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
知名影视演员惠英红
来南海啦!
作为老戏骨,惠英红在《射雕英雄传》《我和我的祖国》等影视作品带给观众许多经典角色。
她走进南海万亩桑基鱼塘
穿上中国岭南最具特色的
国家级非遗产品之一香云纱
向全国展示“一带一路”
从古至今的美丽故事
一起跟着惠英红的脚步
探寻“软黄金”香云纱
历久弥新的秘密吧
“矜贵”的香云纱
穿在身上的艺术品
惠英红首站来到位于万亩桑基鱼塘——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的匠曼延香云纱文化馆,试穿既古典又现代的香云纱,沉浸式了解香云纱制作工艺,感叹香云纱之“矜贵”。
香云纱,因穿上身后走起路来会“沙沙”作响,因此又被称为“响云纱”,后根据谐音将其命名为“香云纱”,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
因其成衣轻薄、穿起来透气凉爽、对皮肤有保健作用(除菌驱虫)等的特点,素来被誉为“软黄金”“岭南瑰宝”等。
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主要流程有解丝、打纬、拔丝、浆经、打花纸、织布。后期染整技艺纯手工制作程序多达10多项,包含浸染、晒莨、撒莨水、提竹、捲绸、涂泥、洗绸等。每一步都需要全人手完成,并且受天气(日晒)的影响;因此是一项十分需要工艺者付出耐心、精心和体力的艺术品。
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区内“晒莨”的壮观景致。(图片来源:曾令华)
在文化馆中,香云纱“染整”“晒莨”这两道工序中所需要用到的主要材料河泥、薯莨、竹子化身为艺术元素被用于空间设计。
匠曼延香云纱文化馆。摄影:李均良
匠曼延香云纱文化馆设计师Palin Zeng介绍,整个文化馆被分为“见天地”“点纱成金”“家园”三个主题空间,让人们可以通过声音、影像、气味三维感官感受香云纱文化。
匠曼延香云纱文化馆设计师Palin Zeng。(摄影:宋兹檀)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香云纱的文化,不妨和惠英红一样,漫步于香云纱元素构造的艺术空间,边喝杯中式茶饮,边细品香云纱的独特韵味。
一船丝绸出,一船白银归
南海是香云纱的真正发源地
惠英红还走进西樵香云纱传承基地博物馆,跟着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区级传承人张绍景了解南海香云纱的历史故事,体验岭南传统制造工艺。
广东佛山是鱼米之乡,河网交错,拥有先天的环境优势。早在宋代就有人种桑养蚕,到了民国时期蚕丝业已经非常发达。佛山采用桑基鱼塘耕种模式,池塘边上种植桑树,以桑叶养蚕,以蚕沙、蚕蛹等做鱼饵料喂鱼,以塘泥作为桑树肥料,达到鱼蚕兼取的效果。
昔日的南海西樵民乐窦,排满了运载蚕蛹的船只。
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起源于南海西樵。2015年,西樵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被列为佛山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省志·丝绸志》等数本地方史志上都有记载,1915年南海首创了具有扭眼通花图案的香云纱,南海西樵是香云纱真正的发源地。
香云纱作为广东丝织品的重要代表,它由纯蚕丝,以平纹、斜纹、缎纹组织形成,在提花的基础上,用特殊的工艺织成带有小孔的纱。在西樵香云纱传承基地博物馆,陈列着一台最传统的制作香云纱的机台,它是香云纱之所以透气的关键。
“为了复原这台机器,真的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得到了附近很多村民的支持。”张绍景说,这台机台保留了距珠这个非常珍贵的零部件,没有距珠就不是最传统的制作香云纱的机台,而现在国内还保留有距珠的机台已经非常少了。
传统制作香云纱的机台距珠。
作为第三代传承人,张绍景不仅坚守传统工艺,更设计了新颖时尚的香云纱服饰、文创产品,多次登上国际舞台,积极创新香云纱传承新出路,让香云纱织造技艺,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张绍景运用香云纱创新制作的文创产品。
“软黄金”香云纱
从南海走向世界
除了广东佛山南海西樵香云纱传承基地在积极“守旧创新”传承织造技艺,如今,西樵镇也正积极传承香云纱织造技艺,并推动香云纱形成全产业链发展,走向更广阔舞台。
南海香云纱成“中国好礼”
9月6日,第七届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论坛——中国好礼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中国好礼产业促进计划2023~2024年度推荐产品名录》。南海企业“匠曼延”设计生产的“五湖四海”系列香云纱围巾,在近两千种产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新一批200款“中国好礼”。
据了解,入选“中国好礼”的产品,将纳入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产品数据库和《中国好礼产业促进计划2023年度推荐产品名录》,并向各部委、外国驻华使领馆、外国商会驻华机构、中国驻外使领馆、驻外中资机构等推荐。
西樵香云纱登上广交会服装展舞台
今年5月2日,中法设计中心设计师团队在第133届广交会服装展舞台上利用西方立体裁剪的方式结合西樵香云纱面料,带来主题为“穿着香云纱去旅行”的《樵山听云》时装展,既传递了非遗的文化、历史及匠人精神的同时,也表现了前沿的国际化设计思维和现代时尚气息,让世界认识香云纱以及西樵面料。
想拥有惠英红同款香云纱?
来南海打卡吧~
在匠曼延香云纱文化馆
西樵香云纱传承基地文创商店即可购买
把岭南最美艺术品带回家~
↓↓↓
南海香云纱,原来可以这么潮!
南海旅游微信编辑部
来源:佛山+、南方日报、南方+、佛山新闻网
编辑:赵孟盈、赖嘉华
审校:温爱霞、吕燕珊、赖嘉华、李颖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