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记者 毛淑杰
责任编辑 | 姚忆江
晚上7点起,特拉维夫又响起了几次防空警报。刘子慧说,大家不得不在酒店的安全屋里吃掉了晚餐。直到晚上9点多,夜晚才变得平静。“我和同伴和衣而卧,凌晨三点才敢洗澡收拾东西。”她说。
航班大屏上一片红,只剩下零零星星的绿色,“大量航班取消了,只有少量是正常飞”。
凯茨曼在获奖论文中有这样一句致辞:献给约旦河和地中海之间所有形式的生命。
在联合国举行的加沙问题对话会上,以色列代表提出“恐怖主义没有正当理由”,随后巴勒斯坦驻联合国代表回应称,“那么过去75年,你们一直在做什么?”
据以色列军方和巴勒斯坦卫生部11日最新消息,冲突已造成双方约2200人死亡。 (视觉中国/图)
如果不是突然响起的枪声,2023年10月7日本该是一个愉快的周六。
在特拉维夫,北京游客刘子慧将迎来国庆旅行的最后一日。依照计划,她要去参观特拉维夫大学犹太民族博物馆,然后去雅法古城。在雷霍沃特,中国厨师张锋做好上班准备,这是一周中餐厅生意最红火的时刻,不少以色列人会选择这天外出吃饭休闲。
在靠近加沙地带的一片地区,27岁的女乐迷米丽特·本·柴姆(Millet Ben Haim)和朋友在音乐节上彻夜狂欢,这一刻,她和朋友期待了好几个月。
同一时间,年轻的以色列学者哈依姆·凯茨曼像往常一样待在位于Holit的家中,这里距离加沙地带只有1.5公里。
一场突然发生的袭击,骤然改变了他们生活的航向。
他们之中,有的目睹了火箭弹划过天空的白色轨迹,有的听到了旷野上四面八方的枪声,有的则与哈马斯武装正面相遇。
袭击发生后,以色列军方展开“报复”行动。据巴勒斯坦通讯社10月11日消息,巴以新一轮冲突已致巴方死亡人数达974人,另有约5150人受伤。
巴以边界两边,一幕幕悲剧轮番上演。
“危机,从南到北”
10月7日清晨,“平行宇宙”音乐节上,年轻的乐迷们唱跳正酣。该音乐节源自巴西,已有23年的历史。
南方周末记者从主办方公布的时间表里看到,音乐节从10月6日23时开始,不间断持续至7日下午。这意味着乐迷们可以赶赴一场“通宵舞会”。
这场预热已久的音乐节,乐迷们非常期待,米丽特就是其中之一。
音乐节举办地位于雷姆基布兹附近,这里距离以色列大城市特拉维夫约有1.25小时的车程,不少乐迷开车前来。与此同时,这里距离加沙地带仅有数公里,这为后续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黎明时刻,危险开始降临。
10月7日凌晨,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了数千枚火箭弹,多名武装人员运用自制简易滑翔机从加沙地带隔离区渗透进入争议地区。而社交媒体上出现的视频和图片显示,哈马斯武装分子还乘坐皮卡车和摩托车进入以色列控制区。巴以隔离地带沿线首当其冲。
“早上6点31分左右,音乐停了,警报声响起来。”米丽特在社交媒体上用视频记录了这一时刻。“越来越多的火箭弹飞向天空,我们意识到必须马上离开。”她写道。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数十名年轻人在空旷的田野中惊慌奔跑,周围是舍弃的汽车,身后是密集的枪声。
沿着火箭弹飞行的航线,以色列多地持续拉响防空警报。
在中部城市雷霍沃特,中国厨师张锋同样在早上6点多被“声音”吵醒。
这里处在加沙地带到特拉维夫之间,张锋看到“一波又一波”火箭弹经过城市上空飞往北方,“其中有很多火箭弹被拦截”。
袭击开始后,张锋和同事们一次次挤进小小的避弹间,听着外面防空警报声、炮弹飞行声、遭拦截后爆炸声密集响起。第一波袭击持续了两三个小时,来以色列两年多,张锋感觉“这是最厉害的一次”。
张锋在雷霍沃特市一家风味餐厅工作。7日上午,他和同事们都收到了放假通知,这让他们颇感意外。据他介绍,每逢周六,不少以色列人会带全家出门吃饭,这时往往是餐厅生意最忙碌的时刻。此前虽然也多次经历防空警报,但危险解除后,他们依然会正常上班。
“以前很少放假,这次能放假就说明事态很严重。”张锋说。
在北部城市耶路撒冷,刘子慧和同伴们9点多乘车从酒店出发。趁着十一长假,她开启了一场“人文深度游”。按照原计划,他们将在7日上午到达特拉维夫,住一晚后就回国。
然而,从耶路撒冷出发不久,刘子慧一行人就听到了防空警报。
“司机立即停车,导游带我们躲到路边的音乐厅。”刘子慧听音乐厅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也是临时接到通知取消了演出。解除警报后,工作人员还专程表示歉意,称“很抱歉让你们的旅途有这样糟糕的体验”。
出于安全考虑,原计划行程取消,导游带大家直接去了酒店。因为预订房间尚未准备妥当,一行人在酒店大堂等候,午饭也是就近中餐厅预订送来。刘子慧的房间处于10层,窗外可以直接看到“直升机飞过”。
晚上7点起,特拉维夫又响起了几次防空警报。刘子慧说,大家不得不在酒店的安全屋里吃掉了晚餐。直到晚上9点多,才变得平静。“我和同伴和衣而卧,凌晨3点才敢洗澡收拾东西”。
撤离,人群涌向机场
危机发生时,中国游客艾米正在乘车前往以色列漩涡中心。
