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深河高质量发展交流分享会在河源市图书馆举办。活动由河源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旨在深入学习深圳四大支柱产业的崛起经验,探讨交流两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路径。
“河源与深圳两地历史上同属惠阳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当年有一部分万绿湖库区移民,便搬迁至深圳盐田。近年来,两地充分对接河源所需,发挥深圳所能,取得不少成绩。”河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海鹰表示,河源将充分借鉴深圳四大支柱产业崛起经验,全域全面“融湾”“融深”,深入推进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建设,以新担当新作为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活动现场,大型丛书《深圳四大支柱产业的崛起》总主编李振河、执行总编钱国华向河源市图书馆、槎江书院赠书。据悉,该套丛书系统总结深圳发展四大支柱产业进程中的创新与实践经验,再现130余名为深圳高新科技产业、文化产业、金融产业和物流产业四大产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历届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亲历、亲闻、亲见”的记忆,为河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极具价值的文史资料。
“创新和法治是深圳发展奇迹背后的密码。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法治则保障市场经济有序运行。”该套丛书总主编李振河表示,作为设区的地级市,河源拥有地方性法规立法权,可以为河源经济社会快速、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以及财产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目前,河源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加速向千亿级攀升,水饮料及食品产业产值即将突破百亿,先进材料产业也迅速向百亿级迈进,机械与模具产业产值已突破百亿元大关,“1+3”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深河产业共建示范区成为六大省级合作区之一;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落实。作为河源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截至2022年,河源国家高新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43.96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368.5亿元。
“抢抓深圳对口帮扶机遇,高新区目前已引入约150家电子信息产业,并形成包括手机操作系统、芯片、触控显示模组、摄像头、电声、印刷电路板、电池等较为完备的手机产业链条。”河源国家高新区商会秘书长余剑平提及,抓住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机遇,依据深圳产业溢出清单,河源国家高新区将全力推进电子信息、水饮料及食品、机械与模具产业链精准招商。
8月末,河源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738.41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07.45亿元,存贷比为103.97%。“2005年,河源只有1家金融公司,没有典当行、中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截至目前,河源共有8家金融公司、20余家典当行、6家中小额贷款和融资担保公司,河源金融业发展呈现蓬勃向上的态势。”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和投资理财专业教研室主任伍伟谈及,深圳是全国金融中心,相信在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的推动下,河源将逐步建成体系完善、机构健全、市场有力、人才活跃的现代金融体系。
南方+记者 李娇
通讯员 陈殷 曾美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