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的女士优先车厢退场了。近日,陆续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发现深圳地铁已取消原先设置在列车两端的女士优先车厢。
10月13日,记者在深圳地铁1、2、7号线观察到,原先张贴在地铁站台和车厢内的女士优先车厢标识牌均撤下,仅剩下弱冷强冷车厢区隔的指示,车站广播也未进行相关提示。
2017年,深圳与广州同步在地铁推行女士优先车厢。2020年,由深圳地铁集团参与建设运营的郑州地铁3号线也跟进实施。由此,深圳、广州和郑州一度成为中国唯三设立女士优先车厢的城市。
然而,社会各界的激烈争议也随之涌现。有评论认为,此举彰显对女性的人文关怀。也有乘客认为,该类车厢没有明显作用。
广东省政协大力推动试点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8月,有市民针对地铁取消女士优先车厢的议题,在民生诉求平台上投诉询问。官方平台回复指,自2022年10月28日开通四期路线,14号线、12号线、6号线支线和16号线已试点取消女士专用车厢设置,计划2023年在7号线、9号线等逐步推广。
该回复进一步解释,设立女士优先车厢,倡导广大乘客在搭乘地铁时礼让女士优先车厢给女士们。“女士优先车厢现阶段非女士专用,男士亦可使用,倡导自愿原则。”
女士优先车厢源于广东省政协委员苏忠阳的提案。2017年,他在提案中指出,上下班高峰期乘坐地铁的女性在地铁上被“狠狠夹在人群中”,难以挤上车也难有尊严,巨大的人流量也产生诸如性骚扰等问题。
对此,提案建议,设立“女性专用车厢”(母婴、孕妇)、“男性专用车厢”(老弱病残)、混合车厢,让女性可以安心乘车。在他看来,开设“女性专用车厢”是一种人文关怀:关爱女性,女士优先。
这份提案获得重视。当年6月初,省政协调研组分赴广州地铁集团、深圳地铁集团,围绕“关于地铁设立女性专用车厢”提案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组表示,“女性车厢”既牵涉到公共交通、公民权益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更可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彰显城市人文关怀。
同月26日,深圳地铁首开先河,在1、3、4、5号共4条线路的首尾两节车厢正式启用“女士优先车厢”,并逐步向其余线路推广。2019年,深圳地铁开始推行“同车不同温”,将女士优先车厢设置弱冷车厢,普通车厢定为强冷车厢。
至于广州则紧随其后,于6月28日在1号线特定时段设置一节“女性车厢”。时间安排在工作日早高峰7:30至9:30,以及晚高峰17:00至19:00期间,车厢位置为广州东站方向尾节和西朗方向首节。目前,广州地铁仅有1号线和13号线设有女性车厢。
大客流影响女性优先车厢发挥作用
培养礼让文化是设立女士优先车厢的初衷,以乘客自愿执行为前提,并无强制性。今年8月官方向深圳市民做出的回复表示,深圳是座爱心城市,在政府的倡导下,公共场所和公交系统都在大力提倡礼让文化。
不过,在汹涌的地铁客流面前,尤其是早晚高峰人满为患的情况下,女士优先车厢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今年,自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深圳地铁各项客流纪录屡创新高,客流强度节节攀升。7月7日,深圳地铁全网总客运量933.73万人次,创下单日历史最高客流纪录,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国内第四个轨道交通跃过900万客流量级的城市。
社交平台上,不少深圳网友发布帖文,不满女性优先车厢挤满男士。小红书用户“白兔和月亮”发图文称,见到深圳地铁女士优先车厢里坐着很多男生,女士都站着的情况。微博用户“无法闭眼”则表示,一上车大家就拼命挤,甚至越窄的空越挤,“男士压根儿就从来没注意过什么女士优先车厢。”
女士优先车厢的使用矛盾多次引发社会关注。2022年1月,一段女子在深圳地铁女士优先车厢嘲讽男乘客的视频曾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为此,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李俊对媒体发表意见称,设置女士优先车厢,需综合考量一座城市的公共交通资源情况,其次也需衡量该类车厢在实践中对问题的解决、需求的满足发挥多大的作用,例如减少性骚扰等。
本次女士优先车厢取消的消息传出后,再次引起热议。不少网友认为女性优先车厢早已名存实亡。
抖音用户“雪顶泡泡”以搭乘地铁的经历评论:“没发现女性优先车厢有什么不一样。”微信用户“哄哄”说,深圳地铁人流很大,女性无法享受到任何优先的福利,反而可能遭受嘲讽、骂名,“那还不如取消。”
也有网友希望地铁加强针对其他人群的乘车保障。微信用户“Kim”认为必须预留老幼特殊专座。“小妮子”和“Chenni”分别建议设立孕妇车厢和孩童车厢。”“蓝空静谧”和“paulalaer”希望保留强冷和弱冷车厢。
国内多座城市搁置设立女性车厢
为保障女性优先车厢设立的成效,深圳曾计划在法规上做出明确规定。
2019年9月,《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公开征求意见。草案提到,地铁可以设立优先车厢,在高峰时段优先车厢可以仅供残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等有需要的人士乘坐,对于乘坐“优先车厢”的其他乘客,地铁工作人员应当劝离。
然而,该草案在后续审议中删除相关规定。深圳市人大在审议结果的报告中指出,先前已有设立优先座椅的规定,有需要的人士可以使用,再在此基础上设立优先车厢的必要性尚须进一步论证。
纵观全球,设置女性车厢并非普遍做法。除中国以外,目前仅有日本、印度、印尼、伊朗等部分国家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设有相关配置,且大多为女性专用车厢。其中,日本等国家的初衷是解决严重的性骚扰问题,而伊朗等国家则有宗教因素的考量。
女性车厢最早可追溯至1912年日本中央线的“鲜花专列”。当时,该线路每日早晚各有一班列车设置女性专用空间,以保护铁路沿线女校的女学生。如今,日本各地多个铁路公司均开设女性车厢,部分在上下班繁忙时段提供,部分则为全天候的设置。
而在国内,北京、上海、香港、重庆等城市也曾讨论女性专用车厢的议题,但最终因运力不足、执行难度大、影响运行安全、涉嫌歧视等因素而搁置。
2017年,香港铁路公司从列车的开放式车厢设计、站台人流管理难度、职员劝阻男性乘客可能造成矛盾、男女两性平等等多个角度,向香港立法会阐述未设立女性车厢的理由。
2021年,上海地铁回应网友提议时表示,地铁日均客流超过一千万人次,存在着不同程度运能不足的情况,特别是早晚高峰时段车厢已经非常拥挤,地铁已满负荷投入运营,开设女士专用车厢的建议无法实现。
同年,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指出,在轨道交通设立女性专用车厢,一方面对遵纪守法的男性来讲是一种歧视或不信任,另一方面会加大乘坐在一般车厢里女性乘客的心理压力。其还补充,设置女性专用车厢无形中排斥男性平等享用公共资源的权利。
北京地铁也表示,单独设置女性专用车厢会降低列车使用率,加剧地铁量力矛盾,同时专用车厢设置在固定位置,女性乘客将优选在该区域候车乘车,可能造成站台局部乘客过多,影响整个站台的候车秩序。
【撰文】李嘉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