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风采 | 钟村第二小学创建“钟秀教育”特色学校

番禺融媒
+订阅

古邑钟村历来有钟灵毓秀的文化传统。这里山清水秀,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钟村学子。近年来,钟村第二小学(钟村二小)结合校情特点,挖掘钟村地方特色的岭南文化资源,打造“钟秀教育”特色,提升办学品位,走“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之路。

钟村二小位于钟村街胜石村内,前身是创办于1978年的胜石小学,后选址重建,2005年镇街和村委一致决定在原有的基础上按省一级标准、24个班的规模扩建,并改名为“钟村第二小学”,学校由此完成由村办学校转为当时镇街和村联合办学的一所镇(街)属学校的蝶变。

突出特色的校门

近几年来,学校正视和尊重学生人性(好奇、爱动,贪玩)发展规律,以学生喜爱的活动、体育、艺术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灵秀之品质,推动“钟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促学校“转型升级”,使学校师生既有人性生气,又有人文气质,以师生的发展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钟秀教育’植根岭南美好的风土,依托美好的风土,聚集灵秀之气,培育灵秀之人。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这片土地,扎根这片土地。内心聪慧,外表秀美,学有特长,具有良好道德品行和现代文明素养,具有灵秀的品质。‘钟秀教育’不仅能增强师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也体现了钟村人共同的美好愿望。”校长甘海诠释说。

构建“钟秀教育”特色课程。钟村二小以学生发展为基点,挖掘和培育具有钟村地域特色的岭南文化,挖掘体现岭南文化的书画、祠堂等文化资源,开设灵秀之音-合唱、尤克里里,灵秀足球和灵秀科技等课程,突出课程的生活性、环境性、探究性、文化性、经济性,丰富、拓展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素质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灵秀品质与技能特长。

基于研学后教3.0“融·乐”课堂理念,践行学校“三问三学三灵”研学模式,锻造“问学灵动,启智培能”的钟秀课堂。学校从实际出发,以已申报的番禺区第三批“轻智慧课堂”实验校为契机,在日常教学中突显“融·乐”元素,在“研学后教”课堂中强化“三融”(融合五育、融通技术、融汇四评),突出“六乐”(乐研、乐学、乐教、乐动、乐思、乐创)。组织老师们学习核心素养的内涵,学习统编版(部编版)教材分析,努力把握统编版课程、教材与教学三者的概念与关系。通过“三融”打造“六乐”课堂教学新样态,真正建立高效课堂、素养课堂、技术课堂和融乐课堂,以问题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落实“双减”,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尤克里里汇演

校园足球联赛

学校还有效开展“钟秀农场”劳动种植活动、“古祠明礼”德育实践、“钟村节诞风情”探究实践、“我与植物齐灵秀同成长”综合实践、经典阅读、“阳光心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钟秀农场”广场屡获大奖

经过“钟秀教育”品牌建设,师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生生、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成绩显著,学校屡获殊荣,近三年来学生获省、市级荣誉高达665人次。其中特色学校建设方案获广东省一等奖,学校分别获评番禺区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足球推广学校,“钟秀农场”被评为“广州市首批中小学校园劳动实践小农田建设5A级单位”“最美丽广州城市小菜园”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奖”。灵秀合唱队连续多年获得广州市、番禺区一等奖,特色课程尤克里里汇演获2023年番禺区中小学器乐比赛一等奖,《以无人机为载体的STEM课程实践》项目获广州市优秀等级奖。2021年,学校成功承办番禺区首届无人机竞速教育活动。

文:番禺融媒记者  林志敏 图:学校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