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会上,丹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人选钟强代表丹灶镇政府作《丹灶镇2023年1—9月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今年前三季度,丹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持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南海全区名列前茅。
钟强表示,要看到丹灶的产业结构健康,不断增强稳步向前的决心;要看到丹灶的增长潜力巨大,不断增强争先进位的决心;要看到丹灶的发展空间广阔,不断增强乘势而上的决心;要看到丹灶的村居和谐稳定,不断增强勇当先锋的决心。接下来,丹灶将聚焦“六大抓手”,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5月23日,南海获授“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称号。丹灶作为南海乃至佛山的氢能产业重镇,在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做强中国氢能产业之都核心区,构建以氢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格局,同步布局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这标志着丹灶新能源产业在做强氢能产业“一核”的同时,产业结构将呈现多元支撑新态势。
10月19日,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林洛峰 摄
力撑制造业当家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南海第二
今年以来,丹灶经济加快回暖复苏。据统计,今年1—9月,丹灶全镇规上工业企业达到539家,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57.9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位居南海全区第二;工业用电量13.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全镇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8929户,同比增长25.75%。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今年以来,丹灶新兴产业先发优势不断凸显、集聚效应持续增强,丹灶氢能一天两登央视,以仙湖氢谷为核心的中国氢能产业之都核心区地位更加凸显。“六大赋能”“四条路径”力促丹灶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累计236家企业开展“两化”转型,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91家;“510工程”进展顺利,丹灶34家企业纳入南海区上市后备企业;截至9月底,丹灶的高企存量达476家。
招商引资势头不减,发展动能更加澎湃。1—9月,丹灶共引入超亿元项目23个,投资总额超266亿元,位居南海全区第二;国家电投华南氢能产业基地项目一期、佛山仙湖实验室中试基地项目一期、友成汽车车灯精密塑料部件项目等成功摘牌;“世界第一氢能选手”斗山M400燃料电池105兆瓦项目、星源材质项目一期等启动建设;康明斯恩泽投资建设的国内最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备生产基地项目、世界500强百事公司的广东生产基地项目等陆续投产。
科技创新渐入佳境,发展势能更加强劲。今年以来,位于丹灶的佛山仙湖实验室举办了首届“氢能和氨氢融合新能源仙湖科技大会”,并正式启动建设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丹灶多家企业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校达成合作;规上企业研发投入9.3亿元,同比增长32.2%;1—9月,丹灶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3.1%、28.7%;截至9月底,丹灶累计引入院士项目24个,科创项目165个,一类人才数量位居南海全区第一。
1—9月,丹灶累计出让产业用地近770亩,为9家上市后备企业供地318亩;星源材质项目刷新佛山用地手续办理的最好记录;丹灶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位列南海全区第二;南海实验学校小初高一贯制办学全新起航;“金沙户外”品牌全面打响,文体活动精彩纷呈;人居环境、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城乡面貌焕发新颜。一系列发展成果凸显丹灶保障要素明显提升,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以氢能产业为主
新能源产业格局更趋多元化
围绕下阶段经济工作重点,报告提出聚焦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空间拓展、城市配套、政府效能“六大抓手”,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抓新兴产业,丹灶将努力打造成为龙头企业投资湾区的第一选择、新能源企业落户湾区的第一选择、院士成果转化落地湾区的第一选择。
为此,丹灶将瞄准新能源、智能安全、生命电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新产业,持续引进龙头项目、链主企业,通过产业链招商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升级招商服务,坚定践行“早签约、早供地、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的服务承诺;
在新能源产业布局方面,丹灶一方面将做强中国氢能产业之都核心区,构建以氢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格局,进一步擦亮仙湖氢谷氢品牌,打造氢能示范应用最广区域,推动氢能产业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另一方面同步布局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着力引入更多芯片、电池等核心零部件优质项目;支持康士柏、瀚锐等企业开展储能技术研发,尽快补足新能源产业发展关键短板。
另外,丹灶将采取“深圳研发”到“丹灶智造”的科创项目导入模式,构建“小而精”科创项目共同培育机制,吸引更多金融要素和科创资源汇聚,为院士成果转化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抓转型升级,发展壮大传统产业。报告提出,丹灶将聚焦“六大赋能”,打通“四条路径”,助力五金产业向精密智造升级,打造高端品牌,打造产值不少于200亿元的户外产业链;推动产业链整体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合作开发新产品,抢占新赛道;引导汽配企业从传统汽车零部件向新能源汽车过渡。
通过实施“510工程”,丹灶将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突破10家,将西安路打造为丹灶版“上市大道”。
抓科技创新,加速汇聚科创要素。接下来,丹灶将全力配合佛山仙湖实验室创建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加快实验室二期及中试基地项目一期建设,引导实验室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聚焦企业创新主体,丹灶将力争今年底高企存量达到520家,进一步提高规上企业的R&D研发占比,并通过“金融+科技+产业”模式,推动科创型企业独立自主,快速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人才汇聚丹灶,报告进一步提出要鼓励人才向前大胆创新,免除后顾之忧。为此,丹灶将擦亮“丹汇英才,‘灶’就辉煌”镇域人才品牌;打造高端人才交流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活动;落实好住房、教育、医疗等保障工作,力争镇内人才公寓年底前挂牌。
报告还提出抓空间拓展,深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抓城市配套,全面提升城乡品质;抓政府效能,着力打造高效廉洁政府,为丹灶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充分有力保障。
南方+记者 林洛峰
通讯员 鲁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