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乡竹海,信宜成岭南天然氧吧|粤西有个“信”字号②

南方+

通讯员   供图

卷首语:

地处粤西山区的县级市信宜,近年来在打造“信”字号方面做文章,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历史渊源,塑造“信”文化,打造“信”品牌,抓出“信”项目,呈现出一股打基础、干实事、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因地制宜、稳扎稳打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在信宜落地开花。

南方+客户端推出“粤西有个‘信’字号——‘百千万工程’样本深调研”系列报道,“面子”“里子”一起看,深度观察信宜“百千万工程”新成效。敬请垂注。


“山清水秀,云海与竹海交织,信宜是个宝藏休闲度假胜地。”在佛山市民张博文眼里,自云茂高速开通后,信宜已然成为珠三角的“后花园”。只需2小时车程,便能享受一场静谧休闲之旅。

近年来,三条经过信宜的高速公路先后建设,改变信宜区位格局。信宜得以“跳出”大山的阻隔,成为粤西离广佛经济圈最近的地方。

高速公路改变信宜区位格局。图为云茂高速。

高速公路改变信宜区位格局。图为云茂高速。

顺势而动,信宜沿着云茂高速、包茂高速建设农文旅结合带,将“中国李乡·山水双合”“信宜三华李度假区”“千年窦州古城”等15个农文旅景区串珠成链,打造吸引广佛中珠和粤西桂东游客四天三夜休闲消费的农文旅目的地。

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做足做好“旅游+”文章,信宜推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新业态融合成长,成为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谋篇布局

沿高速打造农文旅结合带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信宜迎来61.64万游客。他们尽情地徜徉在青山绿水间,享受着世外桃源般的休闲度假。

俯瞰“中国李乡·山水双合”。

最受游客追捧的,还数“中国李乡·山水双合”钱排镇双合村。“钱排三华李好吃,景色精致美丽。”今年参加过三华李品果节的张阿姨,对双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趁着假期,她约上广州众多姐妹再来游玩一番。

2021年,信宜发挥钱排镇县域副中心的地理优势和中国最好的三华李产区优势,建设“山水双合”和“李花谷”等项目,全力打造“中国李乡·山水双合”乡村振兴示范带。

“中国李乡·山水双合”夜景。

如今,钱排镇“生态引领、农旅结合”效果初显。2022年“山水双合”接待游客超过120万人次,月均迎客逾10万人次,成为带动信宜东部山区发展、吸引湾区游客西进的“精美小城”和“信宜门户”。

以“中国李乡·山水双合”为支点,信宜沿着云茂高速打造农文旅结合带,连结“万亩竹海”周边4个镇,在30分钟车程半径内,按4A标准聚集打造景区3个、四星以上标准高品质民宿和酒店6家。

建在云茂高速上的交旅融合项目——白石停车区,游客可从这里步行进入三华李度假区。

建在云茂高速上的交旅融合项目——白石停车区,游客可从这里步行进入三华李度假区。

今年6月,建在云茂高速上的交旅融合项目——白石停车区正式投入运营。游客把车辆停放在服务区,就可以从服务区通道玻璃栈桥步行直达三华李度假区。一个细节的创新,构建了车留在停车区充电,人进景区游玩休息的惬意场景。

三华李度假区内的亚洲最长钢格栅索桥。

三华李度假区内的亚洲最长钢格栅索桥。

在包茂高速,信宜也沿线部署了相应的农文旅结合带,开发打造黄华江虎跳峡、秋风根梯田及露营项目等,将信宜中北部地区也激活起来。

信宜充分依托特色文旅资源大力开发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生态康养等新业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效益”,不断拉长绿色增长极,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融合发展

美了乡村富了群众

站在云茂高速白石停车区俯瞰,三华李度假区果树环绕,碧溪蜿蜒流淌,沿岸的环山碧道、民宿建筑群与青山绿水相互交融。

三华李景区民宿建筑群。

三华李度假区为所在的白石镇细寨村带来了新机遇。景区按照“景村共建”理念,通过碧道联动周边乡村,进行全方位的农房风貌改造,还带动百余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现在工资接近5000元,和外出务工差不多。”细寨村村民梁瑞庆说,前年他便来到景区工作。在家门口上班,生活更有盼头。

