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防范电诈新套路:FaceTime来电提醒关闭保险续费

南方都市报
+订阅

电诈花样层出不穷,通过FaceTime来电实施的“冒充客服”类诈骗成了骗子们的新花样,而“百万医疗保险”项目成了骗子们的新幌子,他们以关闭“百万医疗保障”为借口、以每月自动产生扣费为威胁,要求共享屏幕实施操作,进而转移被害人财产。南都记者获悉,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欧阳路派出所日前接到市民许女士报警,称自己疑似遭遇到了电信网络诈骗,而她正是落入了上述的电诈套路之中。

据了解,10月11日下午,许女士突然接到某“客服”FaceTime视频电话,对方询问其是否网购过某种药品。这与许女士的网购记录不谋而合,于是其连连答应。随后,该“客服”称在网购时许女士开通了一个名为“百万医疗保险”的项目,虽然在当时是免费开通,如今免费体验已到期,如不关闭该功能将自动续保,每个月要支付800元的保费。

许女士表示此前并未听说过“百万医疗保险”业务,但在对方的引导下,的确看到了自己微信中开通着某项“百万”开头的业务,这让许女士对该“客服”的说辞深信不疑。对方还告诫许女士,如未按期缴费还会影响个人征信。听到这里的许女士心里一下子就慌了,于是赶忙要求“客服”将此项业务关闭。

在接下去的通话中,不明所以的许女士在该“客服”的要求下登录了虚假客服网站,并根据骗子要求填写所谓的四位数字组成的“退保代码”并刷脸认证。然而许女士输入的其实并不是什么“退保代码”,而是转账金额,扫脸验证实则是“扫脸支付”,就这样9000余元转移到了骗子的账户,发现被骗的许女士这才想起报警求助。

为了最大限度帮助许女士挽回损失,民警立即为她梳理了转账记录,发现许女士名下的另一张银行卡卡号、密码也已经发送给了骗子,如不及时止付,里面的10万余元也将被骗子转走。民警立即与银行工作人员进行了联系,对许女士的银行卡进行挂失冻结。所幸操作及时,骗子还未转账提现,及时帮助许女士止损10万余元。随后,结合案例民警向许女士详细介绍了近期多发的典型诈骗手法和防范要领,并建议许女士,更改银行卡密码进一步保障资金安全。

据上海反诈中心介绍,这是典型的通过FaceTime来电实施的“冒充客服”类诈骗。此套路中,诈骗分子来电后,会谎称自己是“微信客服中心”“支付宝”等金融平台客服工作人员,以关闭“百万医疗保障”为借口,以每月自动产生扣费为威胁,要求受害人按照其要求一步步进行各类转账、贷款等操作。

当前,随着警方针对该类手法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为防止被受害人识破同时防止触发预警,骗子在实施“冒充客服”类诈骗时开始选择简化诈骗流程,通过FaceTime建立联系后,直接以上述借口实施诈骗,并在电话中骗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完成盗刷,当受害人醒悟时,可能钱款已不翼而飞。

南都记者从上海市反诈中心获悉,近期FaceTime诈骗受害群体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主要原因就是FaceTime通话与普通电话界面相似,中老年人难以识别。为此,上海警方强烈建议,若中老年市民群众不使用此项功能,可以自己或让您的子女帮您在手机中直接关闭FaceTime通话功能,不给骗子可乘之机,一切陌生的“客服”来电,特别是FaceTime要特别小心,加强相关信息的核实,如遇诈骗请及时报警。

南都记者 赵唯佳 发自上海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