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在广东河源流传着一句玩笑话:“没挖出过恐龙蛋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河源人。”
自1996年发现第一窝恐龙蛋至今,河源出土恐龙蛋超20000枚,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一度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2013年,河源市恐龙博物馆升格为国家级博物馆,成为中国古动物馆恐龙蛋馆。在这里不仅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恐龙蛋化石,还展现了集恐龙蛋、恐龙骨骼、恐龙脚印“三位一体”的独特恐龙化石资源。
然而,像恐龙蛋化石倒卖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今年9月,河源一男子非法倒卖166枚恐龙蛋,被判赔16万元并道歉,这也是河源首宗恐龙蛋公益诉讼案件判决生效。这一案件判决,也让恐龙蛋保护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话题。
河源恐龙博物馆万枚恐龙蛋展区。
广东人有自己的“侏罗纪公园”
52年前,河源发现了第一枚恐龙蛋化石。
197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河源791部队地质股工作人员在河源下岭、伯公松等地,先后发现7处恐龙蛋化石点。在河源县牛牯寨,采获一枚完整的恐龙蛋化石。
然而这枚恐龙蛋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淡忘。
时间来到1996年3月6日,有4位小朋友正在玩一圆形石头时,被啸仙中学一教师发现并及时上交到博物馆。后经鉴定,这些圆石头竟是一窝恐龙蛋化石。
自此,河源的“侏罗纪公园”大门被徐徐打开。
为纪念这次发现,河源将每年3月6日,设立为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宣传日。
当时媒体报道截图。
和第一枚恐龙蛋化石的命运不同,接到时任市博物馆馆长黄东的报告后,这窝恐龙蛋化石立即引起了当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6天后,市政府发布《关于保护恐龙蛋化石的通告》,划定恐龙蛋化石保护区和监控区,明确保护职责和奖惩措施。这一通告的发布,让河源市民开始重视恐龙化石保护,也点燃了大家对寻找恐龙化石的热情。
“当年的通告的确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些年馆藏的化石,起码有90%是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找到或群众自愿上交的。”河源市博物馆馆长杜衍礼说。
从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底,河源新发掘、收缴、获捐赠恐龙蛋化石7314枚、恐龙骨骼和菊石等古生物化石41套58件,原址保护恐龙蛋化石13枚。馆藏的霸王龙类恐龙牙齿化石,也是市民主动交上来的。
因发现和保护恐龙蛋化石受到河源表彰的有功人员中,有老人,有残疾人,也有普通村民、建筑工人,还有博物馆工作人员,甚至是建筑工人——2008年8月,建筑工人在建设中的河源恐龙博物馆新馆工地发现9枚恐龙蛋化石。
就在今年7月21日,河源市退伍军人丘文宇在灯塔盆地国家农高区锦三路施工工地意外发现了恐龙蛋化石,这也是灯塔盆地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
箭头所在位置为发现恐龙蛋化石的大致位置。
为什么河源“盛产”恐龙化石?
远古时期,河源曾经是“恐龙天堂”。
有学者推测,远古时期的河源是低洼的沼泽地,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恐龙繁衍生息;一场泥石流让恐龙遗迹与空气瞬间隔绝,后来低洼之地因造山运动而隆起,远古遗迹得以重见天日。
然而,人类历史还有不少谜团待解,对于年代更为久远的恐龙生存年代,恐怕许多推测都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在河源大地留下的,不仅仅有恐龙化石。
要知道,恐龙生活在中生代,因此中生代也称恐龙时代。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河源的恐龙主要生活在白垩纪晚期,距今1亿年到7000万年。
“河源盆地生活的古生物,比恐龙更早的,还有菊石等众多古生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强博士说。
菊石是海洋生无脊椎软体动物,大约生活在三叠纪。2021年1月,在河源市东源县双江镇发现了7块菊石化石。这是继1997年12月当地发现菊石化石后的又一次重大收获。这一发现表明河源至少在1.8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
现场发现的菊石化石。图源:河源发布
在东源县上莞镇发现的必寿洞古哺乳动物化石群,还有早已灭绝的东方剑齿象、纳玛古象、华南巨貘等生物化石。
此外,河源还出土过南雄龟。“南雄龟是中生代生活在陆地上的巨龟。南雄龟的发现,更可看出在远古河源,各种古生物繁荣共生、和谐共处,组成一个完美的生态系统。”王强说。
因此,河源也被誉为华南古生物宝库。
解码河源首宗恐龙蛋倒卖案
随着越来越多的恐龙蛋化石出土,也有不法分子起了坏心思。
2020年7月起,王某在网上公开贩卖恐龙蛋化石,已成功销售给38名微信网友,交易额达16万余元。
最终,河源市源城区人民法院认为,王某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构成倒卖文物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两年五个月,处罚金2万元,并支付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损害赔偿款16万元。
案件审理现场。图源:“河源市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
这一案件自今年3月开始进行专家论证,直到7月才向法院起诉,其间,有不少存在争议的地方。
争议之一是,非法售卖恐龙蛋能否定倒卖文物罪。
换句话说,地球演变过程中古生物的遗存,能否和文物画上等号?
对于这一争议,我国法律是有给出明确答案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因此,化石也被视为文物。所以经过研究讨论,河源市源城区检察院确定恐龙蛋受文物同等保护,倒卖恐龙蛋构成倒卖文物罪。
除了国家大法外,我国又于2011年颁布施行了《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提出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单位方可收藏古生物化石。河源也结合自身实际,于2017年施行首部实体法地方性法规《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
另一争议点就是关于恐龙蛋的价值。
按理来说,文物本无价,目前也并没有具体指标衡量化石的价格。然而,因为案件涉及文物买卖,公益诉讼需要有量刑的依据。
经过多次沟通,专家还是难以出具价值鉴定报告。修复费用也受限于当下的证据及恐龙蛋的修复标准等种种原因,难以判断。
所以最终检察官以事实为依据,结合当事人的犯罪情节等,以其非法获利为基数,提出支付社会公共利益损害赔偿款16万元,并在省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的诉讼请求。
目前,主管部门也在尝试根据古生物化石科研科普价值评定级别,从而明确哪些化石需要重点保护。
河源市博物馆(河源恐龙博物馆)
虽然难以用金钱衡量,但恐龙蛋的价值非同小可。
作为地球演变过程中留下来的重要实证,恐龙蛋记载着恐龙的繁殖行为和习性;结合埋藏环境以及地层信息等,还可窥探恐龙生存地的古环境、古地理、古气候。因此,恐龙蛋被盗掘、倒卖,意味着化石脱离了原始埋藏地,其所赋存的原始保存状态和地层信息丢失,不利于开展相关研究。
杜衍礼也提醒,在修复破损的恐龙蛋时,要尽量保证原始蛋窝的完整性,还原其所赋存的地质信息,保证后续的科研、科普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有时候过度修复也会使珍贵信息流失,得不偿失。
总之,这些远古时代留下的“生物遗产”,是河源与生俱来的“宝物”,如何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是需要多方参与、不断研究的长久课题。
参考资料:
河源日报:探秘白垩纪 奇幻恐龙乡 | 超2万枚恐龙蛋化石记载的“河源侏罗纪”档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广东河源恐龙蛋化石群
【话题研究员】李娇 陈明诗
【策划】张哲 尤立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