造“2+1”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集聚壳牌、埃克森美孚、中海油、恒力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形成了多个优势主导产业,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新能源电池产业入选全国百强产业集群。惠州还在全力竞逐新型储能赛道,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做大做强储能电池制造业,推动新型储能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统筹】罗锐

【采写】南方+记者 马发洲

【摄影】南方+记者 梁维春

编辑 谢志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