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东华村的卢叔,今年60岁,家有5个孙子,活泼可爱,儿女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自己和老伴恩爱有加,家里不用操心,从去年12月开始,卢叔总是“茶饭不思”,一吃饭就感觉喉咙有个东西在堵住,吞又吞不下,甚至有时候还会恶心呕吐。整个人在短短一个月就瘦了十多斤。老伴看着心疼,卢叔平时情绪很稳定,应不是抑郁症。经过一天的考虑,决定去广中医一附院白云医院看诊。
在家人的陪同下,卢叔怀着忐忑的心情,由肿瘤科何思敏副主任医师接诊,他把目前的身体症状告诉了何医生,何医生耐心地问诊、体查,考虑到卢叔目前的情况,怀疑食道出了问题,她让卢叔在医院完善了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食管占位性病变。马上安排卢叔在肿瘤科住院。住院后,首先完善各项检查,他的病情最终确诊为食管鳞癌,并有肝转移!卢叔心情非常沉重,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癌这个词,他原以为离他很远,现在却在自己身上出现,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何医生亲切地告诉卢叔:大叔,不用慌,肿瘤并不代表没得救,还是可以治疗的!只要您信任我们,积极配合治疗。并为他制定了化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的方案。刚开始,卢叔及家人很抗拒化疗,认为化疗只会加速死亡,化疗毒副反应很大,何医生跟他们详细的讲解,卢叔放下了心里负担,稳定了情绪,规范的遵从治疗。经过4个疗程后,再复查,卢叔的肿瘤评估是稳定的。但是呕吐症状加重,营养状况不佳,复查提示食道梗阻,在胃镜下重置了食管支架,营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能继续抗肿瘤治疗。在进行了6个疗程的治疗之后,患者复查胸部CT提示肿瘤较前大大缩小,并且原来肝脏的转移瘤也消失不见了。
△治疗前CT
△治疗后CT
“卢叔,生日快乐,祝您身体早日康复!”在治疗车上,肿瘤科的同事们摆放好精心准备的生日蛋糕,卢叔开心地吃着蛋糕,露出灿烂的笑容,她们陪伴着他唱着生日歌.......
“谢谢你们,你们太有心了!”卢叔很感动。他眼泛泪花,连声道谢。在住院期间,刚好卢叔60岁生日,肿瘤科的同事们知道后,暖心的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为他度过难忘的一天。
这几个月住院期间,卢叔在肿瘤科同事的精心治疗和生活上的关爱鼓励下,他更加积极配合治疗,病情也逐渐好了,身体也进一步的恢复!
一、食管癌是什么?
人体的消化道是一条从口腔开始,经过咽喉、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肌性管道。食管连接口咽和胃部,通常情况下食管是食物进入胃部的必经通道。发生在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就是食管癌,也被称为食道癌,好发于食管中段。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老年男性是食管癌的高发人群,在全球范围内,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前十位。2020年,全球食管癌的新发病例数超过60万,死亡人数超过37万例,也就是说在所有新发的食管癌患者中,有超过一半的患者死亡。中老年男性是食管癌的高发人群。由于食管癌出现明显症状时,大部分已经处于晚期,因而其死亡率高、预后差、五年生存率不到20%。
二、食管癌有哪些症状?
1.典型症状
早期:在食管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这也是大部分患者错过早期发现食管癌的原因。尽管食管癌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但是在吞咽食物的时候,患者可能会反复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如在咽下食物的时候出现梗咽感、胸骨后针刺样或牵拉样的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并不一定在每次进食中都会出现,出现的程度也有可能时重时轻。
中晚期:由于吞咽困难的持续性加重,影响患者的进食及营养素的摄入,患者常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症状。出现持续性的吞咽困难、胸痛、背痛、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则表明食管癌已经发展至晚期。
2.其他症状
侵犯喉返神经:在气管与食管之间有喉返神经经过,随着肿瘤的生长,可侵犯压迫喉返神经,导致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咳嗽等症状。
侵犯气管、支气管:由于食管位于气管的后方,如果肿瘤侵犯了气管或支气管,则有可能形成食管气管瘘或食管支气管瘘,导致患者吞咽的水或食物误入气管或支气管引发剧烈呛咳,甚至造成支气管和肺部感染。
三、哪些原因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1.吸烟和大量饮酒
2.饮食因素:如食用腌制肉类、蔬菜和发霉食品,以及营养失调也是食管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喜食热饮、烫的食物等,反复食用或饮用这种高温的食物,长期刺激食管黏膜细胞,可能会导致食管的慢性炎症,而在这种炎症过程中形成的N-亚硝基化合物,又促进了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
3.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升高和腹型肥胖是导致食管癌腺癌发病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
4.病毒、微生物的影响
病毒: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等病毒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有关。人乳头瘤病毒是最先发现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关的病毒。HPV感染可能促进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细菌:多种特定细菌与恶性肿瘤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如肺炎衣原体与肺癌。而食管癌的发生也与特定细菌有关,我国科研团队首次报道了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与食管癌密切相关。口腔微生物群中的某些细菌会导致慢性牙周炎、牙齿脱落等严重后果。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牙周病和牙齿脱落与食管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癌症密切相关,甚至还有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率。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感染还会增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转移能力。
5.柱状上皮化生
食管的上皮细胞为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转化为特殊的肠柱状上皮,即为柱状上皮化生,与慢性胃食管反流所导致的损伤有关,柱状上皮化生很容易进展为食管腺癌。
四、食管癌会遗传吗?
