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又名菱卵、南芡实、北芡实、鸡头米、水底黄蜂。它的叶茎,花,果实外皮均长有硬刺,故有“水底黄蜂”之称;因花萝宿存于果实上形似鸡头,又名“鸡头米”。它的野生能力强,生于湖泊、浅塘、荒涌中,在我国从南至北均有种植。
明代黄佐的《广东通志》中记载:“芡叶似荷而大,实有芒刺,其裹如珠,鸡头实也,出肇庆。”肇庆的芡实最初是在星湖一带培植,随着城市发展,现以鼎湖区沙浦镇大量种植,属于肇庆的十大特产之一。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肇庆所产芡实壳薄、颗粒大、肉肥、皮虽红而不艳、营养成分及水分丰富和药力强而享有盛誉,遂改名为“肇实”。
肇实属于睡莲科,是一种浑身长刺的水草植物。倚水而生,出于淤泥,初生叶状似箭形,沉于水中无刺,后生叶革质,椭圆形或圆形,叶盘铺于水面形似莲叶,下叶面略带紫色有短绒毛,两面叶脉的分枝有锐刺;花期在6---9月,叶柄和花梗粗壮,花托外面密生稍弯刺,花瓣紫红色或白色,成数轮排列,向内渐变成雄蕊,成凹入柱头盘;9---10月为果实期,一年中多次结籽,成熟果实自落水中,浸泡至处暑后方可收获,有‘水下熟’的特点,水中浸泡的时间越长越结实饱满;浆果球形,海绵质,污紫红色,外被皮刺,囊内包裹如珠的是种仁,球形,表面大部分被有一层紫棕色薄膜种皮,一端黄白色,约占1/3,有凹点状的种脐痕,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
肇实全身是宝,作为收涩药,可药用亦可食用。根茎煲茶、煮粥有祛湿补肾的功效;果壳煲水服用可治肾炎;种仁是收涩药,性温 味甘涩,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祛湿、固精益肾、止泻的功效,主治脾虚泄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病等症。用途类似莲子、淮山,三者均有健脾之功;肇实药力可靠,但效力缓,偏重于固涩、补肾;莲子偏重于益气、清心;淮山的补益力强。肇实用于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常配金樱子、莲须、莲子等补肾药;治脾虚泄泻,一般配党参、茯苓、白术、薏苡仁、神曲等健脾药;治疗妇女带下湿热,常配淮山,黄柏、车前子等下焦清热药。需注意的是肇实味涩、收敛,所以凡外感前后、疟痢疳痔、气郁痞胀、食运不化及新产后皆忌食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