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在此“换装”,边境线上崛起“风口之城”|丝路Walk

大开放 新格局
+订阅

02:31

中欧班列在此“换装”,边境线上崛起“风口之城”|丝路Walk

从霍尔果斯出发,向东北方向行驶280公里,就到了另外一个中哈边境城市——阿拉山口。这是“四海行思录·‘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丝路Walk”第二站。

位于阿拉套山和巴尔鲁克山之间,阿拉山口常年风力在8级以上的天气,多达160余天,被戏称为“阿拉风口”。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作为全国铁路第一大口岸,这里也正赶上了加快发展的风口。

南方+ 刘倩 拍摄

风,来自昼夜穿梭不息的中欧班列。

这里有亚洲最大的铁路室内集装箱换装库,长达822.8米的长度,可实现一列中欧班列的整体换装。当巨大的龙门吊把入境的货物集装箱从152厘米的哈萨克斯坦轨道“搬”到143.5厘米的中方轨道上,满载的列车转身便可驶向辽阔的内陆。

南方+ 刘倩 拍摄

十年来,经此通行的中欧班列从每周不到1列增至日均近18列,线路从1条铺陈到112条,通达德国、波兰、俄罗斯等21个国家。目前,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数量占全国开行总数的30%。

风,来自更加畅通的运输通道。

为确保班列开行畅通,当地不断优化便利通关措施,如今出境班列通关时间压缩到了5小时内,入境货物信息中转流程提速4个小时。

此外,面对货运汽车不断增加,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今年5月从6×8小时通关改为7×12小时。截至10月1日,已保障出入境车辆53643辆次,货运量达43.8万吨,提前4个月达到去年总量。

南方+ 刘倩 拍摄

风,还来自加快转型的跨境电商新业态。

走进阿拉山口综保区商品展销中心,俄罗斯的巧克力、格鲁吉亚的红酒、哈萨克斯坦的蜂蜜、日韩的化妆品……来自各国的商品琳琅满目。

南方+ 刘倩 拍摄

而借助“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中国商品加快销往欧洲。当地人告诉我们,目前出口跨境电商包裹主要来自东莞、深圳、杭州等国内制造基地,包括玩具、数码产品、服饰、手机配件、日用品等,并发往比利时、荷兰等国家。

来自深圳的欧盛通卡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去年刚在阿拉山口市开设了分公司。“业务扩张很快,我们看好这边的发展前景。”副总经理孔祥林说。

南方+ 刘倩 拍摄

乘风前行,这座边境线上的口岸新城,正从昔日的边境驿站,崛起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相关阅读

“一步跨两国”,到霍尔果斯探寻新丝路上的“黄金口岸”|丝路Walk

【策划】王义军 郎国华

【统筹】王溪勇 曹斯 王海军 陈韩晖

【执行统筹】吴哲 张由琼 肖文舸 李细华 张哲

【出镜】南方+记者 刘倩

【采写】南方+记者 吴哲 刘倩

【拍摄/剪辑】南方+见习记者 苏韵桦

【设计】潘洁 谭唯

编辑 钟烜新 陈梅玉
校对 蒙骏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