大量研究表明,食管鳞状细胞癌具有遗传易感性。根据中国以及其他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研究,可以明确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患者其直系亲属患食管癌的几率高于无食管鳞状细胞癌家族史的患者。这可能与家庭成员间相同的环境因素有关,如饮食、吸烟或被动吸烟以及肥胖等。
五、如何预防食管癌的发生?
1.食管癌的一级预防
戒烟、戒酒或保证适量饮酒,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吃热烫和高盐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肉类的摄入量要适当。另外,适当补充硒(蛋类、肉类和海产品等)、维生素C(橙子、猕猴桃、辣椒等)、β-胡萝卜素(胡萝卜、西兰花等)、维生素E(芝麻、花生、大豆等)、核黄素(动物肝脏、奶类等),可以降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另外,还要注意改善食物储存和加工方法,防止粮食发霉。科学合理安排饮食,优化饮食结构,减少腌制食品和发酵类食品的摄入。
2.食管癌的二级预防
食管癌的二级预防主要针对食管癌癌前病变的干预治疗。食管癌癌前病变包括慢性食管炎、巴雷特食管(Barrett食管)、食管上皮增生、食管息肉、食管溃疡、食管白斑、食管憩室和贲门失弛缓症等,由于这些疾病会导致食管的组织学改变、功能异常、局部长期刺激,容易进展为食管癌。
因此,对于食管癌的癌前病变,一定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和有效的预防措施。例如,对重度异型增生进行内镜下微创治疗、药物治疗和营养干预等方法治疗,可以有效阻止食管癌的高危人群发展为食管癌患者,降低食管癌的发生风险。
六、做好食管癌筛查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食管癌早期筛查?
根据我国食管癌的流行病学特点,符合以下条件第1条和第2-6条中任意一条者,都应该进行食管癌的早期筛查:
●年龄在40岁以上(40岁为食管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出生或长期居住在河南省、河北省和山西省等食管癌的高发区;
●有相关上消化道症状;
●直系亲属有食管癌病史;
●患有食管癌癌前病变者;
●存在喜食热烫饮食、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等食管癌的高危因素。
肿瘤科简介
向上滑动阅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总院)肿瘤中心成立于1987年,是全国最早建立的、规模较大的中医肿瘤临床、教学、科研基地之一,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华南区中医(肿瘤)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全国中医肿瘤重点专科组长单位、全国中医肿瘤肝癌协作分组组长单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药品临床试验(GCP)基地、广东省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拥有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广东省名中医林丽珠教授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专家。白云医院(分院)肿瘤科创建于2018年9月1日,在医疗理念和学术思想上与总院肿瘤中心一脉相承,共享医疗资源。白云医院肿瘤科的成立填补了白云区北部地区肿瘤治疗的空白,实现优势医疗资源下沉,造福一方百姓。
肿瘤科目前开展多种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以中西结合的诊疗模式为主要特色,使用中医药治疗或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微创手术等手段治疗恶性肿瘤;利用中医药手段治疗西医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能提供最佳支持治疗来缓解病人的病痛。
咨询电话:020-86451375
咨询时间: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00
专家团队
曹杰智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
广州市医师协会普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委会常委、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甲状腺肿瘤微创诊治专委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精准与整合治疗专委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委会委员、广东中医师承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广州市白云区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擅长:胃肠道疾病、腹部肿瘤、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近年专注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以及早期肿瘤的诊断,尤其擅长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包括穿刺活检、手术、微波消融治疗。
林洁涛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肿瘤科负责人。总院派驻专家,师从广东省名中医林丽珠教授,拥有中西医结合临床和针灸推拿学双重学历,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理事,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等。
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多项。目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收录23篇。参编书籍四部,其中副主编两部。荣获2022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参与编写《肺癌中西结合诊疗专家共识》《癌症相关性疲乏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参与院内制剂“金花解毒搽剂”的研发。
擅长:常见恶性肿瘤如肺癌、肝癌、肠癌、乳腺癌及妇科肿瘤的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擅长使用中医方法(针灸)处理癌性疼痛、癌因性疲乏及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何思敏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世中联癌症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弟子吴伟康教授及广东省名中医林丽珠教授。曾跟从黎静教授学习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疾病。参与省中管局课题一项,主持市卫健委课题一项,发表论文多篇。
擅长:肺癌、肠癌、肝癌、乳腺癌、胃癌、结节疾病等良恶性肿瘤的中医药、康复及综合治疗;失眠、胃痛等内科中医药治疗。
廖红珠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州市抗癌协会巾英分会委员、白云区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
擅长:消化道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乳腺恶性肿瘤等常见恶性肿瘤的中西医治疗。
廖永媚
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精准与整合治疗专委会委员、广州市抗癌协会巾英分会委员、白云区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
擅长:肺癌、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结节的中西医治疗及恶性肿瘤放化疗、靶免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中医药治疗等。
沈曼娜
医学硕士、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州市抗癌协会巾英分会委员、白云区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
擅长:肺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妇科肿瘤等常见肿瘤的中西医诊治;肿瘤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期间毒副反应的防治及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治。
吴运宝
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白云区医学会肿瘤分会委员。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瘤等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及肺癌、肠癌等实体肿瘤。
擅长: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等常见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END
编辑 | 庄梦
复核 | 范利华、何玉妹
责编 | 潘玉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