艾米热爱旅行,对宗教色彩浓厚的中东国家一直充满好奇。前几年,她已经去过埃及和土耳其,而这次旅行的目的地则是约旦和以色列。艾米和丈夫计划从约旦入境以色列,这样两个国家能连着一起玩,“落地签办理也很方便”。
除了艾米和丈夫外,一起拼车的还有一个美籍阿拉伯裔年轻人。按照计划,一行人要走约旦中部过境处,但突袭发生后,这一过境处临时关闭。
“司机说去不了的时候,我们还不敢相信,非要过去一探究竟,但是路上也有警察拦着。看到司机展示的血腥场面时,我们仨都震惊了。”艾米说。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艾米一行人起初不以为意。随着越来越多的冲突消息传来,他们决定放弃原计划,改从北部过境处前行。艾米说,“时间很紧张,我们也没法多想。再加上语言不通,司机说怎么着,我们就跟着去了。”
约旦北部过境处相对偏僻,人员稀少。艾米和丈夫想找人拼车,问了多个过境客人,却都被拒绝。艾米正准备向保险公司打电话求助时,他们“奇迹般地”在更远的一条街上招到了一辆出租车。
“当时过境处的人都传言‘今天不可能飞’,我们很担心航班取消。再加上当天是安息日,上班的人少,我们也担心不能准时到机场。”前往机场的路上,艾米和丈夫反复给航空公司打电话,确认飞机是否正常起飞,同时又要给保险公司打电话咨询理赔事宜,“一路提心吊胆”。
他们下午3点半到达机场,看到已有不少乘机旅客在排队等候。“幸亏提前值机,如果误了飞机,以后再回国感觉更难了。”艾米说。
艾米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突袭发生后,美国达美航空公司和美国航空公司取消了原定7日和8日从纽约飞往以色列的航班。德国汉莎航空也在7日宣布,将大幅取消飞往特拉维夫的航班。此外,飞常准App显示,近日中国上海、深圳直飞以色列特拉维夫的往返航班也已取消。
和艾米的“一日多国”不同,刘子慧在袭击次日搭上回国航班。
8日一大早,刘子慧就收拾好行李。依照计划,他们将从本古里安国际机场飞往首都北京。抵达机场后,刘子慧发现人虽很多,但秩序井然。在交流中,刘子慧发现,有的人因为害怕机场关闭,头一天就到了。
航班大屏上一片红,只剩下零零星星的绿色,“大量航班取消了,只有少量是正常飞”。
直到飞机起飞,刘子慧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了地,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沉沉地睡了过去。10月9日凌晨5时28分,飞机落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机舱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透过舷窗看到北京地面一片灯光璀璨,内心有些激动。无数次降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激动。”刘子慧说。
不幸的消息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艾米和刘子慧一样顺利撤离。
10月9日上午,从事海外劳务派遣业务的江苏中澜境外就业公司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截至当日上午11时,公司已知有3人在以色列失联,其他情况还在更新中。
10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称,外交部和相关驻外使领馆针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当前形势已经发布了安全提醒,建议中国公民暂勿前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已在当地的中国公民和机构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安全防范,做好应急准备和就地避险。
参加音乐节的米丽特经历了一场“死里逃生”。
根据米丽特在社交平台上的讲述,她和朋友一开始驾车逃离,当她们穿过一条主干道时,却遇到了袭击者的双面夹击。
“有人尖叫着,袭击者正在朝去那里的人开枪,于是我尽快掉头。两分钟之后,我发现另一个方向上的袭击者更多。”她说。
后来,米丽特和朋友们在旷野中逃跑。大约三个小时后,虚弱又害怕的她们躲在了灌木丛里,用树叶盖住自己。其间,她们试图报警,但警方没有回应。
米丽特的经历受到多家媒体关注,《华盛顿邮报》在10月8日报道中援引其经历。
袭击发生后,“平行宇宙”音乐节主办方发布了希伯来语和英语双语公告,寻找失踪人员。在社交平台评论区,挤满了焦虑的人们。他们不断留言,询问失联的亲友。
“我们感到震惊和痛苦。”主办方“新星部落”在公告中称,正在尽一切努力协助安全部队在该地区搜索失踪人员。该组织还提供了一个失踪者的在线统计表单,失联者的家人们可以上传人员详细信息。
“我们祈祷好消息很快降临到你我身上。”公告称。
同样是靠近加沙地带的边界,以色列年轻学者哈依姆·凯茨曼死在位于Holit的家中。10月8日,凯茨曼的母亲在社交平台公布了这个消息。
