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问答,让你快速了解“三山国王”的传说故事

南方+ 记者

10月18日,位于揭阳市揭西县的三山国王祖庙正式被授牌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三山国王祖庙有约1400年历史,是全世界6000多座三山国王宫庙的祖庭。三山国王文化也随着客家人、潮汕人移民从潮汕地区传播到台湾地区和东南亚等地,仅在台湾地区就有超过600万信众。

那么,关于“三山国王”有哪些传说故事?5个问答,让你快速了解。

   南方+ 林捷勇 拍摄

   南方+ 林捷勇 拍摄

问题一

三山国王的“三山”是什么山?

三山祖庙位于揭西县城河婆街道庙角村的玉峰山下,但是,玉峰山并不是“三山”之一。

三山指的是河婆周边的巾山(俗称金山)、明山(俗称银山)和独山,传说分别为大王爷、二王爷和三王爷三位山神所镇守。

   南方+ 林捷勇 拍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巾山海拔627米,明山483米,独山789米,都不是高山险峰,却因三山国王文化而名扬海内外。据《永乐大典》所收录的元代刘希孟所撰《潮州路明贶三山国王庙记》记载:“有神三人,出于巾山之石穴,自称昆季,受命于天,托灵于玉峰之界石,庙食于此地。”如今,“巾山之石穴”被称为“大王爷洞”,明山和独山也有“二王爷洞”“三王爷洞”,并在山洞前建有庙宇,成为当地有名的旅游胜地。

问题二

三山国王为什么是“国王”?

据《庙记》记载的传说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征讨南汉后主刘鋹时,潮守侍监祈求三山神护佑,天空果然出现雷电和大风,助力宋军统一南汉。到宋太宗赵匡义征讨北汉,围攻太原时,“忽见金甲神人,挥戈驰马突阵,师遂大捷”,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投降。当天傍晚,有旌旗出现在太原城上空的云中,旗上写着“潮州三山神”。

宋太宗于是诏封:明山为“清化威德报国王”,巾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为“惠威弘应丰国王”,赐庙额曰“明贶”,敕令增广庙宇,岁时合祭。宋仁宗时,因“神有大功于国亦尚矣”,又加封“广灵”二字为庙额。

   南方+ 林捷勇 拍摄

   南方+ 林捷勇 拍摄

由此可见,“国王”不是字面意义的“国之王者”,而是民间简称,实际为褒奖三山神报国、宁国、丰国的大功。“护国庇民”也成为三山国王文化的核心宗旨。

问题三

如何通过脸谱识别大王爷、二王爷、三王爷?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在京剧中,观众可以通过不同的脸谱识别人物角色。

在三山国王庙中,同样可以通过脸谱识别三位王爷:大王爷白脸,二王爷红脸,三王爷黑脸。

   南方+ 林捷勇 拍摄

河婆当地还流传着一句谚语,为三位王爷不同的“脸色”作解释:“大王爷教书,二王爷杀猪,三王爷烧炭,烧到面乌乌!”

问题四

三山祖庙中为什么是三王爷坐C位?

在许多三山国王庙中,白脸的大王爷坐在中间,这符合人们“论资排辈”的一般认识。但在三山国王祖庙中,却是黑脸的三王爷坐在C位,这是为什么呢?

据三山祖庙工作人员解释,传说三王爷在太原之战中最为勇武,功劳最大,所以宋太宗“论功行赏”,赐封正位。

问题五

为什么说大王爷还是揭西人的女婿?

   南方+ 林捷勇 拍摄

在三山国王主殿之后,是供奉三位王爷夫人的后殿。传说,韩屋楼村曾有一个女子进庙烧香,看到大王爷的塑像,心中许愿,将来嫁给像大王爷一样白净英俊的男子。后来,这位韩姓女子在田间拨“黄花梦”草时,大王爷化一阵风把她送到祖庙后殿成亲,韩女家属捡到大王爷掉落的皮靴,才知道女儿成了王爷夫人。 由此,大王爷成为韩姓人的“姑丈”。每逢三山国王巡游,途经韩屋楼村时,村民都喜气洋洋地来迎接“姑丈”。

【图/文】南方+记者 林捷勇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