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广东调研。在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李强察看了新产品新技术演示,希望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上取得更大进展。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松山湖以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为契机,充分发挥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及优势,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推动社会各界对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对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明显增加。
近期,创新松山湖推出“科技成果转化看松山湖”系列策划,梳理松山湖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如何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支撑东莞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故事。敬请垂注!
从机器人创业大赛、科创训练营等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大学生,如何摇身一变成为一名杰出的创业者?包括单品年销售超10亿元的“网红”拖地机器人云鲸智能在内的多家机器人企业,又是如何快速实现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蝶变?答案都在这家以“政府资助、企业化运作”模式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简称“机器人基地”)。
机器人基地创始人李泽湘
2014年,在东莞市政府、松山湖管委会支持下,由香港科技大学教授、2019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大奖获得者李泽湘、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原院长高秉强、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甘洁等联合发起成立XbotPark机器人基地。多年来,通过联结香港、内地及全球的高校、研究所、上下游供应链等资源,机器人基地利用东莞松山湖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搭建起完整机器人生态体系,为团队提供全方位资源支持,建设了一个面向内地、香港乃至全球的机器人和智能硬件创业平台,全力打造一流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打造 “基地+”模式
累计培养创业者超2200名
随着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市场对机器人在复杂地形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多样化应用场景的需求不断增长。为满足科研与教育领域对多样化应用场景的研究,今年9月,松灵机器人推出了一款兼具轮式及足式的桌面级轮足机器人“T-REX”,该机器人一经上市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诸多关注,也为教育与竞赛提供更多可能性,助力培养更多机器人人才。
松灵机器人“T-REX”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机器人应用的更多方向,除了物流、安防、教育等方面,我们还计划结合更多行业需求,探索人工智能的更多可能。”松灵机器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6年创立以来,该公司已获得红杉、五源、祥峰亿级投资。目前,松灵机器人合作伙伴已覆盖阿里巴巴、华为、中建三局在内的1000+企业级客户和全球500多所顶级院校。
“我们的成长,这片孕育我们的土地功不可没。”松灵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说。
松灵机器人正是由机器人基地孵化成长的企业之一。目前,机器人基地建设了东莞首个全国创业示范孵化基地,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东莞市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示范基地。同时机器人基地通过打造“基地+”的模式,以XbotPark机器人基地为核心,引入全球以及大湾区顶级供应链合作伙伴、风投资本、品牌渠道合作伙伴等顶级资源,让创业公司和团队能将想法快速落地,减少试错成本,使被投团队和企业具备更强的核心竞争优势。
自2015年开始,机器人基地还与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四方合作共建粤港机器人学院,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创业精神强的机器人和高端装备技术工程师和技术管理领军人才。目前,机器人学院已招生470名。
2022年,机器人基地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签署战略框架协议,首期“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合作具体实施方案预计将于2023年正式展开;与广州美术学院合作的达芬奇创新实验班已于2022年10月进行选拔招生。在基于哈工大深圳自动化与机电工程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粤港机器人学院、香港科技大学 InnoX 研究生项目、香港科技大学自动化技术中心、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等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资源与经验下,机器人基地探索出快速培养创新创业团队的“科创训练营”。截至目前,机器人基地共举办31场创业类竞赛活动,累计培养创业者超2200名。
聚焦机器人和智能硬件方向
打造机器人产业示范园区
多年来,机器人基地结合大湾区完备的产业链和成熟的创新创业市场优势,专注机器人和智能硬件方向的创业孵化。目前基地已孵化了多个独角兽/小独角兽科技企业,如推动生产“网红”拖地机器人的云鲸智能、研发箱式仓储机器人系统的海柔智能、研发纯电力船外机的逸动、亚马逊日本智能家电海外榜排行前三的卧安科技、被评为“CES2019 最佳创新产品”摄像机器人的睿魔智能等等。
截至目前,机器人基地共孵化科技企业60多家,存活率超过80%,约15%成为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孵化企业总估值超过800亿元。
云鲸智能
同时,机器人基地充分利用香港及国际资源,在2014年底联合机器人产业方面专家和红杉资本、高瓴资本共同成立了香港清水湾创业基金,用于研究院孵化项目的投资。目前,清水湾资本已投资支持60多家在孵初创企业,累计投资金额2.8亿元。
“除此之外,松山湖时不时会开展一系列助力企业与投融资机构对接的相关活动,如‘周二有约’。只要有关于机器人行业的,我们基本都会组织企业、人才参加。”机器人基地技术总监俞春华说。
10月13日,在机器人基地举行的 “周二有约”之建筑机器人行业应用对接会上,作为机器人基地建筑领域孵化平台的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所带来的地坪研磨机器人、防水施工机器人等创业团队产品,其精巧的设计与实用的技能得到了众多嘉宾青睐。据介绍,目前中心已开发出系列产品15类20余款。
俞春华表示,正是依托于园区的技术赋能、投资孵化、市场应用等服务体系,松山湖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及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及优势,机器人基地的各创业团队才有更多机遇在产学研深度融合及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更大进展。而园区对机器人产业的重视,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优秀的机器人创业团队加入机器人研究院,加入松山湖。
今年,机器人基地在松山湖建设的XbotPark机器人基地总部已基本完成,自7月起已有部分企业陆续入驻。作为东莞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也是松山湖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核心载体。项目占地98亩,总建筑面积约11.3万平方米,一期约10.3万平方米,包括三栋研发楼、实验检测楼、中试检测楼及地下室;二期预留用地1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为5.2亿元,目前已投入4.1亿元。
“未来我们计划专注于机器人和智能硬件方向,重点围绕智能C端、工业4.0、农业4.0以及智慧城市等版块发展,形成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创业孵化、生产制造、终端应用、展示展览、会议论坛、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机器人产业示范园区。”俞春华介绍,未来,园区预计将吸引2000名创业者在机器人基地创新、创业,培育和孵化创业团100家以上。
【撰文】刘慧茹 陈启亮
【摄影】黄政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