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途中拍照留念本是件很惬意的事,但也有被扫兴的时候。10月17日中午,有网友发布视频称,游客在贵州安顺5A级景区黄果树瀑布拍照,被景区内的大妈遮挡镜头阻拦。10月18日9时许,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相关人员表示,阻止拍照的人是在景区内从事摄影的商户,景区已对涉事大妈予以批评教育,并作出暂停经营一段时间的处理。
阻拦游客拍照的大妈。图源:当事人所发视频截图
景区风景应是众人共赏,不论出于何种缘故,独占“相机拍摄权”未免太过霸道。若是出于保护古建、维护秩序等公共利益的考量,禁止游客拍照或商业拍摄行为,也应有明文规定,以合理妥善的方式处理,而不是用简单粗鲁的拉扯、阻挡增加双方的摩擦。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国内景区最为常见的运营方式,但个别地方却着实有些“吃相难看”——拦国道收门票者有之,建围墙挡风景者有之,如今又出了手持相机拍摄被阻拦,诸多事件都透露出部分景区的“小家子气”:只想通过“短平快”的方式进行创收,却忽略了相关行为可能会对当地文旅发展带来的口碑影响。
旅游市场的竞争促进了服务体系的良性循环,因为游客的体验感直接决定了景区未来的发展,而相关的服务只有做到“完善、再完善”,才能形成口碑效应。在经济复苏和提振消费信心的关键时期,要想分得市场的一杯羹,就必须提供品质更加优良、体验更加细化、内容丰富多元的产品和服务,不仅得“观当下”,还要“看长远”。
景区商业化的边界在哪?这是近年来频繁被讨论的话题。合理的商业模式能对景区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同样地,优秀的景区个体经营者也能让游客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如何兴一个景区、活一片经济、富一地乡亲,就要在这些细节上下功夫。作为旅游从业者,个人的情绪和行为不能僭越出线,否则只会唐突了身后的秀丽风景。(谢伟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