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片茶叶,带富一方百姓

河源日报
+订阅

金秋十月,紫金县紫城镇黄花村百亩生态茶园进入采摘季。在苍翠欲滴的茶园里,茶农们各司其职,忙着采茶,茶园负责人曹锦旺也投身其中,指导村民采摘茶叶。“不要小看我手上的这片小叶子,它是我们村致富奔康的金叶子。”曹锦旺指着刚采摘下来的叶子说。

曹锦旺(中)指导村民采摘茶叶。

曹锦旺是土生土长的黄花村人,凭借着一股“敢闯敢拼不服输”的干劲开荒种茶,成立了广东黄花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了紫金黄花茶品牌。二十多年如一日扎在村里,从未动摇,用心做事、潜心做茶,不仅自己靠茶产业走上了致富路,更带着周边村民奔向小康。经过悉心经营,他创办的企业已发展成集生产、加工、销售、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在今年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传承发展   茶叶变“茶业”

曹锦旺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上山种茶、采茶,对茶园有着深厚情缘。步入社会后,曹锦旺一直在深圳务工,在一次回乡了解到家乡因为制茶技艺不高、发展观念落后、销售渠道狭窄,导致村民收入不高、茶山出现荒废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要振兴茶产业,带领乡亲们致富,想把制茶技艺传承好并发扬光大。于是,在1995年,曹锦旺毅然返乡开始从事茶叶种植,将自家的30亩茶山重新开荒披绿。“20多年前,看到奶奶过生日时拿出珍藏的黄花茶送给亲朋好友当作回礼,亲朋好友都觉得很珍贵,这让我产生了把茶叶生产经营打造成有规模、有标准、有品牌产业的想法。”曹锦旺回忆起当时返乡创业的情景,感慨万千。

1999年,曹锦旺在紫金县城开起了第一家茶叶专卖店,并开始规模种植黄花茶。茶产量上来后,又成立了广东黄花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村集体、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推进茶产业产销一体化经营,使黄花茶产业初见成效,实现了农户、村集体、企业多方共赢。

曹锦旺一直对茶产业的发展壮大有执著追求。他热爱茶叶事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过硬的业务技术本领,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才干和努力,使茶产业发展形成了规模。

绿色可持续发展带动共富

经过多年悉心经营,曹锦旺的公司已从特产型小企业成功转型为品牌茶企,走上了一条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茶企发展道路。目前,曹锦旺的茶产业已发展成500多亩的有机生态茶园基地,带动农户种植茶叶近1000亩,建成了1500多平方米的茶叶生产加工场和茶文化展区等,每年带动周边群众就业300多人,累计为村集体和农户分红300余万元,走上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在茶园务工,不仅能照顾家庭,每月还有近4000元的收入。”正在茶园采茶的村民李宿云说,在家门口就业,务工和照顾家庭两不误,幸福感、获得感满满。

近年来,紫金县重点打造茶产业,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茶产业走多产融合的道路。曹锦旺深知,只有厚植文化底蕴,整合有效资源,才能将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共同富裕。通过开发茶文化旅游,打造“茶+文化创意、茶+观光游、茶+周边产品、茶+团建基地、茶+民俗体验”等旅游品牌,建设茶客旅游综合体,让游客体验采摘、手工制茶的乐趣,整合政府、协会、企业、农户多方力量,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茶业资源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合力将茶产业打造成集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紫金特色现代农业。

位于紫金县紫城镇黄花村的茶旅融合产业

曹锦旺说,将继续深化创新发展,发挥“黄花茶”品牌优势,延伸茶旅融合产业链,推动黄花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文/图:肖斌

编辑:黄永聪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