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走访社区群众了解诉求
蔡含在工作中
近日,司法部发布《关于表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模范人民调解员的决定》,授予299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授予999名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其中,广东14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和54名人民调解员上榜,汕头有1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和3名调解员上榜。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不断拓展调解工作领域、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调解化解工作,为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作出贡献——这是以上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调解员获得殊荣的原因。我市上榜的单位和个人有哪些生动故事?记者第一时间进行了采访。
潮阳区贵屿镇东洋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解成功率100%
走进常驻人口约1.2万、另有数千名外来工的东洋社区,映入眼里的是池塘中的音乐喷泉、干净宽敞的村道和醒目的法治宣传标语。记者从市司法局了解到,设立于1998年9月的东洋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基层农村矛盾纠纷的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调解工作中,促使调解工作提质增效。2021年1月,东洋社区被确定为“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今年国庆前,又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这是汕头唯一一个获得司法部此次表彰、广东14个人民调解委员会之一。
“我们调委会有6名人民调解员。为适应社区调解工作需要,我们首先建立分片包干工作责任制,调解员以组为单位,定人、定岗、定责负责辖区内日常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同时做到分工不分家,有问题不推诿,排查纠纷大家干,矛盾纠纷大家解;同时,认真接待村民的来信、来访、来电,及时处理村民反映的问题,并要求调解员主动到发生矛盾的村民中了解动态,及时掌握信息,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东洋社区党委书记、调解委主任郭理铭告诉记者,自2021年以来,该调解委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46次、调处民间纠纷31宗,其中涉及工业污染纠纷8宗、环境整治纠纷21宗,调解率及调解成功率均为100%。
某村民骑车不慎撞到另一村民的孩子致其腿骨骨折,经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前者向后者一次性赔偿一笔大额住院及后续治疗费用;一外来工在建筑施工现场意外坠落身亡,双方就赔偿问题产生分歧,调解委及时介入,在不懈的努力下,于1天内做通双方的思想工作,最终达成协议……在东洋社区调解委,记者看到大量已调解成功的案卷。熟悉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贵屿镇司法所所长林命杰感慨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触发点多、突发性强,东洋社区调解委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厚植为民情怀,多措并举解民忧,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一线。有时为解决一宗纠纷,社区干部不知做了多少工作,经常连声音都沙哑了。多年来,当地从未因调解工作不及时、不到位引发刑事案件或群体性事件,没有重大投诉、信访、舆情等问题,有效维护辖区大局稳定。
濠江区马滘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蔡含:
群众的“解铃人”
2017年6月开始任濠江区马滘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的蔡含,在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巧用“人民调解+法治宣传”“人民调解+信访调处”“人民调解+行政裁决”“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等组团式、复合式纠纷化解方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从2017年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280多件,调解金额500余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深刻内涵。
“蔡含同志在调解过程中注重用真诚打动人心,抓住问题主要矛盾,打开矛盾纠纷缺口,促成调解圆满成功。”马滘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人詹尉介绍说,蔡含切实发挥人民调解与行政裁决相互衔接、优势互补的综合调解优势,落实基层土地权属争议行政裁决与人民调解衔接工作机制。去年9月,辖区内一户人家的三兄弟因与同社区居民李某发生宅基地和地上房屋权属纠纷,向属地街道办事处提出土地权属争议行政裁决申请,要求李某返还涉案宅基地和地上房屋。在街道办事处依法受理后,蔡含按照双方当事人自愿原则组织先行调解。在多次调解不成的情况下,蔡含及时推进人民调解与行政裁决有效规范衔接,协助街道工作人员实地勘察、走访核实、查阅相关权属资料,进一步核实涉案宅基地和地上房屋的权属争议事实,引导双方当事人从行政裁决角度合法处理纠纷,最终妥善化解纠纷。据悉,此举为濠江区首例。
“在这几年的调解工作中,我接触了很多家长里短的纠纷,也慢慢理解了这份工作平凡却不平庸。我总是告诫自己要多问一句,说不定再问一句就能找到矛盾的本质和调解突破口。”正因为她的用心和细心,创新方式方法做好调解化解工作,因此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来源:汕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