凯茨曼是一位从事以色列研究的年轻学者。他的简历至今仍挂在华盛顿大学的官方网站上。从中可以看到,他先后在以色列开放大学、本古里安大学、华盛顿大学攻读本硕博学位,研究方向包括以色列的宗教、政治等。凯茨曼的母亲汉娜任职于以色列一家NGO。凯茨曼遇害后,该组织也在社交平台进行公开悼念。
从凯茨曼母亲公布的信息可见,起初她误以为凯茨曼被“绑架”,为此她还在社交平台发布寻人信息。当噩耗传来,那条寻人信息已更正,“他在家中就已身亡”。
凯茨曼的邻居兼朋友阿维塔尔·阿拉吉姆(Avital Alajem)10月9日接受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采访。她说,当哈马斯武装分子破门而入并向她开枪时,凯茨曼和她一起躲在壁橱里。她自己没有在袭击中受伤,“凯茨曼救了我的命”。
凯茨曼曾获得以色列研究协会颁发的2019年度“金默林最佳研究生论文奖”。该奖项旨在纪念以色列公共知识分子和社会学家巴鲁克·金默林。
在获奖论文中,凯茨曼有这样一句致辞:献给约旦河和地中海之间所有形式的生命。
凯茨曼的好友玛尔瓦·马齐德(Marwa Maziad)在悼词中写道,“他确实认为所有生命形式都是平等而美丽的,包括他照顾的植物。以色列/巴勒斯坦,阿拉伯-穆斯林/犹太人,愿他的灵魂安息。”
连夜的报复
袭击发生后,以色列军方展开报复。
据以色列军方消息,以军连夜对加沙地区200个地点展开袭击。其中包括加沙城的里马尔街区以及汗尤尼斯市。
加沙地带地域狭小,人口稠密。以军袭击无疑给平民带来不小伤害。
据巴勒斯坦卫生部10月11日消息,冲突造成了超900人死亡,其中包括290名儿童。该机构呼吁开辟一条“安全走廊,以确保紧急医疗援助进入”该地区的医院,而这些医院“现在已经挤满了死伤者”。
消息还显示,以色列军队袭击了汗尤尼斯市以东的四辆救护车,而拜特哈农地区唯一的医院停止服务。
另据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简称“近东救济工程处”)11日报告,截至目前,有17.5万名境内流离失所者在加沙地带88所近东救济工程处学校中避难。随着以色列空军继续发动空袭,这一数字还在继续增加。
“以色列的攻击,正在让数以千计的巴勒斯坦人丧生。”
巴基斯坦人权活动家哈姆扎·西迪基(Hamza Siddiqi)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是巴勒斯坦一方的支持者。
奥科克(Gozie Okeke)是一名互联网资讯博主,拥有过万粉丝。巴以冲突升级以来,他一直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加沙地带遇袭的视频。视频里加沙城内一片狼藉,到处是被炸毁的建筑,地面上布满了折断的木框和瓦砾。
10月11日,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视频来自于他的一个处于遇袭区的朋友。“朋友每小时会给我发来当地的信息,幸运的是目前朋友和其家人尚未受到战争波及。”
据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11日消息,对巴勒斯坦身份证持有者(包括联合国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以色列当局已关闭了从西岸进入东耶路撒冷和以色列的所有过境点。
2007年起,以色列将控制该地区的哈马斯视为主要安全威胁,开始对加沙地带实施海陆空全面封锁,货物和人员进出受到严格限制。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曾把加沙地带形容为一所巨大的“监狱”。
随着巴以新一轮冲突升级,双方仅有的过境通道也被关闭。
在联合国举行的加沙问题对话会上,以色列代表提出“恐怖主义没有正当理由”,随后巴勒斯坦驻联合国代表回应称,“那么过去75年,你们一直在做什么?”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讲话中表示,只有通过谈判实现和平,满足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的合法民族愿望,才能带来长期稳定。他说,“是时候结束这种流血、仇恨和两极分化的恶性循环了。”
10月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呼吁尽快停火,保护平民,同时国际社会应当增强紧迫感,加大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投入,为推进“两国方案”作出切实努力。
(文中刘子慧、张锋、艾米为化名,南方周末实习生徐子仪、包婧玥、翟桓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期编辑:王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