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乃强:雄心壮志不怕苦,你追我赶干劲足|岳山造林口述史

南方+ 记者

■ 编者按

20世纪70年代,肇庆市怀集县发动全县干部群众开展岳山造林大会战,2.5万余名青年民兵和公社社员从全县各地出发、集结岳山,创造了将荒山残林变成了万亩林海人间奇迹。

当年的岳山造林人,大多是20岁左右的青年。他们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吃不饱、穿不暖和山高、石多、土硬的艰苦条件下,以“任务不完成,誓不下岳山”的决心意志,凭着钢筋铁骨一双手凿硬土、破巨石,舍身忘我投入植树造林大会战中去,打赢了一场场艰苦卓绝的岳山造林攻坚战。

如今,他们都已过花甲之年。当年艰苦卓绝的造林场景再次清晰在他们脑海浮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他们至今难以忘怀。看着如今的岳山林海,他们充满壮志已酬的欣慰与感怀。


03:03

(岳山造林口述史——马乃强 ,时长共3分03秒)

岳山造林口述史——马乃强

彼时,高中刚毕业、正值17岁,马乃强怀着一颗红心,成为怀集县中洲公社青年民兵,并踊跃报名参加岳山造林大会战。马乃强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每个人都不怕苦、干劲足,最终超额完成造林任务。”

刚到岳山,大家就感受到周边环境十分地恶劣,荆棘丛生、寸步难行。“没有路便自己开路,没有厂房便就地取材来建。”马乃强回忆道,当时他们用茅草当成瓦房的瓦,用芒杆当作墙,用石头当作桌椅,就这样搭建起临时的营地。

在吃的方面,指挥部为战友们每天每餐提供米饭,但是没有荤菜,大家相互分享着自家腌制的酸豆角、咸菜下饭,整整两个月没有吃过肉。

山里的天气很冷,风也很大,马乃强和大家住的茅草房四面通风。“屋顶在刮风,墙体在透风,就连床底也有风吹进来,晚上我们都冷得难以入睡。”他表示,那时候大家的被子也很薄,有时候他就和隔壁的同志一起睡,把两张被子盖在一起,互相取暖,才熬过这些寒冷长夜。如果碰上下雨天,茅草房也会漏水,把被子都淋湿了,到了第二天大家只能拿出去晒一晒,干了之后再继续用。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大家信念不动摇,热情不减退,干劲非常足。

马乃强回忆,每一天都是做到“两头黑”,天朦朦亮就出发,晚上收拾回到营地天已经全黑了。

马乃强

马乃强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是你追我赶、不甘落后,感觉不到累,林场处处都是热火朝天。“连队和连队之间会进行比拼,小队和小队之间也会进行比拼,大家比‘建壕’有多长,挖的树穴有多少 ,修了多少条山道,沉浸在你追我赶的热潮当中。”马乃强自豪地说,他们的连队经常拿到流动红旗,受到上级的表扬,大家的干劲越来越足、劲头越来越大,最后超额完成了造林1万亩的任务,造林面积达到1.5万亩。

当时,马乃强还担任了工地通讯员,在工作之余的夜晚,借着微弱的煤油灯,把发生在工地上的好人好事、实时简报写成通讯稿,或是即兴写下豪迈诗词,投稿到指挥部广播站,鼓励战友们不畏艰辛,继续奋战。

“冲上巍巍岳山峰,悬崖峭壁何所惧,民兵战士心更红。阵阵战鼓响隆隆,千军万马如潮涌,条条林道穿万里。撩壕环山似彩虹,齐心奋战两个月,笑看岳山披绿绒。”马乃强背诵着诗词,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峥嵘岁月。

【整理】施亮

【统筹】吴帆 刘亮

【策划】马喜生

编辑 唐锦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