“每卖出一张门票,村集体分成3元。”四季文旅产业集团总裁徐伟巍介绍,景区还鼓励村民自发筹建民宿,或接受相关培训后在村内就业,通过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视线移至钱排镇,尽管此时不是三华李果期,但信宜瞄准“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正加快培育三华李加工业集群。沿街商铺、电商货架、直播间里的三华李果脯、饮品,源源不断供应市场。

依靠“一颗李子”,钱排镇全民种果、卖果,加工、餐饮、文旅等,一二三产业链条全线飘“红”。2023年,钱排镇三华李总产量约13.5万吨,总产值超18亿元。

信宜市钱排镇被誉为“中国李乡”。拥有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三华李生产基地。

信宜市钱排镇被誉为“中国李乡”。拥有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三华李生产基地。

今年5月30日,双合村迎来了首次分红,共分出113万元,村民尝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甜头。说起双合村的变化,村民李叔有着满满的幸福感:“环境好了,配套设施也更完善了,日子越过越美。”

“信宜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导向,培育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带动广大乡亲不断增收,大批青年回乡创业,成为电商带头人,让强县带镇促村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信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钱排镇党委书记俞淮竞说。

持续“上新”

壮大康养休闲特色产业

秋高气爽,信宜市平塘镇马安竹海景区里翻涌着建设的热浪。修剪草坪绿植、完善酒店内饰装修、加建亲水平台……200多名工人在加班加点,景区以每日一“新”的速度,呈现在大众眼前。

这里拥有粤西唯一连片的3万多亩竹海,正在打造一个集竹海观光、休闲避暑、度假疗养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山度假旅游目的地。

信宜市平塘镇拥有粤西唯一连片的3万多亩竹海。黄钰洲 摄

“争取十月底,酒店主楼进入试运营。”信宜市平塘镇党委书记潘运岩表示,景区已具备试运营条件,只要住宿条件满足,马安竹海便可正式与游客见面了。

潘运岩介绍,平塘镇内还有着信宜八景之一的石印庙,距离高速路口仅一公里路程,目前已邀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的团队对景区进行规划设计。平塘镇准备着手对马安竹海—石印庙沿途进行风貌提升,带动沿线乡村旅游,提高群众对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尽管马安竹海仍未正式开放营业,但文旅红利提前到来。

每到周末,马安村村民陈大姐就忙得脚不沾地。她在景区张罗着一家农产超市,竹编制品、应季竹笋等特色农产品供不应求。“景区非常支持我们,还教我们运营。”陈大姐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抢抓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机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信宜还有很多文章可做。海拔千米以上山峰87座、气候指数适合康养、拥有“中国长寿之乡”的称号……随着信宜文旅康养产业高速发展,信宜这个岭南天然氧吧,将成为粤西乃至大湾区游客休闲度假目的地。

调研手记

依托资源禀赋,农文旅突围窍门在“融”

信宜境内群山环绕、植被繁茂、生态优美、气候宜人,资源得天独厚,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随着高速公路开通,深藏“闺”中的三华李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加速从大山流向城市。信宜通过“冬赏花、夏品果”的节庆活动,不断擦亮品牌,让三华李卖得起价钱,实现丰收又丰产。

信宜把产业融进了文旅。以三华李文化为核心,信宜构建在产业集聚区的沉浸式文化旅游,打造高端精品民宿片区,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出沿高速农文旅结合带。

信宜市钱排镇“李花谷”。黄钰洲 摄  

信宜市钱排镇“李花谷”。黄钰洲 摄  

农文旅融合发展,其窍门在“融”。信宜市在构思文旅之初,就农旅融合、景村共融做了充分考虑,引入文旅品牌企业,把好设计关,并参与了运营投资,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提供重要支撑。

信宜打造的“中国李乡·山水双合”乡村振兴示范带,探索出可借鉴复制的模式,并在全市推广。马安竹海、黄华江虎跳峡、秋风根梯田及露营项目等项目也激活起来,让美丽图景可感知、有共鸣。

大力推行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信宜推动乡村振兴、美化乡村面貌、促进富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凭借交通区位的东风,信宜一个个好山好水、内外兼修的和美乡村,正在成为众多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策划】刘俊 张学亮 何秋菊

【统筹】刘栋铭 陈飞虎

【采写】李阳诗

通讯员 黄钰洲

粤西有个“信”字号》系列报道

①窦州墟商业圈旺,县域消费新场景>>点击查看

编辑 苏斯铭 彭奕菲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