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让肺癌患者术后少变“呆”?亚肺叶切除或是更优选

广医一院
+订阅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

越来越多早期肺癌被检出

很多患者认为

只要能切干净

即便切掉一个肺叶都在所不惜!

然而,这种想法已经“过时”。“我们希望通过从诊断到术前评估、再到手术操作、麻醉方式等全流程的创新,实现以病灶为中心的精准切除,进一步提高早期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团队最新一项研究发现,亚肺叶切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明显低于肺叶切除,这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切除类型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57岁的张女士体检发现了右上肺早期肺癌,当地医院建议她做右上肺叶切除术,尽管是胸腔镜微创手术,但切除范围仍不小。

为寻求更精准的治疗,她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何建行教授仔细阅片后表示,可通过亚肺叶切除实现根治效果。

对于某些早期肺癌,无需将整个肺叶切除,采用切除范围更小的亚肺叶切除术(即只需切除病灶所在的一个肺段或楔形区域),就能将肿瘤完全根除,可实现与肺叶切除同等的效果,不会增加术后复发或转移的风险。

但对于患者而言,亚肺叶切除的手术创伤更小,麻药剂量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何建行教授团队为她快速完成了这台手术,张女士术后一小时就清醒过来,并且很快就可以下地活动,精神状态非常好。

医生对她做了认知评估,她的术前和术后MoCA分别为29分和28分,术前和术后MMSE得分均为30分,表示没有出现术后认知障碍,比如,她能正确地模仿画图、完成数字和汉字的交替连线以及画钟(如下图所示)。

张女士术后认知评估的部分内容

另一位56岁的陈先生检查出右上肺早期肺癌后非常焦虑,希望尽快将病灶切除。根据他肺癌大小、部位等,医生给他做了标准化右上肺叶切除术,手术过程同样非常顺利。

术后,陈先生的精神状态却明显没有张女士恢复得快,认知对答反应稍显迟缓,他的术前和术后MoCA得分分别为29分和24分,术前和术后MMSE得分分别为30分和26分,按诊断标准,陈先生出现了术后认知障碍,比如,他在模仿画图、交叉连线和画钟时都出现了错误(如下图所示)。

陈先生术后认知评估的部分内容

何建行教授团队成员臧乃亮博士后介绍:“有些患者术后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这很可能是患上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为手术创伤应激诱发的炎症因子通过血脑屏障机制损伤大脑,全麻药诱导tau蛋白磷酸化、突触丢失等,也能损害大脑。”

“随着近年来技术的进步,对于直径≤2cm且无淋巴结受累的IA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范围可以缩小到仅切除一个肺段或楔形,即亚肺叶切除术,国际顶刊研究已证实亚肺叶切除跟肺叶切除一样能达到肺癌根治的效果。” 何教授团队成员申伟博士介绍,相较于肺叶切除,亚肺叶切除的手术创伤更小、全麻药剂量更小,故有利于保护大脑少受损害。

为探索亚肺叶切除术是否降低认知障碍风险,在何建行教授的牵头带领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神经内科、麻醉科三个科联合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335名肺癌手术患者,在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1个月做了认知评估,研究发现,亚肺叶切除的患者在术后1天认知障碍发生率(亚肺叶5.3%对比肺叶17.3%)和术后1个月认知障碍发生率(亚肺叶8.3%对比肺叶18.8%)均显著低于肺叶切除的患者,此研究成果发表于《欧洲心胸外科杂志》。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肺癌术后的肺功能状况关注较多,毕竟切掉的是肺组织,直接影响到肺功能,而对于大脑认知状态的影响却鲜有研究。何建行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表明,亚肺叶切除术相较肺叶切除术可降低术后认知障碍的风险。

该项研究主要参与者:

何建行

臧乃亮,申伟,艾卿

黄维梦,蓝岚,刘君

王炜,崔飞,邵文龙等

何建行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胸外科、肿瘤科、移植科学术带头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南粤百杰、中国十大口碑医师

美国及英国外科学院Fellow(FACS, FRCS)

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首届主任委员

J Thorac Dis执行主编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团队)1项及二等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2项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院四区)

▲沿江院区

(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路151号)

▲海印院区

(广州市海珠区康大路1号)

▲大坦沙院区

(广州市荔湾区桥中中路28号 珠江大桥旁)

▲珠海横琴院区(建设中)

编辑:禾安

责编:阿如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