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年初以来,一场名为“Citywalk”的沉浸式旅游模式兴起,Citywalk抛弃了传统的“打卡式”出行,放弃了堆得满满的行程,转为用双脚丈量城市风景,路线也从城市大道转为市井小路,适合“Citywalk”旅游模式的城市,例如上海、港澳、泉州、重庆,摇身一变成了热门城市,游走在年轻人之间的“特种兵旅游”热度稍减,“Citywalk”登台亮相。
01
城市建设做推手,让“Citywalk”更出彩
Citywalk更重视体验。约上两三好友,漫步城市街头,看看老建筑,逛逛特色小店,点一杯咖啡,或是品尝地道的当地小吃,着迷于城市漫步。
城市漫步为何精彩?离不开精心打理的城市建设。
“抬头看展,低头看路”。除了传统文化遗产,永庆坊培育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围绕“艺术文化高地”和“潮流生活目的地”两个目标,先后引入非遗文化品牌、国际餐饮、活力潮牌等100余个。西区侧重焕新国民品牌;东区则引进国际品牌、音乐现场、原创潮牌、设计师品牌。永庆坊还致力于与国内外优秀艺术机构合作,引入了丰富的艺术文化活动,经常举办的艺术展出,也可让城市漫步者在夏天漫步的空隙,进来一“叹”空调。
“东山少爷,西关小姐”。因为深受西洋文化的熏陶,东山口的房屋融入了西式风格,红砖清水墙、民国水刷石、南洋花阶砖、绿色琉璃瓦顶。如今,众多洋房被改造成咖啡店和艺术空间,富有设计感的店面、高饱和、高明度的外墙就像一块块天然的拍照背景板,是Citywalk不可错过的一大街景。
除此之外,政府还修缮了原有的老东山名园旧址,将其中一些改造成艺术馆,又开放新街道供商户进驻,极具特色的潮流店摆放着不少富有设计感的商品,成为带有地标性意义的新型“旅游纪念品”,吸引游客购买。
离广州不远的深圳也推出了“港人户外游玩攻略”专栏,打造港人来深户外“City Walk”攻略,并多次在旗下账号推广安利深圳相关的“City Walk”路线。深圳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还与携程联合,推出“City Walk IN Baoan 宝安城市漫步计划”灵感旅行专辑,带游客漫游城市街景,搭建与这座城市更多的情感连接。
02
边吃边喝的Citywalk,
带动一条“消费动线”
Citywalk代表的“本地深度游”,本质是文旅融合升级,它与消费行为密切相关,既能激活一个地区的餐饮、购物,也是地域营销、商业营销的创新渠道。
近两年,各地积极打造“复古街巷”“特色街区”“夜经济”,北京市文旅局推出30条“漫步北京”系列主题线路,以及15个消夏避暑“乡村walk地图”;上海市还举办了“马路生活节”,用200多场演出、展览、路灯音乐会、美食快闪,吸引了400个品牌及商家参与,招呼了超过20万市民游客流连街头。
这些线路很多都不在核心景区,可这些地点往往符合citywalk的口味。只要跻身citywalk线路,再小的门店都有亮相机会;只要消费者能走出家门,人流动起来,商业就能活起来。例如,主打“味蕾游”的Citywalk路线顺带将附近充满烟火气的美食小店带火,荔湾区热门商圈的餐饮订单量近几月均迎来显著增长。
不只中小商家,企业也关注到这一流行趋势。“港风美食、人文艺术、在地风情”,万豪旅享家香港旗下酒店以香港旅游景点为连接点,分别在湾仔区、西九龙以及中西区设计了三条不同的“City Walk”线路推荐给酒店住客以及来港游客。
Citywalk的走红与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变化有关。同程研究院与腾讯营销洞察联合发布的《中国旅行消费趋势洞察白皮书(2023年版)》显示,2023年旅行消费的四大新趋势是小众独特、自在松弛、未知惊喜、深度在地;同时,距离近、花销少、不拥挤、美食多也是年轻人选择旅行方式的重要参考因素。
如今,Citywalk在社交平台上讨论得热火朝天,付费参与这项活动的群体数量也仍处于增长初期,旅游平台推出的相关产品价格多在百元左右。除人文爱好者之外,如何让Citywalk吸引更多群体,马蜂窝旅游研究院院长冯饶认为,从业者可以考虑将Citywalk与年轻人感兴趣的“主题”相结合,为不同兴趣圈层提供精准的产品与服务。
END
部分文章来源:澎湃新闻、光明网
图片来源:小红书
编辑:余诗琦
文中所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