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山造林大会战故事

南方+ 记者

受访者供图

故事1

九天的任务四天拿下

在七零零高地400亩杉林垦地战斗中,桥头公社民兵团临时党支部要求:奋战九天拿下七零零高地。全团民兵积极响应,纷纷表示,不拿下七零零高地不下战场。

从营棚走到高地要1个小时。山高坡陡,民兵们用挎包装米,雨衣盛水,在山头野炊,以节省时间用来垦地。全团民兵个个奋勇争先,做到“时间不够夜战补,人力不够干劲补”,大部分民兵超过了每日撩壕垦地八丈的定额。女民兵陈四妹带病劳动,日进十丈。62岁的徐子蒙老当益壮,日进九丈。

最终,在全团民兵的团结奋斗下,只用四天就完成了七零零高地400亩的造林。

故事2

好连长重病不下战场

中洲公社民兵团二连连长李度文患有严重的胃病,来岳山途中曾因溃疡出血在怀城住院,在山上两个月未吃过一餐干饭,只能吃面条、稀饭。团指挥所多次决定让他下山休息,他都表示:“为革命不怕流血牺牲,不完成任务,绝不下战场。”在工作中,他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每日凌晨五点半就带头上山,带领二连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三次获得了流动红旗奖。

连里把李度文的事迹编成三句半《赞好连长》,使全团民兵战士都受到很大的鼓舞和教育。

故事3

比学赶帮,巾帼英雄

民兵们开展比学赶帮活动,掀起了劳动竞赛热潮。蓝钟公社下竹民兵连铁姑娘二班的伍月英等四人,日进撩壕60.8丈,平均每人15.2丈。太平民兵连铁姑娘班的卓银花等四人不甘落后,又创下了日进撩壕69.5丈、平均每人17.4丈的好成绩。

在比学赶帮的氛围中,全林场工效最高纪录不断刷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实现了高效率、高速度的造林。

当年“岳山造林大会战”场景。方权裕 摄

当年“岳山造林大会战”场景。方权裕 摄

故事4

石头为锤,木条作笔

洽水公社石莹民兵连公路排排长徐好年,是个刚从部队退伍回乡的民兵战士,他和30名民兵一起,接受了架设公路桥涵洞的任务。面对着顽石多、工具少、时间紧迫、经验缺乏等一系列困难,徐好年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带头苦干、边学边干并及时总结经验。在工具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他们用硬木条代替铁笔,用石头代替铁锤,最终仅用两天半时间就完成了原计划四天完成的架设分界庙涵洞桥的任务。

故事5

文艺活动营造好氛围

为了丰富民兵们造林之余的生活,指挥部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包括印发革命歌曲、组织文艺汇演等。中洲公社民兵团利用业余时间大力开展文艺活动,培训70多名文艺骨干,出版了墙报,各班自编自演的节目共37个。

工余时,到处是嘹亮的革命歌声,呈现出一派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工效也大大提高,从平均每人日进撩壕3丈多,很快就达到每人日进6丈以上。全团超额57亩完成造林任务。

故事6

落后青年变积极分子

汶朗公社民兵团青年民兵王乃演,以前在生产队里是有名的“烂头仔”。初来岳山,王乃演劳动时经常躲在一旁抽烟,不久就谎称“爱人有病”,要求请假回家。连长王定江了解到实情后,多次和他谈心,引导他学习《愚公移山》,带他一起劳动,终于使王乃演转变过来。

从此,王乃演在劳动中积极肯干,从日进撩壕4丈提高到7.8丈。两个人扛的木头,他一个人扛起就走。有时下大雨,没带雨具,他浑身湿透也不叫苦,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故事7

年轻干部炼成好指挥员

造林大会战在改造了一批后进民兵的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民兵干部。冷坑公社民兵团熔炉民兵连连长李记荣,在大队里是刚从社员中提拔的党支部副书记。最初,他认为自己才22岁,年纪轻,工作不够大胆,存在依赖一把手的观望思想。

来到岳山后,李记荣担任连长,要直接指挥55名战士。在临时党支部的帮助下,他鼓起勇气,在实践中摸索,事事带头,成为一名好指挥员。在全连提前完成造林任务的情况下,他还来回跑了3个小时,到兄弟连队支援,超额造林21亩。

故事8

19岁女连长光荣入党

怀城公社民兵团龙西民兵连连长谭奋梅,参与造林大会战时刚年满19岁。她年纪虽小却敢挑重担,带领34名民兵来到岳山,不怕山高坡陡石头硬,坚持高标准造林。她还带着民兵到兄弟连队参观,虚心学习先进经验。最终,她带领的连队两次夺得流动红旗,被评为先进单位。谭奋梅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广大民兵经过锻炼,纷纷在火线上提出参党参团。大会战中,全师共发展了45名先进分子入党,还吸收了410名共青团员,为党、团组织输送了一批新鲜血液。

◎更多阅读

在这里,读懂岳山造林大会战

【整理】刘亮

编辑 唐锦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