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o”出现记忆偏差,原因到底是什么?

南方评论
+订阅

文|青的蜂

“a o e”,中间“窝”了20年的“o”读错了?

近来,有家长发现老师教的拼音读法和自己当初学习的内容完全不一样了:原先的拼音“o”读“窝”,现在却要读成“喔”。

这让一些“80后”“90后”家长颇为困惑:难道自己“上了个假学”?

山东省教育厅的答疑(央广网发 山东省教育厅网站截图)

山东省教育厅内设机构——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复:根据汉语拼音方案,单韵母o可以参考“喔”的发音。

由于《汉语拼音方案》中“o”标记的汉字是“喔”,教学中可能长期形成了“习非成是”。也就是说,家长们的记忆没有出错,教材的改进也没有错。

类似让家长产生记忆怀疑的问题,并不鲜见。

比如前段时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引起了大家激烈讨论,有很多人认为“是人”,大家根本就没有听过“斯人”,大家各执一词。

还有“一行白鹭上青天”,念“hang”还是“xing”?“远上寒山石径斜”,读“xie”还是“xia”?“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怎么念(shuāi)了?“说服”的“说”原来不念“shuì”?

这些集体性的记忆偏差有一些要归结到汉字改革导致古今之变,前后理解不一有些属于常见差错,要么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含糊,要么在学习吸收中产生了偏离;还有,原来的教材并不统一,编者水平不一,出现了不同版本

但疑问的出现本身是好的,既说明家长们越来越关心孩子的学习了,也说明孩子学习的知识越来越严谨了,这对于我们打破认知边界、取得进步都有重要意义。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每一次质疑,都是一番觉悟,都是一番长进,也挺好。

编辑 蒲思伊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